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气道病变如何治疗(小气道病变怎么治疗)小气道病变如何治疗(小气道病变怎么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小气道病变如何治疗(小气道病变怎么治疗)

小气道病变如何治疗(小气道病变怎么治疗)

受访专家:陈昶,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副院长,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入选者

陈昶

擅长:胸外科微创手术、肺移植和大气道外科手术等领域颇有造诣,对于肺癌的规范诊疗、肺移植管理有深入研究。领衔发表SCI论文81篇,获得省部级奖项8个,带领上海市肺科医院胸外科连年雄踞全国排行榜前三甲

出诊时间(含肺移植门诊):周一上午、周三上午

门诊见闻:

“陈院长来了么”“我这个号还要取么”……早上还没到7点,陈昶的门诊就被围得水泄不通。提前20分钟接诊,这是陈昶一直以来的习惯。

“你们真早啊”,“别着急,按顺序来”……陈昶一边和患者打着招呼,一边穿过人群快步走进诊室,开始接诊第一位患者。

“老黄?快坐下,最近感觉怎么样?”

“陈院长,我来复查。给您看看我现在身板够不够好!”

因肺动脉高压,今年年初陈昶团队为这位患者做了肺移植手术,这也是陈昶职业生涯手术非常惊险的一次手术。“当时你失血13000毫升,等于身上的血被换了两遍!”

“是啊是啊,幸亏有您,不然就没有现在的我了。”老黄回忆起那场“鬼门关”之旅,真心感念遇到陈昶团队。

“现有检查指标都挺好的,我再给你开两项检查,查了更放心!”

“听您的!陈院长,我现在感觉很好,走路一两个小时没问题!”……

作为上海目前进行肺移植手术量最多的医院,很多终末期肺病患者奔着陈昶团队而来。

10点多,一位60多岁的患者走进诊室,坐下休息一两分钟后才开始讲话。

原来他是一位慢阻肺患者,病史已数十年,现在到了终末期,经病友介绍来咨询肺移植。

“你的情况确实需要考虑肺移植,可先在器官分配与共享系统登记,我们团队刘医生负责,他会跟你详细说一下。”陈昶在纸条上写下负责医生办公地和联系方式,递给患者。

“看到这样的患者我们还是蛮欣慰的。”陈昶告诉记者。“他没有等到最后肺功能实在不行了再想到做移植,现在就排队等移植,对他来说非常有利!”

陈昶告诉记者,临床上每年大概有20%~30%终末期肺病患者在等待肺源中去世。欧美国家已把肺移植当作治疗手段提前规划,而在中国,肺移植是“最后一根稻草”,不到最后一步很多人不会考虑。中国肺移植发展的飞跃,恐怕不是在手术技术上,而是在疾病观念的突破上。

(健康时报记者 孙宝光)在中国,每年至少有10000人需要进行肺移植,但最后真正实现肺移植的只有大约300人。

肺源短缺是肺移植目前面临的首要挑战。相比于肝移植、肾移植,肺脏总的捐献率和利用率要低很多。但患者的观念跟不上也是制约肺移植的重要原因,肺移植是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治疗方法,而不是疾病进展到最后走投无路时才会选择的救命稻草。

肺炎反复发作,小心支气管扩张

门诊现场:一位中年女士,患支气管扩张多年,平时咳浓痰,劳累后诱发感冒,就很容易咳血。

陈昶:支气管扩张,顾名思义就是由于终末细支气管出现了异常持久的扩张,大多是因为慢性炎症,比如小时候或年轻时肺炎反复发作,一直治不好,造成有些气道出现支气管扩张。还有一部分是因为肺结核遗留形成的气管扩张,以及因异物和先天性肺部发育不良导致的。

支气管扩张的主要表现就是常年咳嗽、咳痰。不同性质的支气管扩张表现不同,普通慢性炎症引起的支气管炎也被成为湿性支扩,晚期会出现气喘的表现。但是有些支气管扩张称为干性支扩,表现为咳嗽咳血,一般无痰。

这种疾病在早期轻度时,只需吃一些化痰的药物,避免感冒,减少感染就可以控制。到了中晚期,特别是肺部混合感染非常严重、出现大量咳血或者疾病快速进展的时候,肺移植可以作为非常重要的一个治疗手段。

慢阻肺是大病种,撑不到两年要考虑移植

门诊现场:一位60岁男患者走进诊室,歇了好久才开口说话。这是一位慢性阻塞性肺病老病友。

陈昶:因为患者的情况已经到了终末期,需要考虑肺移植。什么时候选择肺移植,这个时机很重要。肺移植的适应症就是终末期肺病,专科医生对这类患者的肺功能进行评估,一旦发现可能不足支撑两年,就要考虑。

需要肺移植的疾病中,慢阻肺是大病种, 慢阻肺居肺移植原发病首位,占全球肺移植总数的40%。它是由肺的一个小气道病变发展而来,比如接触粉尘、长期抽烟、吸入厨房烟雾等,导致持久的小气道狭窄、痉挛,继而出现平滑肌增生。久而久之,就变成吸得进气、呼不出气,表现在患者身上就是咳、痰、喘。发展到最后可能什么都不干,平躺在床上也会喘。

慢阻肺初期一般是内科治疗,给予一些吸入性的糖皮质激素、支气管舒张剂等。如果病情还会慢慢进展,怎么办?终末期的慢阻肺只能肺移植。在上海市肺科医院,接受肺移植的患者将近一半的患者都是因为慢阻肺。因为看到终末期患者无药可治的绝望,有医生特意从呼吸内科转到肺移植团队,就为了给这些患者开辟出一条生路。

间质性肺病急性加重,死亡率或大于90%

门诊现场:“白的不少……”陈昶一边仔细查看一位40多岁中年男士的胸部CT,一边轻轻惋叹。这位男士被确诊为肺间质纤维化,胸片不像正常人是透明的,而是部分呈现白色。

陈昶:肺间质纤维化,是指肺的间质出现疤痕化。可以理解为,通常的肺一呼一吸、一张一缩,都是非常柔软的,但间质性肺疾病患者的双肺已经由柔软的“海绵”变成了坚硬的“丝瓜瓤”,没有办法有效地扩张和收缩,从而无法提供正常吸气量。

咳嗽、气喘也是间质性肺疾病的突出表现,到了终末期,肺功能很差,患者最明显的感受就是憋气非常严重,就像头被摁在水里,令人窒息。另外,和慢阻肺不同,间质性肺疾病一旦出现急性加重,死亡率可能大于90%。目前为止,这种病的治疗药物非常有限,国际指南推荐的治疗方法也就是两种,一个是氧疗,另一个就是肺移植。

肺动脉高压晚期,可考虑肺移植

门诊现场:一位28岁女性患者,本是花样年纪,但从门口走进诊室都很费劲,泛蓝的唇色令她在患者中略显不同。

陈昶:“蓝嘴唇”被认为是肺动脉高压患者的标识。肺动脉高压分为特发性和继发性肺动脉高压,前者还没有找到明确的病因。而这位患者就属于特发性肺动脉高压。

粗略估计,我国特发性肺动脉高压每年的发病大约在100万~200万,在发病初期常会出现运动后气短、劳力性呼吸困难、心绞痛、肢体水肿等症状,但因外表与常人无异,常被误诊为哮喘或其他呼吸道疾病。但随着患者肺部血管压力和阻力的持续性升高,严重时病人会出现晕厥、咯血,最终会导致心脏及肺部衰竭。尤其是特发性肺动脉高压,如不及时有效的治疗,平均生存时间仅三年左右。

目前肺动脉高压早期治疗主要为靶向药物治疗,对于药物治疗无效的晚期患者,建议尽早考虑肺移植。

记者手记:

在上海这样一座川流不息的城市,每天都有不一样的相遇,工作上的、情感上的、际遇上的……其中,还是与生命有关的相遇最动人。

一次实验室意外,23岁嘉兴小伙吸入有毒氟气,双肺全白,生命仅在须臾间。

一场意外事故,上海小伙猝然离世、憾然告别,留下未尽的青春与待用的器官。

两个从未有过交集的人,在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肺移植科相遇。一颗肺脏替代另一颗肺脏呼吸,一个生命替代另一个生命继续绽放。肺移植,打破了命运的既定,让一些生命不期而遇、交织延续。

中国每年有10000人需要肺移植,接受肺移植的仅300例,2018年还算“表现优异”,完成了403例。究其原因,除了供体紧缺、患者肺移植意识薄弱、能够开展肺移植的专家和医院较少之外,供体质量不佳、供体获取及运输保存技术有待完善等也是阻碍我国肺移植工作快速进步的道路上的一只拦路虎。

“我国肺源总体利用率仅5%。”据陈昶介绍,患者生命最后阶段的心肺复苏、气道开放等抢救特色会直接影响肺源质量,造成许多肺源挫裂伤及外部感染;肺移植过程中的运输特点如高空飞行等,也会使得肺源中的氧气含量发生变化,导致肺源水肿;还有很多边缘供肺,会有轻度感染,一旦处理不好就成了“废品”。

“珍惜每一次移植,不浪费每一例供体,是我们的信念。”为了处理好这些边缘供肺,陈昶和团队绞尽脑汁、竭尽全力,不仅建立储备了品质优良的体外生命支持系统,还反复试验,率先在国内尝试开展了肺修复重建技术,让一些品质不佳的“边缘肺”在容器里修复3~5个小时即可用于移植,现有肺源利用率的提高未来可期。

“第一年,我怀抱感恩;第二年,我学会了爱自己;第三年,我明白不攀比……”这是一位肺移植患者的生命日记。对于患者来说,能够用来回忆的不仅是时间,更是生命。而器官移植,更是生命的礼物。医疗有价生命无价,致敬每一次生命的相遇,致敬我们的器官移植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小气道病变如何治疗(小气道病变怎么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