小时候偷东西正常吗(小时候经常偷东西)小时候偷东西正常吗(小时候经常偷东西)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小时候偷东西正常吗(小时候经常偷东西)

小时候偷东西正常吗(小时候经常偷东西)

文|全文共2056字,阅读时间约4分钟

在咖啡馆见到朋友欣欣,她心事重重地说:“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开口和你说,真是让人难为情。”

“怎么了?”我赶忙问道。

“我最近总能在皮皮书包里翻到不是他自己的玩具,都是一些小零件,一看就是幼儿园的。我心里不对劲,觉得孩子是不是偷东西呢,但又不知道该怎么问他。结果昨天带他去水果店,他一眼就看上了人家装饰台面用的假草,顺手就装到了自己的口袋里。”欣欣说,“我都提醒他不能拿,他还是不听,索性最后给人家放下了,真是丢人啊!”

欣欣还说,出了水果店,老公就很生气地训斥孩子:“你怎么能偷东西!”

她焦急地问我:“皮皮这种行为是‘偷’吗?”

我一边安抚着欣欣的情绪,一边帮她分析。“偷”这个字眼很严重,对于正在建立三观的孩子而言,尤其不能轻易贴标签

而在现实中,幼儿园孩子装回别人东西的行为其实并不少见,甚至不少小学生乃至中学生都会有这样的行为,他们这是“偷”吗?

孩子的行为是“拿”还是“偷”?

欣欣说,老公面对儿子的不当行为异常生气,气急败坏地说了很多不好听的话,还作为惩罚打了孩子的手。但皮皮却一直说自己书包里的玩具是从幼儿园拿的,老公则一直在强调这种行为就是“偷”,并且说偷东西的人会被警察抓走。刚上幼儿园中班的皮皮显然被爸爸的话吓住了,“哇”得一声大哭起来。

孩子装回别人的东西,就一定是“偷”吗?其实不然,父母先别着急。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将孩子的道德发展分为几个阶段:

2-5岁的孩子:前道德阶段

6-8岁的孩子:他律道德阶段

8-10岁的孩子:初步自律道德阶段

幼儿园的孩子处于前道德阶段,思维最大的特征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也就是说,此时“道德”对于他们而言模棱两可,“偷”这个行为更是无从谈起。他装回别人的东西,只是觉得自己是“拿”走的,而非“偷”。如果此时父母把“偷”这个字眼强加在孩子身上,只会引起他们内心的恐慌和不安。

但孩子从6岁开始,就进入了他律道德阶段,此时是搭建道德感最重要的阶段。如果6-8岁的孩子依然会擅自拿回别人的东西,就要考虑这种行为是“偷”的范畴了,因为他们已经具备一定道德意识和认知。

因此,面对不同年龄段孩子出现的道德问题,需要有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可一概而论。

孩子年龄不同,处理方式不同

对于5岁的皮皮而言,爸爸的处理方式显然不可取,一味地恐吓和训斥并不能解决孩子的根本问题。欣欣说她之后和孩子聊天,问书包里的玩具是哪里来的,孩子依然说是从幼儿园拿的。

欣欣接着告诉孩子,幼儿园的玩具不是自己的,再喜欢也不能拿回家。孩子答应妈妈第二天把玩具都送回幼儿园,并承诺以后不会再这么做了。

我给欣欣的做法点赞,但她却依然担心不知道孩子还会不会再犯。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重复”的过程,千万别期待一次就能达到教育的目的,需要时间。

当家长面对孩子所谓“偷”的行为时,要根据年龄不同来区别对待。

1、2-5岁,循循善诱讲道理

处于前道德阶段的孩子,因为分不清“拿”和“偷”的区别,所以父母要做的是给孩子灌输“物权意识”。如果想要拿走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要先征得别人的同意才行。

2、6-8岁,利用权威建立道德意识

在这个阶段做好铺垫工作,让孩子学会与人相处的正确方式,等进入6-8岁的他律道德阶段时,父母的下一步引导工作才会更加容易推进

此时如若孩子依然出现不告自取的行为,可能就是故意“偷”。所以需要父母利用权威帮孩子树立道德观念,明白诚实和自律的概念,比如英雄人物传记等。让孩子对道德有一个基本认识,知道礼义廉耻。

如果孩子出现偷东西的行为,是所有家长难以接受的事实。但我们管教孩子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好,而非进行惩罚。

孩子问题棘手,父母解决要有温度

《让孩子的大脑自由》的作者美国神经科学家约翰·梅迪纳说过,父母在管教孩子时,让他感受到充满爱的关切,道德的种子就会在孩子幼小的心灵中生根发芽。

偷东西在小时候而言,涉及的是道德范畴,但如果处理不当,未来可能还会牵扯到法律范畴。因此不论是什么年龄的孩子出现这类行为,家长都不能掉以轻心,真正找到问题根源,才能解决。

年龄较小的孩子,随意拿走别人的东西,可能是因为喜欢。比如欣欣的儿子皮皮,他拿走的都是小物件,幼儿园的玩具零件,水果台上的假草装饰。如果家长觉得都是“不值钱”的东西,就听之任之的话,孩子将来可能就会随手拿走更贵重的东西。

所以,五岁前的孩子需要被温和且坚定地告知:不是一切喜欢的东西都可以带回家,也不能随便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

而年龄较大的孩子还会拿走别人的东西,可能是因为“缺乏”。或许是父母的疏忽没有关注到孩子的需求,或许是家庭经济不允许,无法给孩子买到他心仪的物品。

内心的缺乏或者物质的缺乏,也会导致孩子萌生把别人东西占位已有的想法,进而做出错误行为。面对这种情况,父母更要注意自己的管教方式,不气急败坏,不吼叫打骂。想方法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和他感同身受,给孩子充满爱意的关切,并尽力弥补。

小辫子妈有话说:

一看到“偷”这个词,相信宝妈们都会精神紧绷起来,生怕自家孩子会这么做。但孩子成长的路上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问题,让我们放松神经,接受孩子不完美同时,帮他们树立正确的行为模式吧!

(本文图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链接1:姚晨陪孩子抓泥鳅:懂得陪孩子玩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更优秀

相关链接2:专注力不足的孩子,怎么改善?专注力不错的孩子,又要怎么提高?

相关链接3:六个教育孩子的方法,你的孩子不能再溺爱下去了,不然会害了他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小时候偷东西正常吗(小时候经常偷东西)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