脉冲消融治疗(脉冲消融治疗房颤)脉冲消融治疗(脉冲消融治疗房颤)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脉冲消融治疗(脉冲消融治疗房颤)

脉冲消融治疗(脉冲消融治疗房颤)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消融术是房颤的治疗方法,其中PFA是目前消融术式的热点之一



日前,在第22届中国南方国际心血管病学术会议上,宁波市第一医院储慧民教授介绍了目前房颤消融的热点——脉冲消融技术。储慧民教授从脉冲电场消融(Pulsed Field Ablation,PFA)理论出发,介绍了PFA相对其他消融术式的优势,并用真实病例印证了PFA的可行性及各项优势。

房颤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房颤消融术是房颤的治疗方法,其中PFA是目前消融术式的热点之一。PFA利用微秒电脉冲,使细胞膜内外形成不稳定电势,导致可逆或不可逆的细胞膜孔隙形成,最终致使细胞坏死凋亡(图1)。

图1 PFA原理示意图

随着脉冲持续时间增大或电场强度增高,细胞逐渐由可逆电穿孔变为不可逆电穿孔。若电场强度或施加时间近一步升高,也可产生热能,产生热损伤。

影响脉冲电场消融的因素众多,除了细胞自身对不可逆性电穿孔的阈值不同外,还包括施加的电压强度、脉冲波脉宽、脉冲频率、细胞大小等因素。

以上述理论为基础的PFA作为房颤消融的热点术式,都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呢?在实践过程中的可行性如何呢?


PFA的组织选择性较为优秀

PFA利用的是脉冲电场的电势能,而不是热传导消融的热能,故起效迅速,且无血栓栓塞风险。更重要的是,由于不同细胞中心肌细胞的电场阈值最低,因而PFA具有很好的组织选择性:

1

不造成肺静脉狭窄


2014年Van Driel报道了脉冲电场消融对肺静脉狭窄的影响。他们采用脉冲电场消融和射频消融对猪进行环肺静脉隔离。3个月后,脉冲电场消融组的肺静脉未发现狭窄,两射频消融组在3个月后出现明显的肺静脉狭窄(图2)。

图2 脉冲电场消融组和射频消融组研究结果

不损伤膈神经


2019年Van Driel的一项研究中报道,在可以造成透壁心肌损伤的同时,不会导政膈神轻的组织学或功能损伤。图3中箭头处可见完整的心外膜神经结构(图3)。

图3 心外膜神经结构


3

不影响冠脉等周围血管结构


2013年du Pre的一项研究中报道。中间区域为PEF消融后区域,两侧粉红色区域为未损伤心肌组织。可见消融区域有未损伤的冠脉血管结构(图4)。

图4 消融区域有未损伤的冠脉血管结构


4

不损伤食道


2017年Neven在猪食管外膜面直接以100J和200J能量对食管进行消融。分别于术后第2天和第7天进行食管镜检查。并在2个月后行食管组织学评估。实验组2个月后没有肉眼可见的病变,组织切片则提示肌层的外层存在小瘢痕,而黏膜和黏膜下层均正常(图5)。

图5 猪食管组织切片结果

5

导管贴靠要求低


2019年Stewart等则在使用环状电极导管消融猪心耳后对损伤灶做分析时发现,PFA的瘢痕连续性和均质性均远远好于射频消融(RFA)(图6)。提示即便心耳内凹凸不平的梳状肌降低了导管的有效贴靠,但由于脉冲电场消融对贴靠要求低,仍能形成连续的透壁损伤。

图6 PFA与RFA损伤灶对比



PFA在临床实践中表现优异


储慧民教授提供了德诺CardioPulse FIM的研究病例:

病例资料


董女士,61岁,因“反复心悸2年余”于2021.3.12入院。
病史:2年来心悸反复发作,外院心电图提示房颤,“普罗帕酮”等药物治疗无效,来我院进一步手术治疗。
既往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病史。
辅检:

• 动态心电图:窦律不齐,偶发室早及房早,平均心率75次/分。
• 胸部CT、头颅磁共振成像(MRI)、未见明显异常;

• 心电图:窦律。

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左室舒张功能欠佳。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左心耳(LAA)内未见血栓形成,LAA口径18-23mm,口部流速1.1/s,各瓣膜形态活动正常
诊断:阵发性房颤。
诊疗计划:择期行脉冲电场消融(PFA)手术治疗。



术中记录


1、股静脉及房间隔穿刺

左侧股静脉x3:CS电极、RVA电极(备用起搏)、心腔内超声(ICE)导管。

右侧股静脉x2:PFA系统(可调弯鞘+CardioPluse导管)、环形标测导管(LASSO导管)。

房间隔x2:穿刺点尽量低,便于可调弯鞘操作(图7)。

图7 股静脉及房间隔穿刺
2、左上肺静脉(LSPV)消融

ICE在右室流出道(RVOT)观察LPV消融:

图8 ICE在RVOT观察LPV消融

双侧肺静脉造影:

图9 左、右肺静脉造影
CP导管送入左上肺静脉(LSPV)并展开:

图10 CP导管送入LSPV并展开

ICE确认CP导管位于LSPV:

图11 ICE确认CP导管位于LSPV
LSPV放电时的ICE记录:

• 放电能量:PV近端,PV口部;单次放电时间:2s
• ICE所见:可见心脏处于短阵颤抖状态;但未见微泡形成!
• 患者有被“电击感”,偶伴咳嗽,但可以很好耐受

图12 LSPV放电时的ICE记录
CP导管回撤至口部近端,再次消融;LSPV口部旋转CP导管,调整位置巩固消融。
3、左下肺静脉(LIPV)消融

CP导管进入LIPV消融:

图13 LIPV消融腔内图

LIPV一次消融后,PFA1-2和PFA3-4上记录的电位振幅明显变小;PFA1-2上的PVP电位消失;PF5-6电位无明显变化。
LIPV巩固消融:口部消融后,局部电位明显下降,消融后PF1-2上PVP延迟,消融后PF5-6上PVP消失。
4、右上肺静脉(RSPV)和右下肺静脉(RIPV)消融

过程与上述2、3类似,不再赘述。
5、术中其他记录

迷走反应:LSPVx2次;RSPVx1次

咳嗽:见于LSPV消融时

肌颤、下肢抖动:RSPV、RIPV

术中局部阻抗分布:

图14 术中局部阻抗分布



随访


中国德诺Cardio Pulse FIM研究累计入组20例患者,3个月随访结果19例阵发,1例持续,1例失访,1例动态提示20000次房早。其他均维持窦性心律。
上述病例体现了PFA的高效、全能、安全、持久等优点。PFA采用微秒至纳秒级消融,效率极高,且线性消融同样胜任。它组织选择性高,不伤及毗邻结构,且内外膜均透壁性损伤,远期疗效值得肯定。



总结


PFA利用亚秒级的脉冲电场产生细胞膜微孔,也称之为“电穿孔”。不同细胞中,心肌细胞的电场阈值最低,因而可形成选择性消融。PFA组织选择性高,不损伤食道及膈神经,安全性较射频或冷冻消融更好。PFA隔离效果持久,有效性优于射频消融或冷冻消融。

参考文献:

[1] HerBmytm. 2010 17112.11202
[2] A Cat Crgsl 2019 M2174)315-.26HartBhtn. 2019 17112-1120
[3] ber.Bmtm. 2010 J1711-1120.
[4] Qs Acthto Ensrotos 2014Ag74)7348
[5] HeatRhto. 2015Aug 1208183844

本文首发:医学界心血管频道
本文作者:小码达
责任编辑:袁雪晴 刘凤玲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转载需联系授权
- End -

征集令

痛风早已不是中年男人专属的痛,“风”一样的年轻人越来越多!

都知道痛风疼起来如刀割

还要吃抗炎药、促进尿酸排泄、抑制尿酸生成药等

但是,吃药不管用咋办?

尿酸还是高得吓人要怎么处理?

这些问题着实让很多患者痛苦不堪~

不禁发出灵魂拷问

痛风真的一辈子都治不好了吗?


当然,民以食为天,很多患者还担心到底要怎么吃?

难道海鲜+啤酒真的是痛风禁忌?

火锅永远离你远去?

痛风确实不能吃豆类等高嘌呤食物吗?

以上这些问题肯定困扰你已久了吧


各位还有什么想了解的问题

可在评论区尽情留言


会有大咖专家来回答你的问题,成为你的“专属医生”

让你从此不再闻“风”丧胆



投稿/转载/商务合作,请联系:yxjxxg@yxj.org.cn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脉冲消融治疗(脉冲消融治疗房颤)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