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月可以纠正婴儿抱睡(宝宝抱睡多久可以纠正)几个月可以纠正婴儿抱睡(宝宝抱睡多久可以纠正)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几个月可以纠正婴儿抱睡(宝宝抱睡多久可以纠正)

几个月可以纠正婴儿抱睡(宝宝抱睡多久可以纠正)

想用(考虑用)法伯训练法的请认真看完,会让法伯法的实施更顺利,哭闹更少。


翻译很坑,看起来感觉一样的做法,但是传达的核心理念完全不同,这就造成了很大的误解跟错误的运用。


有必要再重新聊一下法伯法,让大家了解法伯法的用意,也说一些让法伯法实施更顺利的方法。


什么是法伯法

理查德.法伯(Richard Ferber),医学博士,哈佛大学医学院神经学教授,提出的Graduated Extinction,渐进式的消失法。一般大家也称之为法伯法,哭声控制等等。


简单来说法伯法就是:做完睡眠仪式后,把孩子放在床上,然后离开房间,让孩子自己入睡。


按照下表的时间, 如果孩子持续哭超过表上的时间, 则进去房间安抚,原则上不超过两分钟,然后再离开房间等待,直到他睡着。


(这个表是改自法伯睡眠宝典,跟原中文版并不一样)


图表上中文翻译是“放任孩子哭闹的时间长度”

原文的意思应该是“等待响应孩子的时间长度”

我觉得也可以说是“尝试自己入睡的时间长度”


这个翻译就真的很坑了,这样重点就变成“让孩子哭到睡着”,每次延长时间就会变成“让孩子知道哭是没有用的,时间会越来越长的”。


这个也是目前绝大多数人的看法,这个让这个方法的运用产生了很大的偏离。


之前也提过的,消失法的核心意义在于不再干扰,让宝宝自己尝试入睡,而这个是为了解决睡眠联想带来的问题。消失法的用意本质上并不是让孩子哭到睡着。


但是消失法在不干扰的情况下,伴随的就是没有安抚,而安抚的消失就会导致孩子哭闹,所以改良了消失法,逐步的延长让孩子尝试入睡的时间,给予一定的安抚,帮助孩子逐渐适应自己入睡


所以法伯也有提到这个表格的时间是完全可以按照自己能接受的程度来更改的。


法伯表示很无奈,他从来没有叫人让孩子哭到睡着就对了,书里也都有写。


跟《婴幼儿睡眠圣经》的奇葩排版一样,让人看了晕乎乎的,最后只看到了哭声免疫。


当然这个也不能完全怪翻译,即使在国外,消失法跟法伯法也是被称为哭声免疫跟哭声控制,大家还是聚焦在哭声上。


所以这篇我也不像之前再一次去讨论让孩子哭到底对不对,因为这个其实本来就不是原来的用意所在。


注意事项

法伯法是用来解决“因为睡眠联想而导致频繁醒来的情况”,也只用于改变入睡行为。


“循序渐进法其实只适用于一种情况:孩子对某种睡眠环境有不正确的依赖感,从而无法自己入睡或无法醒来后再次入睡”-法伯睡眠宝典。


所以其他问题不要用,不要什么都觉得用睡眠训练就能解决,不然最后孩子真的就是“习得性无助”,所以不再哭了!


实际运用上的注意事项:

1. 作息一定要稳定了,这里指的稳定是,每天的作息可以精确到30分钟之内。晚上8点入睡就是8点前后30分钟一定可以哄到睡着。


白天几个小睡,每隔多长时间宝宝会困也是非常固定并且可以掌握了。


2. 没有哄睡困难的问题!哄睡在10分钟以内一定可以哄睡着,最好在5分钟以内。(开始哄睡到闭上眼睛的时间)


3. 睡眠仪式一定要有做,而且执行2周以上,最好一个月以上。


4. 睡眠环境认知要固定:房间只有睡觉功能,任何非睡觉时间离开房间,并且持续2周以上。另外只要孩子完全清醒了,就带离开房间,不要一直熬到预订的作息时间,婴儿没有时间概念,他并无法知道这样是在告诉他继续睡觉。(这点是很多人犯的错)


5. 执行一定是晚上入睡这次开始!晚上!晚上!重要的事情重复三次。


6. 两周内避开打疫苗,请先安排好时间,也最好少去人多的地方,避免生病中断。


7. 不要坚持执行EASY,奶可以往后推一点,不用在刚睡醒喝,避免宝宝饿。


8. 夜醒一定要确认状况,状况都可以的情况下再继续。不要用法伯法来解决夜奶的问题,因为宝宝是真的饿了。


9. 请尽量排除所有可能的原因,只留下入睡行为要改变再开始。


10.千万不要用来解决分离焦虑,所以如果已经明显出现分离焦虑引起的睡眠问题,不要用法伯法。

“如果孩子白天就无法离开大人,那他肯定也无法忍受在夜间独自一个人睡。对于这样的孩子,放任他哭闹的时间再长也无济于事,反而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糕。”-法伯睡眠宝典。


11.法伯睡眠宝典建议最少满3个月才能实施。一般建议至少4-6个月以上再开始,宝宝要有一定的规律作息,生物钟稳定了才可以。(褪黑激素在3个月后开始分泌,这个时候才真正的有昼夜节律。)


另外法伯法也支持同床的模式,其实也就跟“装睡”大同小异,让孩子尝试自己入睡,按照时间间隔,给予一定的安抚,直到孩子自己入睡。


同床的在实施的时候就没有必要离开房间了,因为最终大人还是会回到床上,所以离开与不离开并没有实质上的不同。

经验分享

那上面都说了那么多,是不是觉得都做成这样了,那还用法伯法做什么?


因为我用其他方式就是改变不了入睡行为呀,应该是说3年前的我不像现在一样有经验,我尝试过拍睡,试过抱起放下,但是想降低安抚力度就是非常困难,最后就是要抱到睡熟才能放下,晚上每个小时都要醒来抱着哄一会。


像后来经验多了,二宝在改善入睡的时候,就用出了几乎无泪的消失法,这个可以看另一篇“ICE自主入睡练习法,宝宝不哭无泪轻松学会自主入睡”


为什么法伯法被推崇,因为操作简单,而且有表格给你参照,而且传达给孩子的规则更简单易懂,所以成功的机会高。还有就是在门外听到的哭声,其实距离远一些比较小声,比较能够忍受。


去找了一下三年前的记录,

2019/3/1号第一天晚上30分钟后睡着了,间隔3-5-7-10进去,第4轮10分钟进去安慰的时候拍拍睡着了。

2019/3/2上午觉30分钟,下午8分钟, 晚上没哭5分钟后睡着。

2019/3/3 上午觉10分钟,下午觉20分钟,晚上17分钟。

2019/3/4 上午觉10分钟后才哭,15分钟睡着,下午觉约15分钟,晚上10分钟睡着。

2019/3/5 接下来2天大概都是5-10分钟睡着,几乎没哭。

2019/3/8 上午反弹30分钟,下午觉15分钟,晚上15分钟。

2019/3/9 开始都是放下后10分钟左右自己睡着,没有介入安慰。

2019/3/12 第一次出现秒睡,离开房间后看监控已经睡着了。


标重点:

1.第一天最多都没有超过30分钟,这个跟别人动不动1-2个小时的少太多了。


2. 第二天晚上就出现无泪入睡。


3.第四天开始就基本不哭自己睡。除了第7天行为反弹了一次,这可能也有其他原因当初没做好,也不记得了。


4.基本上实施的情况就不是所谓的“一直爆哭到体力耗尽而睡着”,而是断断续续的,哭是因为没有安抚自己无法入睡,哭一会自己平静下来了又开始尝试入睡。


这个实施情况绝对好过95%以上的人,所以也不要认为就这么容易,我只是想说明,把该做的基础全部做好真的很重要,你做得越多孩子哭得越少。


书上也有说到一般3-4天就应该会有一定的改善,如果超过一周依然没有太多进步,那肯定就是哪里有问题了。



Joe爸爸的碎碎念

去搜索法伯法或是睡眠训练,然后去看一下失败后反对的案例。


看看这些经验是不是通常只谈哭很久,从来不谈作息,不详细说睡眠问题,是不都是突然决定尝试然后就直接放孩子哭,是不是从白天就开始。


说一句难听的,明知道孩子会哭的情况,为什么没有做好准备,为什么没有多看看研究别人的经验,这样是负责任的做法吗?


然后让孩子白哭一场,还要推卸责任让睡眠训练背锅。


这次又重新提法伯法,也不是想为法伯法解释还是正名。


刚好相反,是最近看到有些人过度地使用睡眠训练,或是过度在意入睡行为,反而忽视了其他更重要的东西。


另外希望即使用这个方法,孩子也可以不用哭得那么多。


入睡行为训练是用于改正入睡行为,不要偷懒觉得什么都可以用睡眠训练去解决,当你的孩子跟你无法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那在未来的育儿路上,你将遇到更多的麻烦。


那真的得不偿失,只是现在还感觉不出来而已!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几个月可以纠正婴儿抱睡(宝宝抱睡多久可以纠正)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