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类风湿病的专家(治疗风湿病专家)治疗类风湿病的专家(治疗风湿病专家)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治疗类风湿病的专家(治疗风湿病专家)

治疗类风湿病的专家(治疗风湿病专家)

《医师报》融媒体记者 裘佳

类风湿关节炎(RA)易引起关节肿胀和疼痛,导致活动不便,若疾病长期得不到有效治疗,还可能造成残疾,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既往RA的治疗药物有限,主要集中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的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物等,存在达标率较低、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不高等挑战,大量临床需求未被满足。而近年来,靶向合成DMARDs等新型抗风湿药物的出现,在提高患者规范治疗率、达标治疗率、临床缓解率、临床依从性等方面,为医生和患者提供了新的临床选择。

目前RA的诊疗现状如何?如何实现RA的早诊早治、规范化治疗,帮助患者恢复身心健康,回归正常生活?《医师报》特邀中国医师协会风湿免疫科医师分会会长、北京协和医院风湿免疫科主任曾小峰教授带来深入讲解。

曾小峰 教授

我国约有500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

RA是一种慢性、以侵蚀性关节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自身免疫病,主要临床表现为关节肿痛、关节畸形,具有致残性,可发生于任何年龄。同时,RA是一种全身性、系统性疾病,可影响呼吸、消化、肾脏、皮肤等多个器官和系统。有研究显示,RA患者50%以上都存在抑郁、焦虑,关节躯体的疼痛对患者心理上或多或少都有影响。

曾教授介绍,根据近期流行病学研究推测,目前我国RA患者约有500万人,男女患病比例约为1:4,没有明显的地域差异。RA是一种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尚无定论,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可能与遗传、环境、感染等因素相关。

尽快达标治疗可极大限度减少RA致残

“国际上很多研究都表明,RA患者若病情得不到很快控制,或多关节受累,患者致残的发生率非常高。时间延续越长,症状越重,致残发生率就越高。‘达标治疗’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要素,尽快让患者达标可极大限度地减少RA致残的问题。”曾教授说。

2018年《中国类风湿关节炎诊疗指南》里提到了“达标治疗”策略,即让患者尽快达到低疾病活动度或无疾病活动度的状态。“从临床指标上看,最好是能缓解,就是没有关节肿痛,没有压痛,血清指标达标(血沉、C反应蛋白等正常)。RA的活动度需要风湿免疫科医生通过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病情评价(DAS28评分)来评估,分为低、中、高活动度。对于患者来说,低活动度可通俗描述为没有明显的关节痛、压痛或只有少数1-2个关节疼痛,血清指标(血沉、C反应蛋白)正常或稍高一点。”曾教授介绍,根据目前国内研究数据,经过规范化诊疗后,60%~70%的RA患者可实现“达标治疗”目标,与国际水平相当。

新药快速发展助力提升RA患者生存质量

曾教授介绍,在过去,RA被认为是“不死的癌症”,临床上没有太多的治疗药物,普遍使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传统合成的DMARDs等药物治疗,存在达标率较低、副作用较大、患者依从性不高等挑战。近20年来,随着生物制剂和JAK1/2抑制剂等靶向合成小分子化合物的出现,对RA的治疗取得了突破性进展,极大地改善了RA的预后。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已证实,这些治疗方法可以改善病情发展,会对类风关患者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

“目前我国在治疗药物上已实现与国际接轨,生物制剂和靶向合成小分子化合物等已有多款在中国上市,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拥有更多有效、方便、经济实惠的选择,更好地实现‘达标治疗’。”然而,根据曾教授团队一项纳入3万多例RA患者的研究结果显示,目前我国生物制剂的使用率约10%左右,靶向合成小分子化合物的使用率不足1%。

“这其中,经济问题仍是主要因素。”曾教授表示,“过去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存在缺医少药的情况,现在有了新的优秀的药物要尽量让它发挥作用,包括医保制度、报销制度,都应该考虑如何去推进与实行。甚至应该做一些卫生经济学的研究,不能单看眼前的治疗费用。RA是慢性病,若患者使用的治疗方式有效,今后的治疗费用就会明显减少。因此,应该去做一些卫生经济学的研究,帮助国家出台各种医疗政策提供相关的证据,帮助RA患者实现这些治疗药物‘拿得到、用得起。’”

最后,曾教授呼吁,RA是一个慢性病,目前不能根治,只能控制。RA患者不能急于求成,去听信“电线杆上的小广告”寻医问药,而是应该到专业的风湿免疫科进行规范化治疗,以免贻误病情,导致残疾。同时,应加强整个社会对RA患者的关注,营造科学就医的氛围。加强风湿免疫学科建设,发展壮大专业医师队伍,做好专业化规范化培训,让更多患者能获得早期规范化诊疗,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治疗类风湿病的专家(治疗风湿病专家)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