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医生治疗(古代医生治病)古时医生治疗(古代医生治病)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古时医生治疗(古代医生治病)

古时医生治疗(古代医生治病)

古代历史上的女性医者可以说是屈指可数,能留下名字与事迹的就更少了,毕竟古时候女性掌握知识的机会极其稀少,所以能成才的也不多。然而就因如此,即便只有一个微不足道的名字传下来,都足以证明她们的优秀。

有关女性医者的记载,在汉代的时候就出现了,一直到明代,两千多年下来,人们选出了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四位女性,组成古代四大女名医队。

义姁

汉代有记载的女医极少,能考证的仅有两位,一个是淳于衍,另一个就是义姁。

义姁大概比淳于衍还早六十年,她生活在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女医。

义姁能被记载下来,其实还是因为她弟义纵,《史记·酷吏列传》中记载:“纵有姊姁,以医幸王太后。”“太后乃告上,拜义弟纵为中郎,补上党郡中令。”

说是汉武帝的母亲王太后患病,因为义姁医术高超,名声在外,于是汉武帝就寻来义姁为王太后医治,结果还真的把王太后的病治好了。

治好后要论功行赏,义姁有个弟弟义纵,便沾了姐姐的光,被提拔为官。这位弟弟后来还成了敢于镇压豪强地主的酷吏。

说起来,义纵还是靠姐姐才得到机会,最终在历史上留下名字的,然而义姁这样少见的女医者,却是一个独属于她的记载都没有,所有有关她的记载全出自“义纵”这一条,而且在这下面的记载也比较粗略。

从弟弟义纵的事迹中可得知,义姁进宫前就已经是个医术高超的医生了,不然凭她一介民间女医,也不可能会得到王后召见。

而且她不是那种只治妇科的女医,在民间可能更大的治疗人群,这是很难得的,所以她还被誉为巾帼医家第一人。

鲍姑

鲍姑也有个第一,因为精通灸法,所以她被称为我国医学史上的第一位女灸学家。

鲍姑名潜光,父亲鲍靓是晋代的道教徒,同时也精通医理,所以鲍姑从小耳濡目染,自然而然地走上医学之路。

鲍靓还收了个很有名的学生,即道教学者葛洪,鲍姑大约在十八岁的时候嫁给葛洪。所谓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葛洪同样精研道学、医学,所以这一家子的职业是高度重合。

鲍姑的一生足迹几乎都在广东,她专攻医学,平日里为了行医采药,经常在崇山竣岭出没。《西华仙篆》记载:萍花溪常有老姥采萍其间,莫测她所自来,问之,答曰:我叫鲍姑。

鲍姑医道精湛,擅长灸法,最出名的就是治赘疣和赘瘤。“肉起为疣,血聚为瘤,”对付这种病,鲍姑常就地取材,用红脚艾来进行灸疗。

“以灸人身赘瘤一灼即消除,历时日久,而所惠者多,积聚甚丰。”因为治疗很有成效,所以鲍姑极受百姓欢迎。

由于鲍姑不仅是医者,同时也是修道,再加上她丈夫葛洪还是个炼丹的道士、编写神仙理论的奇人,所以夫妇俩后来被认为是得道飞升了。

后人为了纪念鲍姑,还为她修祠奉香火。如今广州的三元宫,最早就是鲍姑的道观,至今仍香火鼎沸。

张小娘子

这位是北宋的女医,名字及生卒年皆不详。古时就是这样,除非是像杨贵妃或李清照这样的名人,不然很少有人会记女性的基本信息,不过根据她的活动轨迹,大约可以判断她生活在仁宗盛治的嘉佑年间。此外,张小娘子的“张”是她夫家的姓,“小娘子”是指年轻貌美的女子。

张小娘子的学医之路倒挺像武侠里的桥段,因为好心为一个云游郎中送了水喝,结果被对方以“少女,我看你骨骼惊奇,想学医吗”这样的方式,得到了武功秘籍——不是,是对方的外科秘方,于是新一代的外科女医生就此冉冉升起。

张小娘子学成后,经历倒是和义姁挺像的,她们都在民间名声大噪,之后被皇帝召入宫治病,同时也用其高超的医术折服了皇帝及后宫妃子。

张小娘子为皇室治病,原有机会寻得一官半职,但她却坚持回到民间,开设医馆,为更多的病人医治。

古代女性医者不多,能著有著作并流传的就更少了,而张小娘子就将获得的医术秘方和自己毕生的行医经验,整理成了《痈疽异方》。

谈允贤

谈允贤是明代的女名医,或许很多人认识她,是因为早些年的一部以谈允贤为原型的电视剧,不过谈允贤也算是同行中比较有名的了,因为她也写了一部著作《女医杂言》,并且这部著作还流传了下来。

谈允贤出身官宦家庭,家中祖父祖母都是精通医术之人,所以也是自小学医,精通衣典。

谈允贤的成名,主要是自己生病自己治,她在婚后曾患上气血失调之症,然后自己治好了;祖母去世时,她悲痛过度病倒了,然后也自己治好了。

由此便有了名气,之后她就开始在外行医,接待的多是女病患,在地方声名大振,远乡近邻的女子都喜欢找她。

总的来说,古代的女医数量确实少,原因大家也都明白,男尊女卑,重男轻女,不给女性接受教育的机会,那女人才的数量自然就少了。

像这四位女名医,从她们的学习经历就能知道,要么是家庭内部的教育,要么是自学,去专门的机构学习根本不可能。

但虽说女医少,也绝不止有这四位,毕竟古代既然讲男女授受不亲,那男医者必然是要受到限制的,一些隐私的女性病症、生产等,就需要用到女性职业者。

有趣的是,有些男性医者觉得饭碗被抢,对女医猛烈抨击,觉得她们对医术一概不知,是胡乱下药的庸妇。

比如明代医家萧京在《女医》中说女医医术低劣,而她们之所以能被女患者接纳,不过是“一凭长舌取悦钗裙而已。”李东阳也说女医“其为人不识字,不辨方脉,不能明药物。”

其实大家都清楚,女医的水平整体低于男医,不因为别的,全是因为她们没有和男性一起接受正规医学教育的机会,毕竟要是多了女医,这当世一半的医患可是要被抢走的。

但是,女医在面对女患者群体时又确实有先天优势,所以尽管有些人如此批评,但对闺阁女子来说,女医仍然更受欢迎。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古时医生治疗(古代医生治病)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