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侨治疗费(华侨医院收费标准)华侨治疗费(华侨医院收费标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华侨治疗费(华侨医院收费标准)

华侨治疗费(华侨医院收费标准)

1988年,他的第一笔善款捐给了岛城收养残疾孩子的老太太。此后,他经常慷慨解囊,救助无钱治病的年轻人、资助困难学生上学、帮助困难家庭,更是成立慈善基金,定向救助残疾人群体……三十多年来,他的捐款数额达上千万元。

他便是爱国华侨仲崇辉,今年已83岁高龄。尽管常年侨居海外,但他的心却始终牵挂着祖国。“中国永远是我的根,青岛永远是我的家。我享受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就理应贡献我的绵薄之力,去回馈和报答社会,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骑着自行车满街跑的董事长

仲崇辉生活十分简朴,一幅装饰画,一套桌椅,几本时常翻阅的书籍,就是会客室的全部。尽管已是耄耋之年,但仲崇辉的思路非常清晰,谈话间,他时而面带谦逊的微笑,又几度含泪哽咽,将一位老华侨的赤子之情娓娓道来。

1937年,仲崇辉生于烟台蓬莱,一岁时便跟随父母全家迁来青岛。大学毕业后,他做过飞机制造厂的技术人员,当过老师,担任过机械工程师,也做过配件厂的工人……1986年初,仲崇辉去美国探望大哥,并在当地找到了一份收入不菲的工作。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兴起了一股出国留学淘金潮。就在亲人们羡慕仲崇辉,并以为他会在美国长期定居时,他却在1987年年底带着打工积攒的3万美元毅然回国。

“身处异乡,语言不通,总觉得心中空虚,所以毅然决然想要回来,回到青岛。”仲崇辉说,回青后不久,青岛市侨办和侨联的负责同志找到他,动员他出面筹办一家侨资企业。当时的仲崇辉切身体会过彼时中美发展的巨大差距,经过探讨考量,他决定挑起这个重担。仅4天时间,青岛的归侨侨眷就集资35万元,交到了仲崇辉手中,创办起了青岛华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拿着筹集款,仲崇辉深感肩上担子很重,因为他知道大家攒这笔钱不容易,花一分钱他都要再三斟酌。刚创业时,地无一垄,房无一间,进货提货全靠一辆自行车。那个时候,经常有人看到50岁的仲崇辉骑着破旧的自行车拉着各种小商品奔走在中山路一带的外贸公司之间。靠着独到的市场经济头脑和满腔的创业热情,这位骑自行车的董事长带领着青岛华侨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发展成为了一个拥有12个子公司、集科工贸于一体的综合性公司。

签下“诚信协议”救助患病小伙

尽管事业上取得了成功,但生活中的仲崇辉仍是出了名的勤俭节约。创业四年后,公司的资产增长了30倍,董事会几次决定买一辆小车,都被仲崇辉否决,“趁我跑得动,务点实吧。”很长一段时间,他外出办事,依然蹬着自行车。

就是这样一名外人眼中出名的“老抠”,对需要帮助的人施以援手的时候,却非常慷慨。1988年,仲崇辉无意中得知青岛有一名老太太收养照顾了几名残疾儿童,非常不易,这让仲崇辉深受感动。他多方打听,找到了这位老人,为她送去了善款和物品。后来,他听说一名患病教师需要救助,又捐出2万元。此后,他更是经常慷慨解囊,救助无钱医病的群众、资助困难学生上学、扶助孤寡老人生活……善举不胜枚举。

63岁那年,退休后的仲崇辉应外甥的邀请去了南非,在开普敦生活了十年。后来,又追随女儿到了加拿大生活,海外旅居的时光一晃就是二十年。南非也好加拿大也罢,仲崇辉在当地华人的圈子里都很有声望。尽管身在海外,但是仲崇辉无时无刻不惦念着家乡,经常回国回青岛探亲并小住一段时间。在探亲时间,仲崇辉也没有停下他善行的脚步。

2008年 9月 25日,前一天刚刚回国探亲的仲崇辉,通过《半岛都市报》看到了在青打工的莒县小伙子于春成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但因无钱治疗打算“卖身”治病以求生机的报道。老先生十分同情这个25岁的年轻小伙,毅然决定拿出自己已有用途的15万元钱来帮助于春成渡过难关。

“治疗费用是20万元,他们全家人东拼西凑只凑到5万元,如果没有这15万元,一个家庭可能就毁了。既然我有能力帮他,为什么不搭一把手?”仲崇辉立即联系到半岛记者,在半岛记者的陪同下第一时间赶到青岛市中心医院看望患病小伙于春成。

2009年仲崇辉回国探亲第一站就去日照看望于春成。(照片翻拍)

十多年过去,仲崇辉至今清楚地记得当时他走进病房时看到的场景:小于和他父亲当时正在收拾行李准备回家,他们全部的家当只有一个脸盆、一个煤油炉、两扎挂面和一包榨菜。如今回忆起当年的情景,仲崇辉老人仍心疼得红了眼眶。“他们筹钱无望,已经准备放弃治疗回家了。如果当时晚去半个小时,有可能他们就走了。”

仲崇辉立即替于春成交上了15万元的治疗费。但是,双方签订了特殊的“诚信协议”:如果手术成功,于春成需要按照承诺还款;如果手术不成功,仲崇辉分文不会追索。因为在仲崇辉看来,既能帮助于春成,也想引领大家培养和树立一种理念,受助人渡过难关后应该奋发图强来回报社会。

收到诚信款后遵守承诺设立慈善基金

2009年3月17日,经过6个多月的治疗,于春成终于迈出了医院的大门,走向了新的人生。定居在海外的仲崇辉无时无刻不在挂念着于春成,惦记着他的健康状况,经常通过国际长途电话了解于春成的情况。同年4月17日,仲崇辉刚刚从海外归国,便行色匆匆地赶到了日照市莒县陵阳镇于家村,探望刚出院不久的于春成。“小于是我回国后第一个想见的人。”一进于春成家,仲崇辉就拉着于春成的手感慨地说。

于春成也没有辜负仲崇辉的信任,2012年,他靠自己的双手挣钱还上了第一笔诚信款1.5万元。在签下“诚信状”的第十年,于春成终于还上了15万元的救命钱。

而仲崇辉也实现了他最初的让受助人渡过难关后能发奋图强的愿望。在他的手机微信里,于春成每隔十天半个月的问候,他都保留着。“小于这个孩子很勤劳,现在在韩国一家饭店打工,一个月能挣1.5万元左右,日子也越过越好了。”仲崇辉说,这些年来,于春成一直和他保持着联络。

早在于春成还第一笔诚信款的时候,仲崇辉就表示,这笔钱他个人是不会花掉的,但还是要考验小于的诚信。等这笔钱全部收到后,他希望能自己再加上一部分,将来在青岛设立一个基金,继续帮助更多的人。他希望形成一个爱心接力,更多的人会在诚信爱心的感召下得到帮助。

说到做到,仲老没有食言。2019年,回国探亲的仲崇辉与朋友聊天时,得知即墨市祥泰残疾人托养中心关心帮助残疾人的事迹,被创办这家机构的负责人吴爱华和一些爱心人士的善行义举深深感动。在经过实地考察之后,仲崇辉更是热泪盈眶:“吴爱华是个了不起的青年人,他们的创业过程真的太艰苦了,了解到他们正在为残疾人所做的事,我非常感动。”

2019年4月29日,仲崇辉出资200万元人民币设立了“仲崇辉仲晓斐”慈善基金,善款定向用于即墨市祥泰残疾人托养中心建设,向残疾人群体献上拳拳爱心。除了捐赠善款,这几年每次回国,仲崇辉都会亲自去即墨市祥泰残疾人托养中心走一走、看一看。看到托养中心的规模在不断扩大,能够帮助到更多的残疾人,仲崇辉倍感欣慰。今年年初,回国探亲的仲崇辉再次向即墨市祥泰残疾人托养中心捐赠了130万元善款用于建设。

而这只是仲崇辉爱心义举的一个缩影。就在今年,仲崇辉还为老家蓬莱的学校捐建了教学楼。三十多年来,仲崇辉已记不清自己曾经向多少人伸出过援手,也记不清自己捐助过多少善款。“大大小小捐款加起来,也得上千万了吧。”仲崇辉想了想说。前段时间,他在青岛的家中收拾整理房间的时候,翻出了一张张早已泛黄的捐款收据。这些收据显示,捐款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善款金额从1000元到5000元不等,捐款内容为扶贫救助、南方灾区捐款、爱心献功臣捐款等。其中,仅1998年1月份就捐款两次,金额分别为1200元和5000元。

无论走到哪里根都在青岛

在仲崇辉看来,自己作为沐浴在新时代发展阳光下的华侨,回馈社会义不容辞。他说,自己参与慈善事业的初衷,主要是缘于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党的好政策,中国走上了繁荣富强的道路,从富起来到强起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一名归侨,我在这个过程中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的成果,日子越来越好,理应回馈和报答社会。”

在国外,仲崇辉每天都会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了解国内发生的重大新闻,还时常与亲戚朋友通电话了解国内的变化。当聊到中国发展的突飞猛进、日新月异,仲崇辉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就拿疫情防控来说,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有我们国家这样高效为民,身为中国人,我们真的是无比骄傲和自豪。”说到激动处,仲崇辉说话的声调都不由地提高了。

从小就扎根青岛、在青岛长大,仲崇辉对青岛这些年的发展变化更是赞不绝口。自去年年底回国至今,仲崇辉在青岛居住了大半年的时间了,经历了地铁1号线北段开通运营及南段空载试运行、胶东国际机场投入使用等重大事件。每每出门,看着身边的一景一物,他都连连感叹“青岛变化真的太大了”。

由于相关证件即将到期,仲崇辉不得不于近期结束探亲假期返回加拿大。“还真的舍不得走呢,毕竟青岛是我的家。”仲崇辉说,无论走到哪里,他的根都在中国、在青岛,他由衷地希望青岛这座有温度的城市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丽。

文/图 半岛全媒体记者 刘笑笑 刘文 实习生 周新一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华侨治疗费(华侨医院收费标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