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认知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失眠认知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失眠认知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认知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失眠是全世界常见疾病,它是指尽管有合适的睡眠机会和睡眠环境却依然对睡眠时间和(或)质量感到不满足,并且影响日间社会功能的一种主管体验。据《中国睡眠指数报告》,中国成年人失眠率达到38.2%,现有5.35亿患者。

失眠让我很烦躁焦虑

根据不同失眠的原因,失眠的干预方式也多种多样比如药物治疗、传统医学(中医)治疗、物理治疗(经颅磁刺激、生物反馈)以及心理治疗(CBTI、睡眠卫生的管理)等。

有些人是想睡,大脑说我还不累

失眠的认知行为疗法(CBTI)是以认知理论为基础,通过发现关于睡眠的歪曲不合理认知,训练和纠正患者的不合理负性思维,建立新的、更理性的认知方式以达到消除失眠症状,促进个体适应的目的。治疗包括认知调整、行为治疗及心理健康教育等多个调整层面。


失眠是美丽的头号大敌

一、认知调整

很多失眠患者对睡眠要求很高。由于绝对化和高标准要求,违背了入睡需要“顺其自然”的自然规律,导致患者发生内心冲突、情绪上产生紧张焦虑,对现有治疗多有失望,人体生理植物神经系统的警觉性增高,干扰大脑皮层对睡眠的自然诱导过程。即使引起失眠的客观原因已经解决,但思维结构本身又可成为失眠的新的原因,从而导致“失眠一害怕失眠一失眠”的恶性循环,使得病情迁延形成慢性化。

咖啡都挡不住我的困倦

部分患者存在下列一些不合理的认知:

1.对失眠病因的错误认知;

2.过高的睡眠期望;

3.对失眠后果的灾难化预期。

治疗师需要首先识别这一系列的负性自动思维,同患者一起分析有哪些不合理思维模式,逐步矫正非理性的认知图式,建立新的 替代性的理念及行为。



数羊数鸡数星星,1234567,还是睡不着

二、行为疗法

行为治疗,是从行为层面入手,以行为学习理论为指导,通过“正、负强化”的原理来消除或纠正人的不适当行为的心理治疗方法。许多不良行为使得患者的失眠症状得到维持,通过行为的调整可以消除维持因素。通常失眠者是由于白天兴奋不足,晚上睡意不浓而产生失眠的问题。治疗上要求患者定时起床、白天不打盹、午睡要取消。鼓励患者参加日间的体育锻炼,特别是睡前要减少脑力劳动或过度兴奋、紧张。对于咖啡、茶叶、保健饮料以及烟酒等会兴奋大脑的物质,建议中午以后慎饮,以免干扰正常入睡。


你还在睡前思考,计划工作吗?

三、放松训练

放松训练也是对入睡困难和易觉醒患者特别有效的方法。通过放松训练,稳定植物神经系统,降低生理警醒度,诱导入睡过程。放松训练包括渐进式肌肉放松、正念训练、 生物反馈、意象联想等。使得人体进入放松、焦虑缓解的状态。


失眠的原因很多

四、睡眠限制治疗

睡眠限制的基本原理是患者在床上的时间过长使睡眠效率下降,失眠加重,通过限制患者在床时间,造成轻度睡眠剥夺状态,逐步提高睡眠效率。患者夜间长时间无法入睡,白天就嗜睡、烦躁,精神不佳,促使患者花更多的时间来“强迫”自己入睡或补觉,往往适得其反,形成恶性循环。患者在床上的时间越长,越易造成片段性碎片化的睡眠,睡眠效率低,这种不良的睡眠习惯是很多顽固性失眠的根本原因。睡眠限制疗法对此类患者效果显著。操作方法是:

1、坚持写睡眠日记,计算出一周平均每日睡眠时间;2、将每晚在床上呆着的总时间设定为:平均睡眠时间减去15~20分钟。这样可使睡眠效率逐渐提高,目标是保持在 80%以上。若平均睡眠时间小于5小时,需要至少设定为5小时,避免危险事故;

可适当重复步骤1和2,使睡眠效率基本保持在80%水平以上;午睡一般不超过30分钟。


五、刺激控制技术

以下刺激控制技术,可以打破入睡困难与床和卧室之间的条件反射:

1、只有困倦想睡的时候才上床;

2、卧室的床只用来睡觉和性生活,不可进行看书、看电脑等活动;

3、如果发现超过30分钟不能入睡,就起床活动,直到有睡意再回卧室;

4、不管前一夜睡眠如何, 次日都固定时间点起床;

5、限制午睡时间,最好不睡午觉。


最后,祝大家一夜好眠。

参考文献:

1、中国睡眠指数报告

2、沈渔邨精神病学第六版

3、中国成人失眠诊断与治疗指南

原创内容,请勿转载(可以转发[害羞])!图片来自百度图片,如有侵权及时告知以删除。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失眠认知治疗(失眠的认知行为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