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总是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经常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总是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经常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总是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

经常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总是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


“北平说”开栏语

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故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在维持身体健康中起着重要作用。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张北平主任医师及消化道早癌中西医结合防治团队将通过本专栏定期推送消化疾病的养生保健及中西医防治知识,为您的消化健康保驾护航!欢迎持续关注。

24岁的黎小姐,身高168cm,体重只有45公斤,身材瘦削、气色偏差一直是黎小姐很苦恼的问题。因此,黎小姐经常打听各种增重的方法,得到的大部分建议都是“多吃点”,但她每次没吃多少就觉得饱了,有时强迫自己多吃一点,就会出现腹胀、嗳气、恶心等症状。日子久了,黎小姐因为这个问题出现了焦虑、不安的情绪。

黎小姐觉得这样下去不是办法,必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于是来到了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门诊就诊,门诊医生在沟通中了解到了黎小姐目前的情况,完善了相关检查后,排除消化性溃疡、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消化系统的器质性疾病。考虑黎小姐为"功能性消化不良"。

医生耐心地和黎小姐解释:“没吃多少东西就感觉很饱、再也吃不下去,这种症状称为‘早饱’。主要原因可能是平时一直处于食量较少的状态,本身的饱腹阈值就偏低,所以容易吃一点就感觉饱了。当突然增加饮食的话,身体会习惯地提醒没办法再吃,从而出现胃部不适情况的发生。”

随后医生给黎小姐辨证开了中药,叮嘱黎小姐要放松心情,不要太焦虑,不要追求短期内体重的增加,要慢慢来,做到少食多餐,这样才可能有机会实现自己增重的愿望。

黎小姐认真遵照医生的意见调整心态,改变饮食习惯,配合药物的调理。2个月后她再次来到脾胃病科门诊复诊,高兴地告诉医生,现在已经成功增重2公斤,感觉现在气色也比之前好了很多。

【北平说】
一、 什么是“早饱”?
“早饱”是指人在进食的时候明明吃的很少,或者所吃的食物量还没有到正常进食量就出现“饱”的感觉。一般是在开始进餐后,很快就感觉胃部胀满,进食过程中食欲消失,从而停止进食。“早饱”症状的出现一般可以同时伴有其他上消化道症状,如腹部隐痛、嗳气、恶心、呕吐等。“早饱”是消化不良证候群中的一种,“早饱”作为消化系统,特别是上消化道疾病的症状表现,常提示胃肠道可能存在相关问题,需引起患者重视,做进一步检查。
二、 引起“早饱”的原因
1、消化不良
胃的主要功能是将各种食物在胃酸、胃蛋白酶等物质的作用下搅拌分解成食糜,然后进入下一个消化环节。如果没有胃对食物的充分搅拌和初步分解,比如因胃酸、胃蛋白酶分泌减少,或因胃动力不足减弱胃的功能,就会影响下一步消化环节,从而导致消化不良。而消化不良的典型症状,就包括早饱、腹胀、嗳气、恶心、呕吐等等。

2、内脏敏感性增高
内脏敏感性增高,简单来说就是胃对各种刺激如冷、热、酸、辣、膨胀等特别敏感,比如特定程度的刺激,正常人对此没有什么反应或只有轻微短暂不适,而内脏敏感性增高者会发生强烈不适感,持续难以消除,明显影响生活质量。因此这类人进食稍多,就会产生明显上腹胀闷堵塞感,并持续存在,严重影响食欲。并且内脏敏感性增高与心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是由于长时间心理不良引起胃肠植物神经功能失调所致。
3、饱腹阈值下降
什么是饱腹阈值?简单可以理解为:身体对饱胀感的判断。如果一个人经常吃得很饱,阈值就会上升;经常吃得少,阈值就会下降。因此,一个人如果因为心情不佳或减肥等原因减少了原来的饮食量,并且在一段时间内维持很少的食量,身体就会自然调整饱腹阈值。当突然增大食量时,身体就会立刻发出饱了的信号:没办法再吃了。这并不是自己食量变小了,而是胃饱腹阈值下降。

4、饮食结构因素

长期吃辛辣刺激等不易消化的食物,容易导致胃排空速度变慢,所以容易出现类似消化不良的“早饱”症状,但是这不是由于疾病引起的,而是因为饮食结构引起的。

5、心理情绪健康因素

抑郁、焦虑、甚至疲劳等等负面的情绪也会影响消化功能及胃动力,并会引起支配内脏的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紊乱而导致内脏敏感性增高,这一系列的改变都会导致早饱症状的出现。

三、“早饱”该怎么办?

1、积极治疗原发病

“早饱”通常与上消化道相关疾病有关,如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包括胃溃疡、 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需要积极治疗原发病。
2、症状严重者辨证服用汤药

中医认为,脾主运化,胃主受纳,肝主疏泄。脾胃亏虚,运化失调,或肝气郁滞,疏泄失常均可引起或诱发“早饱”出现,“早饱”中医可分为脾虚气滞型、肝胃不和型、脾胃虚寒型、饮食积滞型及脾胃湿热型,分别可用香砂六君子汤、柴胡疏肝散、理中丸、保和丸及连朴饮等方药进行加减治疗。炒山楂、炒麦芽煮水饮用也能改善消化功能。常用的中成药有香砂养胃丸、健脾丸、保济丸、枳术宽中胶囊等。

3、穴位按摩可助症状消除

足三里:足三里是治疗脾胃疾病的要穴,《四总穴歌》里说“肚腹三里留”,是指凡是消化系统问题的病症都可以用足三里治疗。足三里穴位于在小腿外侧,犊鼻下3寸,犊鼻与解溪连线上。

中脘:中脘具有有疏利中焦气机、补中气、疏理中气之效,可用于治疗胃痛,腹痛,腹胀,呕逆,反胃,食不化等消化系统疾病。中脘穴在在上腹部,前正中线上,脐上4寸处。

穴位操作:行指揉或指压法,以拇指指腹,对上述穴位进行按揉或按压,每穴按揉20下,以自觉酸胀为度,每日2-3次。

4、症状轻微可以调整日常习惯来帮助缓解

①改变吃饭习惯。很多人习惯边走路边吃东西,或者吃饭的时候大声说话,这样都会导致很多的空气进入到胃里面,从而导致胃部容纳食物的空间变小,因此,不要边走边吃,坐下来细嚼慢咽地吃饭,给自己好好享受美食的机会吧!

②注重健康饮食。平时多吃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南瓜粥、薏米山药粥、八宝粥等粥类;新鲜的蔬菜水果如西红柿、香蕉、苹果、猕猴桃等里面有丰富的维生素和膳食纤维,能帮助食物消化,刺激肠胃蠕动,提高人的消化能力。这些既可以补充机体需要的各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还不会加重胃肠道的负担。对于油炸辛辣等刺激性的食物则要少吃或不吃。此外,西兰花、卷心菜、红薯等易导致人体胃肠胀气的食物也要少吃。

③做到少食多餐。容易“早饱”的人,在不改变总摄入量的同时,坚持少食多餐的原则,或许可以帮助肠胃消化,缓解身体的不适。

④多补充益生菌。容易出现“早饱”的人和体内菌群失衡也有关,所以可以适当喝些酸奶补充益生菌,帮助肠胃调节菌群平衡,提升身体免疫力,维护肠道健康。

⑤保持心理健康。长期的心理不健康,会影响一个人的消化能力。因此,一定要注意自己心理健康问题,保持愉快的心情!

ENG

【专家简介】

张北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脾胃病大科副主任,第三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吉良晨教授学术继承人,日本北里大学病院研修医,第六批国家千百十人才高校培养对象,广东省首批杰出青年医学人才,广东省第二批优秀中医人才,入选第8批第9批岭南名医录,2017首批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广东省保健协会脾胃健康分会主任委员;

擅长:胃肠、食管早期肿瘤及癌前病变、胆胰疾病的内镜下诊断与中西医结合治疗;各种消化道梗阻的内镜下治疗;炎症性肠病(溃疡性结肠炎及克罗恩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介绍
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中医重点专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国家结直肠息肉管理项目分中心、国家胶囊内镜研究中心临床培训基地、国家幽门螺杆菌分子诊断中心广州分中心。牵头成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专业委员会大肠早癌专家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广东省中医药学会消化道肿瘤防治专业委员会、岭南中医消化内镜医疗联盟及岭南(华南)中西医结合诊治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病学术联盟。

在学术带头人余绍源、罗云坚及黄穗平三位教授指导下,在学科带头人、脾胃病暨消化内镜中心大科副主任张北平引领下,大德路总院脾胃病科主任张海燕、二沙岛医院脾胃病科主任王静、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及大学城医院脾胃病科主任刘添文带领团队,继往开来,携团队锐意进取,始终坚持一手中医,一手内镜,医镜融合,致力于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防治消化道早癌以及炎癌转化疾病如慢性萎缩性胃炎、结直肠腺瘤、炎症性肠病,胆胰疾病等,尤擅长消化内镜下3E技术(ESD、ERCP、EUS)等各种手术治疗及术后中医药促进康复,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深受患者欢迎。

供稿: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 叶慧珍 刘嘉彬 钟彩玲
执行编辑:刘文婷
审核校对:庄映格
责任编辑:宋莉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经常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总是吃一点东西就饱了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