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位式低血压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体位式低血压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体位式低血压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体位式低血压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经常有老年人早上起床以后站立不稳,头晕目眩,眼前发黑,严重者还会发生晕厥。这其实是体位性低血压的表现。体位性低血压在临床上比较常见,因体位性低血压突发晕厥而被误诊为病窦综合征,继而错误安装临时起搏器者也不少见,这为临床医生敲响了警钟。

定义及流行病学

体位性低血压,也称直立性低血压,是指与卧位相比,站立位收缩压至少下降20 mmHg或舒张压至少下降10 mmHg,伴或不伴头晕或晕厥等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可见于各个年龄段,但在老年人中常见(15%~20%),发病率随年龄、神经功能障碍、代谢紊乱而升高,尤其是合并多种疾病的虚弱老年人,其在养老院人群中发病率可达50%或50%以上。1/3的老年高血压患者可能发生体位性低血压,多见于体位突然变化之后,血压突然下降,是老年人晕厥或晕倒的重要危险因素。

此外,老年人对血容量不足的耐受性较差,任何导致失水过多的急性病、口服液体不足及长期卧床的患者,更容易引起体位性低血压。

疾病类型

根据体位变化后体位性低血压出现与恢复的时间,可分为早发性、典型及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

早发性体位性低血压:直立后血压迅速下降>40 mmHg,随即自行恢复正常,低血压和症状持续时间短于30秒。

迟发性体位性低血压:直立位3分钟后出现低血压和直立不耐受症状,多在30分钟内恢复;迟发性者也可逐渐加重,进展为早发性。

典型体位性低血压:低血压及症状出现时间在直立后30秒到3分钟;如果直立3分钟后低血压未恢复,收缩压下降仍超过20 mmHg或15%,则提示为重型,否则为轻型。

症状

体位性低血压患者的典型症状包括站立位头晕、视野狭窄、黑曚甚至晕厥等,通常情况下,站立位时症状加重,仰卧位时不出现,坐位或平躺时症状减轻。

大多数患者可有头晕、眩晕,很多人还会出现视物模糊、视野狭窄或黑曚,部分患者会感到虚弱、疲乏、恶心、心悸、头痛,少数患者表现出晕厥、直立性呼吸困难、胸痛、颈肩部疼痛,平卧后症状缓解。严重者同时出现多种症状,轻者可能仅有不适。

这些症状有时出现于特定的时间,如晨起、排尿、餐后,或开始服用某种药物后。慢性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常伴有自主神经功能失调,如心率固定不变、尿失禁、便秘、不出汗、不能耐热、易疲乏等。

发病机制

近年来国内外研究尚未发现体位性低血压新的发病机制,沿用以往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有效循环血量减少

如外伤后失血、失液所致血容量绝对不足,或使用血管扩张剂等药物后血液重新分配所致血容量相对不足。

(2)心血管反应性降低

心脏顺应性下降,交感神经兴奋时血管反应性降低,主要见于老年患者。

(3)自主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人体压力感受器反射弧的任何一部分出现损伤,均可导致周围血管张力不能随体位改变而变化,如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管运动中枢周围病变,某些中枢镇静剂、抗抑郁药等所致的体位性低血压与此有关。

(4)舒血管因子释放增多

血液内5-羟色胺、缓激肽、前列腺素等舒血管因子浓度增高,可引起周围血管扩张而致体位性低血压。

危害

体位性低血压是被公认的跌倒、晕厥和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

研究还发现,绝大多数体位性低血压患者存在血压的昼夜节律异常,很多是反杓型血压,提示在夜间患者的交感神经仍持续兴奋,这对心、脑、肾等重要脏器大血管无疑有百害而无一利。

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标是减轻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减少跌倒和晕厥发生。治疗分为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病因明确者应尽量去除病因。急性体位性低血压主要针对病因治疗,无症状者无需治疗。

(一)急性期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一般为一过性病程,严重者可能出现晕厥。首先要做好防护,防止摔伤。其次要迅速安排患者平躺,呼叫确定其意识,给予快速饮水(可给淡盐水)等措施。如果患者症状持续没有明显缓解,考虑送急诊就诊。

(二)非药物治疗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目前尚无新的特效药物,治疗主要是针对病因,避免可引起体位性低血压的因素,如快速起床、洗热水澡、长时间卧床等,避免增加腹腔或胸腔压力的动作,如便秘、排尿时用力过度或抬重物时憋气等。

调节盐和水的摄入量,考虑适当增加钠盐(每天6~10 g)和水分(每天1.5~2 L)摄入,有效增加血浆容量,维持血压水平。快速饮水0.5 L可在5~15分钟内快速升高血压。不过,高盐摄入可能导致心血管并发症或死亡,须谨慎监控。

饱餐(尤其是高碳水化合物食物)、大量饮酒容易诱发低血压,提倡少食多餐、戒酒,餐后适当休息后再运动。

坚持适当的体力锻炼,如游泳、跳健美操、骑自行车、步行等,增强体质,避免劳累和长时间站立。

睡觉时采取头高位,将头部抬高15~30 cm左右,有助于保持脑血流量,降低卧位高血压。

纠正贫血,补充饮食中缺乏的维生素和矿物质,可能对一些患者有帮助。

对于症状持续时间长且较为明显的患者,发生晕厥或骨折风险较高,可考虑暂停服用降压药物。

采用弹力疗法,如穿戴腹带、过膝袜、连裤袜或弹力长袜,减少下肢静脉床的血容量,提高外周阻力。弹力疗法对血压无明显影响,但可轻度缓解症状。

(三)药物治疗

症状严重、发作频繁的体位性低血压患者需要使用抗低血压的药物,目前使用的药物主要有外周选择性α1受体激动剂多米君、氟氢可的松、屈昔多巴等。

(1)多米君

多米君通过增加外周血管阻力,促进血液回流,具有升压作用。但它存在导致卧位高血压的风险,慢性心衰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慎用。

(2)氟氢可的松

氟氢可的松是一种合成的盐皮质激素,可增加肾脏对钠的重吸收,增加血容量。当增加水和食盐摄入效果不佳时,它是提高血浆容量的常用治疗。该药可导致低钾血症和卧位高血压,疗效存在个体差异,不推荐慢性心衰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使用。

(3)屈昔多巴

屈昔多巴在体内被多巴脱羧酶转化为去甲肾上腺素,主要用于原发性神经源性直立性头晕的治疗,如帕金森病引起,不明显升高夜间的卧位血压,但长期作用不明显。其不良反应包括头痛、头晕、疲乏等,慢性心衰和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慎用。

预防

体位性低血压的预防主要是提醒卧位的患者在站立时动作要缓慢,可先活动小腿肌肉,先由卧位转变为坐位,几分钟后再站立。

避免长时间站立和暴露于炎热的环境中,转变体位时动作应缓慢,可以双腿交叉站立、下蹲,紧绷大腿和臀部肌肉等。

预后

体位性低血压的治疗侧重于缓解症状,降低跌倒和晕厥的风险,预后一般取决于导致该病的病因。通常情况下,它不会有直接的生命危险,但其导致的并发症可能会危及生命。这提示我们,在日常工作中测量血压时一定注意体位改变的影响,明确诊断,合理预防和治疗。

参考文献

1. 毛引弟, 邢坤. 体位性低血压的危险因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中国心血管杂志 2019, 24(6) :587-9.

2.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的评估及非药物干预的研究进展. 护理管理杂志 2019, 19(10) 723-8.

3. 余文宇. 老年人体位性低血压合并卧位性高血压原因分析及对策.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 26(22): 105-7.

4. 李淑红.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的诊疗研究新进展. 中国医药指南 2014;25: 81-2.

5. 张筠婷, 范书英, 王勇. 体位性高血压和体位性低血压诊疗进展. 中国全科医学 2012; 15: 2982-5.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体位式低血压如何治疗(体位性低血压怎么办)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