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原则)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原则)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原则)

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原则)

腹膜透析(腹透)是终末期肾病(ESRD)患者重要的肾脏替代治疗方法。


腹膜透析就是把一种被称为「腹透液」的特制液体通过一条「腹透管」灌进腹腔里,利用人体自身的腹膜交换功能,把血液中的毒素和多余水分排到腹透液里,然后放出腹透液。


一般每日应进行 3-4 次。这种透析方式无需依赖机器,操作简便,可以在家里进行,由患者或家属进行操作。而且,腹膜透析能够最大限度地保留「残存」的肾功能。


图 1. 腹膜透析


我国的大型腹透中心在腹透技术存活率、患者存活率、腹膜炎发生率等评价腹透技术质量的关键指标上都已居世界高水平。


腹透导管是腹透患者的生命线,选择合适的置管位置,使用正确的置管方式,建立成功的透析通路,是保证腹膜透析长期顺利进行的关键环节。


导管的选择


腹透导管:其结构包括侧孔、涤纶套和不能透过 X 线的标记线。腹透导管全长 32-42 cm,内径 0.25-0.30 cm,带 2 个涤纶套。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腹透导管有以下 4 种:


1. Tenckhoff 直管:为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长期腹透导管(图 2-1)。2 个涤纶套将导管分为 3 段,即腹外段(约长 10 cm)、皮下隧道段(约长 7 cm)及腹内段(约长 15 cm)。


2. Tenckhoff 卷曲管(curled Tenckhoff catheter):腹内段末端卷曲,卷曲段长度 18.5 cm。导管末端有多个小孔,便于腹透液流入和流出(图 2-2)。


3. 鹅颈直管:导管的皮下段存在永久性弯曲,以预防浅层涤纶套外露且使出口方向向下以减少出口处感染的机会(图 2-3)。


4. 鹅颈卷曲管:鹅颈管的基础上,腹内段末端卷曲(图 2-4)


图 2. 1 Tenckhoff 直管,2 Tenckhoff 卷曲管,3 鹅颈直管,4 鹅颈卷曲管


目前,尚缺乏大样本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显示一种管明显优于另一种管。我国的研究显示,卷曲管在减少导管相关并发症方面未见显著优势。


置管方式的选择


维持性腹透置管方式有 3 种:直视手术切开法置管、腹膜镜法置管和盲穿法置管。


目前我国的主要腹膜透析中心多采用直视手术切开法置管。


1. 手术切开法:该置管方法确切可靠,并发症少,适用于绝大多数拟行腹透的患者。


图 3. 手术切开法腹膜透析导管置入常规流程


2. 腹腔镜法置管:该方法是在全身麻醉的配合下,通过腹腔镜技术置入腹透管。可耐受全身麻醉的拟行手术切开置管患者均可考虑采用腹腔镜置管,但因依赖全身麻醉和腹腔镜技术、费用高,更适合有既往腹部手术史、需同时行腹部探查和粘连松解等的患者。


该方法采用一个细的套针插入套管,外覆盖螺旋形的 Quill 导管鞘,在可视的情况下把整个套管系统插入到理想的位置,退出套管针,仅留下 Quill 导管鞘以引导透析导管到达选择好的位置,建立隧道,把涤纶套置于肌肉中。


3. 盲穿法置管:该方法可在床边进行,快速经济,适用于紧急情况下的短期腹透患者。


盲穿法根据修订的 Seldinger 技术来操作,使用 Tenckhoff 套管针、导丝和管鞘系统进行操作,在不可视的情况下将导管插入腹腔,深涤纶套仅放置于腹部肌肉组织之外。


由于该方法风险较大,易出现出血、内脏损伤及渗漏,目前已很少使用。


手术切开法置管术中、术后注意事项


1. 注意在手术过程中检查导管通畅性和引流情况。


2. 涤纶套位置、皮下隧道和出口点的构建。


3. 术后注意保持患者大便通畅,避免床上屈膝、深蹲等动作,鼓励年轻及体质较好患者在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减少腹膜透析液引流不畅的发生。


4. 术后导管应注意固定良好,避免牵拉,以利于导管出口处的愈合,减少渗漏及导管相关感染的发生。


5. 避免术后频繁换药,但遇渗液、感染或卫生条件不良时,应严格按照无菌要求操作,加强换药。


6. 开始透析的时机建议:患者病情许可时,在腹膜透析置管 2 周后开始腹透治疗,以利手术伤口的愈合。若患者病情紧急,需要手术后立即开始透析治疗者,建议透析从小剂量、卧位治疗开始,根据患者情况再逐渐增加剂量。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透析导管感染的治疗原则)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