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胃治疗一样(治疗肠胃的药)肠胃治疗一样(治疗肠胃的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肠胃治疗一样(治疗肠胃的药)

肠胃治疗一样(治疗肠胃的药)



“一开始工作的时候时候还很年轻,没有注意去保护自己的胃的,经常是饱一顿饿一顿的,落下了胃病,导致现在饱受胃病折磨,吃了很多药都不见好转,而且每次发作都会泛酸,感觉到胃里面跟刀绞一样的疼的。”这是陈女士的自述,作为一个受胃病折磨5年的患者,陈女士深知胃病的痛苦以及其难根治性。



其实随着生活质量的改善,我国的胃病人数也在逐年增加。尤其现在年轻人工作压力大导致精神紧张,饮食生活不规律,很容易会患上胃病。胃病的症状和种类都很多,有急性慢性胃炎,胃溃疡,胃炎,胃癌等,即使胃病相同,每个人的症状都不相同。《中国慢性胃炎共识意见》显示,全国有超7亿人患有慢性胃炎。其实以年轻人居多。那么,胃病到底有没有方法彻底治疗呢?



胃病多为气机升降失常


中医认为,在脾胃系疾病的发生发展中,无论内因还是外因,终究其根本皆可归于气机升降的失调。气机升降出入的协调平衡是保证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重要环节。而湿热之邪,饮食内伤,肝郁气滞等病理因素均可导致脾胃气机升降失常,气机升降失常又反过来加重湿邪、气滞等病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胃病迁延不愈。正如《脾胃论》之言:“内伤脾胃,百病由生……形体劳役则脾病,脾病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脾既病,则胃不能独行其津液,故亦从而病焉。”故乐启生中医团队认为,调理脾胃气机是治疗脾胃病的关键。



湿热中阻,脾胃痞结


中医学认为,人生命活动的延续和气血津液的化生均有赖于脾胃运化水谷精微,故而脾胃被称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而脾胃位置居中,通连上下,为升降转输的枢纽,脾气主升,胃气主降,相反而相成,脾胃之气升降相因,保证饮食功能正常的同时,也维持了内脏位置的恒定。


然而脾生理特点为“喜燥恶湿”,脾气升运要求脾体干燥,不被痰饮水湿所困。而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饮食结构改变,导致痰饮水湿等病邪停聚。湿性趋下而重浊黏滞,容易导致运化水液功能障碍,痰饮水湿内生,外邪与内伤兼俱,形成恶性循环。而随着病情的演变,或导致脾阳不足,或导致胃阴不足,阴阳寒热矛盾,必致症状更加复杂,最后往往造成寒热错杂、虚实夹杂之证候。临床可见舌淡胖,边有齿痕,舌苔白腻,口干,脘腹胀满,纳呆,时有嘈杂等症状。



肝胃(脾)失和,气机失调


肝为刚脏,属木,喜条达而恶抑郁,主疏泄,主藏血,能调节人体情志活动,疏利胆汁,协助脾胃升降,输于肠道,促进脾胃对食物的消化及精微物质的输布。脾胃居于中焦,主腐熟、运化水谷,共奏消化、吸收之功,其中还须赖于肝脏的疏泄作用。倘若人体情志失调,则肝气不舒,疏泄失职而致肝郁气滞。“土得木以疏通”“木赖土以滋养”,故而一般肝胃(脾)不和,其病机均离不开肝气为患。


此外,除了情志过极,饮食不节、饮食偏好也易导致肝气失调。因肝、脾、胃生理病理关系密切,相互影响,肝气失调则致证候丛生。临证可见肝失疏泄,则会导致肝脾失调,脾气不升,出现腹胀、少腹痛、大便泄泻、食少即饱、痞满闷痛或腹中雷鸣作响、肢倦乏力等症状;肝气犯胃,胃气不降,出现胃脘胀痛、嗳气吞酸、呕吐、嘈杂等等。



治应三因制宜,个体论治


很多人胃病久治不愈,关键在于两点,一是千人一方,二是不注重调养。中医认为,治疗疾病时要考虑地域环境、季节气候以及人体体质、年龄等不同因素。不同情况,治疗方法自然不同,而现代治疗所开具的药物,虽能够快速消除胃部不适,但却往往无法将其根除。因此在治疗上需根据患者不同证型、所处的地理环境、以及日常生活饮食饮食习惯等因素,开具药方,并随着用药情况,适时调整药方。


临床上针对湿热淤积,可采用化湿理气法。选方为藿朴夏苓汤、二陈汤加减,以芳香化湿或甘淡渗湿与醒脾和胃、健脾助运相结合,共奏恢复中焦气机升降之功。针对肝脾不可,可采用调肝和胃法。方选柴胡疏肝散合香苏散加减,用白芍、柴胡、炒栀子等药物起柔肝、疏肝、散肝、清肝之功效,或可配合酸枣仁、柏子仁等安神之品,使木疏土达,脾胃自和。


此外,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而养并非只是改善生活饮食习惯,更是针对脾胃以及脏腑情况进行调养。而中药膏方具有“营养、滋补、预防、治疗”的综合作用,因此对于胃病患者来说,采用膏方进行调理,能够调理脾胃气机,善于疏肝,以达到理气健脾和胃之效。



病例分享:


尚女士,31岁。2019-03-08初诊。上腹痛反复发作6年余,呈阵发性,因受凉、生气后加重,伴有晨起恶心,嗳气,反酸,喜温喜按,偶有夜间上腹痛,食纳较差,小便正常,大便稍溏,夜寐尚可,舌黯淡,紫气隐隐,苔薄白根腻,脉细涩。西医诊断:慢性胃炎。中医辨证:肝脾不和,气虚血瘀。处方:炙黄芪、桂枝、炒白芍2、炙甘草、五灵脂、铁树叶、乳香3、黄连、吴茱萸、厚朴等中药材,每日1剂,水煎取汁250~300mL,分早、晚2次温服,共7剂。


2019-03-15二诊,患者诉腹痛减轻,恶心好转,仍有嗳气反酸,胃镜结果:浅表性胃炎,胃体息肉。原方加川楝子、延胡索、继服7剂。并拟膏方疏肝和胃,益气健脾进行调理。


2019-03-22三诊,患者腹痛明显缓解,无明显恶心,偶有嗳气,上方加焦神曲,14剂后症状基本消失。并嘱咐患者持续服用膏方,巩固治疗,防止症状复发。2021-03电话回访,患者自述药后症状未复发。



需要注意的是,胃病证型繁多,往往涉及多个脏腑功能失调,因此临床治疗时要全面统筹兼顾,运筹中州,脾胃同调,升降并用,纳化并施,内外同治,缜密周到,方能万全;药量不在大小,贵在轻灵,切中病机为首务,方能恢复脾胃功能,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提高疗效,切忌过量伤胃,反而增加脾胃负担。


以上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朋友受益,有需要辨证指导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肠胃治疗一样(治疗肠胃的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