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剂治疗(什么是生物制剂治疗)制剂治疗(什么是生物制剂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制剂治疗(什么是生物制剂治疗)

制剂治疗(什么是生物制剂治疗)

日前,艾伯维旗下产品修美乐(阿达木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pJIA),成为首个且目前唯一在中国大陆获批治疗该适应症的生物制剂。

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

一种复杂而棘手的儿童慢性病

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是一组16岁以前起病,病因不明的儿童期慢性关节炎疾病群,其定义为:16岁以下儿童不明原因关节肿、痛、热或活动受限,持续6周以上。由于JIA复杂多样,发病原因、起病方式、疾病过程、治疗结果与临床转归各不相同,目前尚无权威统一的分类标准。

从流行病学数据来看,JIA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其全球患病率约为7~401/100 000[1],在亚洲人群中,来自台湾的统计数据显示其发病率为3.8/100 000[2],中国大陆目前尚无大样本的JIA流行病学数据。

JIA病程较长,常常会持续到成年,引起包括身体残疾在内的远期发病率显著升高[3,4]。不同族群背景下,JIA各亚型发生率也有较大差异。相对于国外,中国(台湾)JIA患者中,附着点炎相关关节炎(ERA)占比较高,而治疗相对棘手的pJIA比例约为15%[5]。

pJIA的定义为在起病后6个月内受累的关节超过≥5个。真实世界研究数据显示,目前在临床上,pJIA确诊并治疗2年,达到疾病不活动的患者比例仍然较低(图1)[6]。相比其他类型JIA,真实世界中pJIA患者治疗应答率较低,残疾风险高。

图1 JIA确诊后治疗1-5年内累积达到疾病不活动的比例

ACR指南更新前移TNF-α抑制剂用药时机

早期应用生物制剂改善pJIA预后

一项回顾性研究显示,JIA患者早期启用生物制剂可获得更多临床获益,如改善患者症状,减少手术,提升生活质量(图2)[7,8]。

图2 不同时机启动生物制剂治疗对JIA病情的影响

2011 美国风湿病学会(ACR)指南中,对于受累关节≥5个关节炎病史的JIA患者,持续应用3个月甲氨蝶呤(MTX)后疾病活动度为中度或高度(无不良预后因素)或持续应用6个月MTX后疾病活动度为低度(无不良预后因素)的患者,推荐应使用TNF-α抑制剂(图3)[9]。

而八年后的2019 ACR指南则更强调达标治疗,对于活动性pJIA治疗后处于低疾病活动度的患者,新版指南推荐其应升级治疗;同时伴高风险因素患者,生物制剂应作为初始治疗药物(图4)[10]。

图3 2011 ACR:有五个或更多关节受累的pJIA患者治疗建议

图4 2019 ACR指南:活动性pJIA治疗推荐

NMPA首次批准生物制剂用于pJIA治疗

为临床提供了更优治疗选择

截至2019年11月,中国尚无批准的生物制剂用于pJIA的治疗。11月4日,艾伯维旗下产品修美乐(阿达木单抗)获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用于治疗pJIA,成为首个且目前唯一在中国大陆获批治疗该疾病的生物制剂实现了我国生物制剂适应症内治疗pJIA零的突破。多项关键研究DE038、M10-240、M10-004和STRIVE的临床数据为药物的获批积累了丰富的循证依据[11-14]。

E038、M10-240、M10-004三项研究分别针对不同年龄(2~4岁与4~17岁)、不同人群(欧美人群与日本人群)的pJIA患者开展随机对照试验,结果显示,治疗pJIA或多关节病程JIA(pcJIA)有效,2周可获得临床应答,长期疗效持续稳定,且能改善儿童生长发育,同时降低葡萄膜炎的复发。对于其他TNFi应答不佳的JIA患者转换为阿达木单抗治疗仍然有效。修美乐在儿童患者中总体安全性良好,无死亡和恶性肿瘤的报道。

STRIVE研究共入组838例中重度pJIA患者,评估接受阿达木单抗治疗的pJIA或pcJIA患者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新处方患者人群中5年有效性分析显示,真实世界中阿达木单抗治疗中重度pJIA患者更早达到更低疾病活动度且持续保持稳定,8年中期分析结果证实了阿达木单抗的长期安全性[15]。这些结果为修美乐pJIA适应症的获批提供了来自真实世界的数据支持。

“药王”再添新适应症

规范化应用助力中国pJIA治疗达标

修美乐为全球首个全人源IgG1型抗TNF-α单克隆抗体,上市17年以来风靡全球,在美国、欧洲以及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累计批准适应症达到17个。

修美乐为预充式针剂,治疗pJIA(2岁及以上患者),推荐剂量为根据体重给药(表1),每两周皮下注射给药一次,使用方便。

表1 用于治疗pJIA时,修美乐的给药剂量

多关节型幼年特发性关节炎是修美乐继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与银屑病后,在中国批准的第四个适应症。修美乐今后将在风湿免疫、皮肤和儿科领域为患者服务,满足更多的治疗需求。

参考文献:

[1] Manners PJ,et al. The Journal of Rheumatology.2002;29:1520–1530.

[2] Huang JL, et al. Clin Exp Rheumatol. 2004;22(6):776-80.

[3] Selvaag AM, et al. J Rheumatol. 2006; 33:1382–91.

[4] Van Rossum MA, et al. Arthritis Rheum. 2003; 48:507–15.

[5] Shih Y,et al.Annals of the Rheumatic Diseases 2019;78:1350.

[6] Guzman J et al. Ann Rheum Dis. 2015;74:1854-60.

[7] Klotsche J, et al. Ann Rheum Dis 2013;72:739.

[8] Klotsche J, et al. DGIM 2013; Poster P127

[9] Beukelman T, et al. Arthritis Care Res (Hoboken). 2011 Apr;63(4):465-82.

[10] Ringold S, et al. Arthritis Care Res 2019;71:717–34

[11] Lovell D, et al. N Engl J Med. 2008;359(8):810-20.

[12] Imagawa T et al. Clin Rheumatol (2012) 31:1713–1721.

[13] Kingsbury et al. Clin Rheumatol (2014) 33:1433–1441

[14] Ruperto N,et al.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Congress of Rheumatology, 2017; THU0525.

[15] Ruperto N,et al. Presented at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Rheumatology Annual Meeting 2018.

本材料仅供中国大陆境内的医疗卫生专业人员作为学术参考,而非针对一般公众,亦非广告用途。医疗卫生专业人员在做出任何与治疗有关的决定时,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参照药监局核准的药品说明书。如果您不是卫生医疗专业人士,请勿阅读和/或传播本材料。

-END-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制剂治疗(什么是生物制剂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