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瘅病治疗(胃病的治疗)胃瘅病治疗(胃病的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胃瘅病治疗(胃病的治疗)

胃瘅病治疗(胃病的治疗)

胃食管反流病,是由于病理性反流引起的,若胃内反流物突破了食管-胃连接处的抗反流屏障就会出现病理性反流,其症状多发生在进餐之后。

胃食管反流病最典型的症状是胃、食管的灼热,反流和吞咽困难,此外还有可能伴有吞咽痛,体重减轻,持续的恶心和呕吐,还可能诱发类似于支气管哮喘的症状。

中医以“食管瘅”作为胃食管反流病的病名,临床辨证时多将此病分为肝胃郁热,胆热犯胃,中虚气逆,气郁痰阻,瘀血阻络等五型,然后分别采用疏肝泄热,清化胆热,健脾理气,开郁化痰,活血化瘀等治法,以上便是胃食管反流病比较主流的中医辨证方法。

胃食管反流病

今天要介绍的是,据灼热的部分不同,而选择不同的方案的“按部位辨证法”,此种辨证法可以作为主流辨证法的补充。

以胃脘灼热为主,方案在左金丸的基础上展开

左金丸是治疗胃脘嘈杂,灼热,反酸,泛吐清水的要药。

这些症状也是胃食管反流病的主要表现之一。

那么左金丸出自什么,是由什么组成呢?

左金丸出自元代朱震亨著述《丹溪心法》,由黄连与吴茱萸两味中药所组成。

主要作用是清泻肝火,降逆止呕。

应对的舌象是舌红苔黄,应对的脉象是弦而数。

应对的是肝火犯胃证。

所谓肝火犯胃证,一方面是肝经火旺,一方面是胃失和降。

治法是清泻肝火,兼用开郁降逆。

清泻肝火用黄连,苦寒黄连不仅仅可以清肝火,还可以清胃火。

开郁降逆则用吴茱萸,少量吴茱萸配伍于黄连中,不仅不会助热,还能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

同时少量吴茱萸也能减轻黄连的苦寒凉遏之弊。

下面是重点了。

当患者以胁腹,胸部灼热,恶心,反酸为主要表现时,黄连,吴茱萸的比例可接近左金丸的原比例,5:1,或者6:1.

当患者灼热感消失,仅以泛吐清水为主要表现时,黄连与吴茱萸的比例应该降到2:1,甚至1:1,1:2.当比例为1:2时,可助力胃动力恢复。

吴茱萸

应对胸骨后食管灼热疼痛,则可“小陷胸汤”上加减

经方小陷胸汤是一课千年前的老树,今天我要写的是它在治疗胃食管反流中的运用,写它千年以后绽开的花。

在胃食管反流病中,它主要应对的是这样的证象:胸骨后食管灼热疼痛感。

当然可能会兼有舌苔黄,脉滑数,或者脉弦数,嗳气,反酸等可能出现,也可能不出现的或然证。

这个证象背后对应的病机是“痰热之邪凝结于心下”。

遂用瓜蒌实分解水热互结的痰凝,使其水热两解,接着苦寒之黄连,清泻心下之郁热,辛温之半夏,涤荡心下之痰饮。

伤寒论原文第138条是这样写的:

“小结胸病,正在心下,按之则痛,脉浮滑者,小陷胸汤主之。小陷胸汤方,黄连一两,半夏半升洗,瓜蒌实大者一枚。”

瓜蒌实

在伤寒论原文中,黄连,半夏,瓜蒌实的剂量都比较大,是为救急。

但是,胃食管反流证的患者,多有数年的病史,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此乃宿疾,为时已久,治疗非一日之功,需用抽丝剥茧之法,剂量也宜清灵,

一般来说,黄连的剂量多在3-12克之间浮动,半夏的剂量多在6-12克之间浮动,瓜蒌实则可随证加减,剂量可以稍大一些。

在临床中,疼痛甚者,可酌情添加延胡索,醋香附;恶心欲吐者,可加陈皮,竹茹等降逆止呕;伴有胁胀满者,可添四逆散,即柴胡芍药枳壳甘草;

嘈杂泛酸甚者,可加海螵蛸或者浙贝;灼烧感重者,可加蒲公英。

以上便是小陷胸汤的现代用法之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胃瘅病治疗(胃病的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