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治疗中德(家庭治疗中德班)家庭治疗中德(家庭治疗中德班)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家庭治疗中德(家庭治疗中德班)

家庭治疗中德(家庭治疗中德班)

当我拿到《家庭治疗》这本书的稿件并开始校对时,我整个人进入了一种激动和亢奋的状态。一口气读完全稿时,已是凌晨两点半,但我丝毫不感觉疲倦。阅读并校对这本书,我充满了感情与情怀。

若干年前,当我刚开始跟随赵旭东老师学习家庭治疗时,我读的第一本专业书籍就是本书作者撰写的《家庭治疗》第2版。如今,这本书已经是第7版了。当年,翻译为中文的家庭治疗专业书籍不是特别多。当第一次在学校的图书馆里看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着,并用这本书对许多家庭治疗的爱好者做了公益的讲解。

这本书系统、全面地介绍了家庭治疗的发展过程和历史演变过程,详细地阐述了家庭治疗的基本技术和概念,深入地讲解了家庭治疗经典流派的发展、创始人、代表人物、主要观点、治疗技术和方法,结合了大量生动的具体咨询案例。此外,本书增加了近几年家庭治疗发展的新趋势、较新的整合模型,以及对于家庭治疗研究的新进展和新思考。书中详实的理论、丰富的案例呈现和解读,以及技术方法的运用,非常适合家庭治疗师的入门及进阶学习的需求。本书在每一章还新增了思考题和反思题,非常适合当作家庭治疗教学的教材使用。

我在讲解家庭治疗的时候,也选用这本书作为经典的教材,来为学员学习家庭治疗打下扎实的基础。若干年前,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自行查阅了本书提及的许多理论概念、哲学观、治疗方法、各个具体经典流派的代表书籍,并跟随多位中外的家庭治疗老师学习了几乎所有的经典家庭治疗流派。多年来,我一直在家庭治疗的临床咨询、督导等领域深耕,并且把家庭治疗的精华扩展到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父母课堂、夫妻亲密关系促进等普通大众的需求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帮助了许多受众。

在审校本书的过程中,既往浸泡在家庭治疗中的学习过程和经历,仿佛放电影一般历历在目。2000年10月,中德系统式家庭治疗高级培训班在昆明举办,在一天下午的研讨班上,德方老师发给每位学员一块巧克力,并对大家说,心理治疗师总是给大家带来“好处”的。从那时起,我就对心理治疗情有独钟。后来在读研究生的时候,德方巴梦吉老师每周都会对我们进行培训,让我对家庭治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每当读到本书中相应的概念、哲学观、方法等,我都会想起很多自己浸泡在各流派家庭治疗中如饥似渴地学习的过程,以及自己在家庭治疗临床实践和督导中的过程。中德班家庭治疗的培训并不拘泥于某个流派,而是在哲学观的基础上把许多具体的方法整合和串联起来。正如中德班的德方老师提出来的支持“烤羊肉串原则”,而反对“乱炖原则”(参见《系统式心理治疗工作手册》)。记得有一次,我在中德班的晚间演讲做翻译,德国老师带领我跳了几步舞曲来解读系统中的互动,“跳舞可以解决亲密关系的冲突”。因为在跳双人舞的时候,双方需要配合和互动,否则就会踩到对方的脚。校对这本书时,我还想到赵旭东老师和孟馥老师多年前指导我们几个人训练新手咨询师的过程中,认真地研讨各流派家庭治疗经典录像的场景;跟随John Miller老师学习策略派家庭治疗和鲍文家庭治疗的过程;跟随当时90岁出头的玛瑞亚老师学习萨提亚模式家庭治疗的场景;跟随李维榕老师学习结构派家庭治疗的过程;跟随Jill Freedman老师和吴熙琄老师等学习叙事家庭治疗的经历;到美国布朗大学跟随Keitner老师学习McMaster模式家庭治疗的经历;以及学习短程家庭治疗、客体关系家庭治疗、情绪聚焦家庭治疗的经历等等。往事历历在目。

当读到本书的精彩之处时,不禁拍案叫绝。当读到书中与自己的体会有共鸣之处时,不禁甘之若饴。家庭治疗有一些共通的重要理论,但不同的家庭治疗流派因其创始人、时代背景等不同又各有千秋,各有其独特的魅力,并且在系统的思维和视角下,在二阶控制论、社会建构主义和叙事隐喻等的背景下,家庭治疗也在不断地加入新的方法和元素。我自己受训的经历和背景,让我对系统式咨询(包括家庭治疗和个体治疗)推崇备至,学习和浸泡家庭治疗是我人生的重要生命历程,令我、我的家庭和我的事业受益匪浅。感谢编辑引入这样一本好书,令众多家庭治疗的爱好者、学习者、从业者,以及社会大众受益,让更多的家庭受益。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文化、历史进程对家庭和个人有影响,个人也对所处的系统有影响。如今,家庭治疗的工作越来越趋于整合,历史发展中的各个家庭治疗流派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作为家庭治疗师,我们如何结合自己的特点,形成自己的家庭治疗风格,相信大家可以在这本书中寻找自己的答案。希望和相信《家庭治疗》第7版能够成为心理卫生工作者和专业的家庭治疗师强有力的助力和燃料。

本书的译者是我的在校硕士生,正在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攻读咨询心理学,并跟随我学习家庭治疗。多年来家庭治疗蓬勃发展,家庭治疗领域的专业人员们也出版了很多相关的中英文书籍。本书中个别专业术语的译法可能会与其他书籍有所区别,如果读者发现本书的翻译有值得商榷和提高的部分,可以发邮件到jkwang@psy.ecnu.edu.cn批评指正,欢迎不吝赐教。

王继堃 博士

2022年1月10日于上海丽娃河畔

华东师范大学心理与认知科学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婚姻家庭心理与咨询专业委员会(筹)委员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机构和专业人员注册系统督导师(D-22-33)

中国社会心理学会婚姻家庭专委会委员

上海市心理学会理事

美国布朗大学访问学者


推荐阅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家庭治疗中德(家庭治疗中德班)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