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泻脱水治疗(腹泻脱水治疗原则)腹泻脱水治疗(腹泻脱水治疗原则)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腹泻脱水治疗(腹泻脱水治疗原则)

腹泻脱水治疗(腹泻脱水治疗原则)

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腹泻病。

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腹泻。

正常成年人粪便形成过程为每天8~9 L (一瓶普通矿泉水的量为500ml,也就是0.5 L)液体进入小肠,1~2 L 是摄取的食物,其他成分是唾液、胃液、胰液、胆汁和小肠分泌液。小肠吸收其中的大部分,每天仅1.0~1.5 L进入大肠,经过进一步吸收水分,仅100~200 ml 形成大便。正常人每天排便1次,重量约为200g, 其中含水60%~80%。

腹泻是指大便次数明显超过平时习惯的频率,便质稀薄,水分增加,常排便急迫,有腹部不适及失禁等症状。流行病学上(医学上),把每天排便3次以上定义为腹泻。

当然这个定义中的“3次以上”只是统计数据,是大部分人正常情况下的平均值,而诊断腹泻最具有参考性价值的是对比以前的排便性质,以及排便习惯。跟以前对比,这几天的大便性质有没有变化,次数是否增加。

比如有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天4次大便,一直是这样,而这次如果大便次数也是4次/天,那就不能判断是腹泻。

而腹泻,意味着身体中的液体丢失,严重的会引起脱水,血容量减少,电解质紊乱,甚至休克,当然更严重的是死亡,虽然几率不大。

液体丢失是急性腹泻性疾病的高发病率和死亡率的主要原因!

所以,当发生腹泻时,首先是要及时补充丢失的水和电解质,其次才是去查明有无感染,什么病原体感染的。

如何判断患者是否有脱水的表现呢?

脱水的几个关键点是:

收缩压低(血压测量值的高压减低)

皮肤弹性低

眼窝下陷和尿量减少。

对小孩子尤其要检查是否存在前卤塌陷。

大量腹泻引起水和电解质的丢失,引起脱水,要立即补充。

一旦发现脱水,要根据脱水的程度选择静脉补液或口服补液。

而在医院,电解质补充疗法的一般原则是通过静脉补充,就是打点滴。

严重腹泻引起的体液丢失,通过静脉输入与丢失液体大约等量的电解质溶液,可以迅速被纠正。医院常用的乳酸林格液,易于应用并且疗效很好。

如果患者因为严重脱水导致低血压,静脉补液初期需要加快输液速度。

并且要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包括血压、颈静脉充盈和皮肤弹性,临床评估只能对液体替代疗法提供一个大致的指导,静脉补液液体量在合适的范围内。

口服补液是很重要的方法,也是我们必须掌握的医学常识。

但是很多情况下,我们只是预防脱水,或者脱水症状较轻,或者虽然严重脱水,但我们不能及时赶到医院,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学会自己口服补液。

在感染性疾病的很多患者中,应用等张的含糖电解质溶液口服也可以达到补充电解质的效果。

有效的口服溶液很容易制备:一大勺糖、四分之一勺盐(NaCl)和四分之一勺碳酸氢钠(小苏打,NaHCO3)加入煮开过的水中。

这种液体应该持续大量给予,在成人每15分钟给予250ml,直至脱水情况好转,身体里的体液达到平衡。随后,如果排出的便量能测量,大约丢失每升(1L)粪便,需要1.5 L配制好的溶液才能补充。口服糖盐水溶液虽然不能止泻,但是能够维持身体里的体液平衡,这是最为关键的一个治疗腹泻的原则。

所以记住这个方子,并告诉周围的亲戚朋友,腹泻时首先要学会自己给自己补液,然后在想着下一步治疗,或者就医。

我是消化科医生老学长,关注我微信公众号:老学长笔记,给大家讲解医学常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腹泻脱水治疗(腹泻脱水治疗原则)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