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关系原则(治疗关系原则是指)治疗关系原则(治疗关系原则是指)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治疗关系原则(治疗关系原则是指)

治疗关系原则(治疗关系原则是指)

[编者按]这个“五一”节,你怎么过?一个多月来,静态管理下的上海,其实我们从未停止过忙碌。在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地方,你、我、他……无数普通人在为这座城市而忙、为帮助别人而忙、为自己的生活而忙。劳动最光荣!在这平凡又特别的节日里,我们把“话筒”交给各行各业的劳动者,听听他们的心声。

东方网记者刘轶琳、曹磊5月1日报道:“五一”劳动节,我们采访了一组值守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至今,他们的工作、生活怎么样了?

眼科护士郑凯蓉:收到了老先生含泪写下的感谢信

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眼科门诊护士长郑凯蓉这两天收到了一封特殊的感谢信。一位老先生因为眼部有异物感、流泪严重影响生活,辗转就医,最后来到了市一眼科。顺利就诊后,老先生站在服务台,问客服人员要了纸和笔,写下长长的感谢信。信中写道:此次就诊让我感受到上海医务工作者的品行,她们没有因为封控期间的工作压力而降低服务质量,反而更加细心地为病患服务。

“这封信老先生是含着眼泪写完的。对我们而言这只是如常对待的一名普通患者,但对他而言,这种被温暖对待的感觉让他破防了。老人真挚的感谢也让人倍感温暖,这也让我们体会到,我们在治愈患者,而患者也在治愈我们。”郑凯蓉说。

自上海封控以来,眼科的医护人员留守在科室,整个四月开诊28天,30几个日日夜夜,6个平方的办公室兼顾了“卧室”的功能。医护人员为视网膜裂孔和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患者进行激光治疗,对需要手术的视网膜脱离患者及时安排手术,没有让一名患者因疫情延误治疗。

除了日常的检查和治疗,医护人员做得最多的事情就是安慰患者。郑凯蓉说,患者就医需要克服交通等困难,封控也使大家多多少少有些焦虑,给患者一个微笑,一句安慰的话,在治愈患者的同时能给他们带去莫大的宽慰。

这个4月,郑凯蓉第一次错过了女儿的生日,照顾家里三位老人的职责全部落到了还在小区当志愿者的先生肩上。一天,她和97岁的奶奶视频,奶奶一句“我想你了”令郑凯蓉瞬间流泪满面。“希望疫情快点过去,我想回家看看。”

方舱医疗队队员杨溢:我们关舱了但工作还会继续

由瑞金医院医疗队保障的嘉荷新苑方舱医院是上海首个关舱的市级方舱医院。瑞金医院心脏外科主治医师杨溢是医疗组的副组长。近40天的时间里,他每天和瑞金医院医疗队的医护及后勤保障人员在嘉荷新苑救治感染者。

截至关舱,203人的团队共收治患者3812人。刚开舱的时候,他们24小时内就收治了528名患者,忙碌是每一天的常态。

胡溢说,医疗队给每一名患者留了一个电话号码,让他们随时随地都可以和病区医生护士取得联系。哪怕是一些出院的病人,也能通过这个电话向医护人员咨询健康管理和康复的问题。一位阿姨不识字,出院返回小区时遇到了困难,她便打电话向医生们求助,最终在大家的帮助下顺利回家。还有一名21岁来沪求医的女孩,出院后,医护人员仍积极帮助她寻找合适后续就医的居住酒店……

这些日子,杨溢所在的团队共收到了69封表扬信,这是对他们工作最大的肯定和鼓励。结束了嘉荷新苑方舱的工作,杨溢也将立刻返回瑞金医院的工作岗位。

产科医生韩欢:穿着防护接生宝宝考验体力和耐力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西院产科主治医师韩欢自疫情发生以来做得最多的事就是穿脱大白、绕着西院的“抹茶蛋糕”(中心草坪)“跑圈圈”。

这轮疫情以来,针对孕产妇人群,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本着应收尽收、应治尽治的原则设立了缓冲区域保证所有人的安全。韩欢的日常工作区域就增加了,每天需要在医院的不同区域之间来回奔波。西院院区并不大,但韩欢和产房的医护同事们每天都可以跑1万多步。穿着大白工作,对医护人员的体力和耐力都是很大的挑战,闷热、出汗,加上大量的体力消耗,接生一个宝宝需要付出比原先数倍精力。

令韩欢最难忘的是3月27日晚上,当得知第二天起将封控的消息,医院还没有下发任何通知或要求之前,几乎全部的产科医生当晚都默契、自发地拉着行李返回医院闭环。至今已经连续工作一个多月了,大家毫无怨言。

“作为一个普通的上海人,一名医生,我就在这里,和同事们一起,愿意用我们力所能及的方式守护我们的产妇、我们爱的这座城市。”韩欢说,“期待上海疫情能结束,大家生活早日回归正轨!我也能回家给老公和儿子一个拥抱,和爸妈当面说声辛苦了!”

医务社工沈华:睡觉反而要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

4月初,普陀区中心医院医务社工部副主任沈华加入了医院采样队伍。有时候早上4点就要集合,晚上经常要采样到半夜。最忙的时候,能睡4个小时就很满足。没疫情的时候,晚上睡觉沈华的手机都是静音状态,但因为采样任务很多都是临时分配,所以现在睡觉反而要把手机音量调到最大,生怕晚上来电话没有听到。

沈华说,采样的时候穿成了大白,遇到了人生中第一次“误认”。他说,有一天一位4岁小女孩非常有礼貌地说:“阿姨您好,辛苦了,能不能轻一点?”沈华说,我不是阿姨哦,但是必须给宝宝轻一点!采样完,小女孩又感激地说:“谢谢阿姨,阿姨再见!”

沈华说,虽然听到女孩最后还是错叫我一声阿姨而不是叔叔,但还是感到很温暖。“一方面我们的护理姐妹的确在这一场疫情中承担了很多的任务和压力。同时看到小女孩也让我想起了很久未见家里的两个宝贝女儿。解封后,要好好和她们吃一顿饭。”

病理科技师张灏杨:哪里需要我,我就去哪里

上海市同济医院病理科张灏杨技师是医院“药骑士”志愿服务队一员。疫情发生以来,病理科的医护人员20多天吃住在科室里,除了常规的病理诊断工作外,哪里需要他们,他们就去哪里。比如普陀区的社区采样,医院总机的志愿者等。更频繁的工作是科室医生都在各自的小区群里面给居民答疑。

张灏杨说,加入医院“药骑士”志愿服务队是因为自己的一个同学。她是彭浦某小区的志愿者,帮小区居民去医院配药。尽管很多医院都开设了志愿者代配药专用通道,但由于需求大,她经常一天中七八个小时要耗在医院,一个礼拜要去三四次医院,至今仍在坚持。

今天,张灏杨抢到了医院五一义诊的第一单。他说,只要疫情不过去,他就会坚守在最需要自己的地方!

外科医生俞旻皓:疫情来了,我比病人更着急

疫情期间,仁济医院胃肠外科的副主任医师俞旻皓医生做的最多的是安抚患者。回答最多的问题是什么时候能来复查,什么时候能来化疗,什么时候能来手术,“我还要等多久”?“拖了那么久,要紧伐”?患者急,俞医生更急!随着近期仁济医院门诊全面开放,肿瘤患者也逐渐得到了更妥善的安排。

夏老伯在3月初确诊为直肠癌,可突如其来的疫情中断了他的治疗计划。为了不耽误治疗,尽量延缓疾病发展,俞旻皓建议他在疫情封控期间先口服化疗药物。可当时正值疫情高峰,通过各种渠道都无法配送药物。情急之下,夏老伯只得从南汇家里步行到地铁16号线,乘至龙阳路再骑共享单车到仁济医院东院配药,来回100公里。俞医生很心疼,排除万难为夏老伯实施了直肠癌腹腔镜微创手术。

病区10多个护士常驻医院,没法照顾到家里。科室“大当家”钟鸣主任通过各种渠道联系好物资,并由轮休医生分头送到了她们家里。

作为一名外科医生,俞医生最迫切的愿望就是疫情消散,百姓回归正常生活,病有所医,医有所去,再也不想穿着“大白”做手术了。

来源: 东方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治疗关系原则(治疗关系原则是指)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