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裹小脚怎么恢复正常走路的(裹小脚的人怎么走路)古代裹小脚怎么恢复正常走路的(裹小脚的人怎么走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古代裹小脚怎么恢复正常走路的(裹小脚的人怎么走路)

古代裹小脚怎么恢复正常走路的(裹小脚的人怎么走路)

有文章称,裹小脚是宋明理学对女性的摧残。其实早在宋明理学产生之前,关于裹小脚,历史中就已有记载,司马迁的《史记》称:“临淄女子,弹弦,跕缠”。其中跕缠可能指缠足,或许仅限于少数风月场所中的女性所特有。唐朝白居易的诗中有一句“小头鞋履窄衣裳”,可能描写的是缠足女性。杜牧诗中“细尺裁量约四分,纤纤玉笋裹轻云”,则刻画妇女用布带缠足的情况。汉武帝祠中画有曾子和其妻子的画像,“履头皆锐”。

《史记》成书西汉,公元前104年。这表明早在千年之前,缠足就已经存在于中国民间。

缠足

但是,五代以前,缠足并不流行。湖南马王堆古墓出土的汉代妇女是天足,五代时,《韩熙载夜宴图》中的侍女也都是天足。

清末始禁缠足,因谓未缠裹之天然足为天足

缠足得以流行,南唐皇帝李煜的“推广”功不可没。《道山新闻》记载说:“后主宫嫔窅娘,纤细善舞。后主作金莲高六尺,饰以宝物细带缨络,莲中作品色瑞莲,以帛绕脚,令纤小屈作新月状。素袜舞云中,回旋有凌云之态。”上有所好,下必仿之。通过缠足,窅娘的体态更加轻盈,如弱柳扶风,备受皇帝赞赏与宠幸。为了争宠,后妃们竞相模仿,缠足便在皇宫内流行起来。

从文字记载和地下发掘物来看,在北宋已有相当一部分妇女缠足,到了南宋得到普及。《辍耕录》云:“元丰(宋神宗年号)以前犹少裹足,宋末遂以大足为耻。”另外, 从福州黄升墓中出土六双女鞋,其中一双穿在死者的脚上,五双为随葬品。平均长度为13.3至14厘米,宽度为4.4至5厘米,死者脚上还裹着210厘米的裹脚布。这已经是较为标准的缠足,与明清两代的缠足已十分接近了。


缠足在古代受到普遍欢迎,并非现代一些人所说的“陋习”、“丑恶”。连苏轼、辛弃疾这样杰出的男士都有歌咏和欣赏缠足的篇章。苏轼的《菩萨蛮咏足词》是专门为咏缠足而作:“涂香莫惜连承步,长愁罗袜凌波去;只见舞回风,都无行处踪,偷穿宫样稳,并立双趺困;纤妙说应难,需从掌上看。”

许许多多男人对缠足入了迷, 沉醉其间不能自拔。元末著名诗人杨维桢用纤足妓女的鞋子“载盏行酒,谓之‘金莲杯’”。清代诗人袁枚在《答人求妾书》中说:“今人每入花丛,不仰观云鬟,先俯察裙下。”


《笠翁笔记》中曾提到明代有一位姓周的宰相,以干金购一丽人,名为「抱小姐」,她的脚小到寸步难移,每次行走都必须别人抱着走。李笠翁于是大发议论:「选足一事,如但求窄小,则可一目了然,倘若由粗以及精,尽美而思善,使脚小而不受小脚之累,兼收脚小之用,则又比手更难,皆不可求而可遇也。因脚小而难行,动必扶墙靠壁,此累之在己者也。因脚小而致秽,此累之在人者也,其用维何?瘦欲无形,越看越生怜惜,此用之在日者也;柔若无骨,愈亲愈耐抚摸,此用之在夜者也。

这种怪异的审美和可耻的陋习实在令人觉得可笑,但更可笑的是现代居然还有人在宣传裹脚,还有人在坚持着这些陋习!

现代人裹脚


百度贴吧里,一名缠足文化研究者贴出了一位29岁女性的缠足照;名气颇大的“女德班”也被继续爆料,恢复儿童缠足。

对于这种封建陋习,我认为应该坚决抵制,不知大家有什么看法?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古代裹小脚怎么恢复正常走路的(裹小脚的人怎么走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