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病如何治疗(头晕如何治疗)眩晕病如何治疗(头晕如何治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眩晕病如何治疗(头晕如何治疗)

眩晕病如何治疗(头晕如何治疗)

眩晕是空间定位错觉引起的自身或周围物体的运动幻觉,它是一种主观感觉障碍,通常无意识障碍。病人通常会有周围景物式或自身旋转感。


眩晕一般表现为主观性眩晕和客观性眩晕,主观性眩晕通常指病人可以感到自身旋转,而客观性眩晕指病人自身感觉不动,但周围的物体在动。


根据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国外各家报道眩晕的患病率为9.6%-51%;25%耳科急诊患者主诉为眩晕症;40岁以上人群患病率达40%;65岁以上人群发病率达25%;高发年龄为40岁左右。


引起眩晕的常见原因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或头晕、精神源性眩晕(一般在焦虑抑郁状态下易产生)、系统性疾病(血压变化、药物影响均会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影响作用)、椎基底动脉系统TIA<10%。


除了以上原因外,中枢前庭性疾病、美尼埃病、椎基底动脉脑梗塞、前庭神经元炎等情况也可导致眩晕症状。


临床上一般可以将眩晕分为外周性眩晕和中枢性眩晕。


外周性眩晕的特点


1、外周性眩晕多有明确的运动错觉,单侧前庭病变时常呈旋转性眩晕。双侧前庭病变时如一侧较重则仍可有旋转性眩晕,如双侧病变程度相近则主要为头晕、视物模糊、晃动及不稳感。


2、外周性眩晕多缓慢发生,达到高潮后再逐渐缓慢。


3、眩晕发作时定向力紊乱,平衡失调,不能行走。严重时患者往往惊慌失措,紧抓椅把或床沿,唯恐翻倒。如眩晕时仍能行动,甚至活动时反而减轻,则不符合外周性眩晕。


4、眩晕时多伴自主神经系统症,如面色苍白、手足发凉、唾液增多、恶心、呕吐等,轻重程度因人而异、因病而异。


5、患者畏高声和亮光,头部运动时症状即加重,多闭目静卧,并向一侧卧倒,拒绝翻身或转动头部。如辗转反侧,坐卧不安,则不符合外周前庭系的病症。


6、外周性眩晕持续时间多不长。位置性眩晕伴眼震多在30秒内消退,梅尼埃病多在20分钟至数小时内眩晕缓解;特发性突发性听力损失及迷路炎眩晕可持续数日,前庭神经炎和前庭中毒眩晕多持续数日至十数日,以后呈运动时头晕、眼花及行走不稳。


7、外周性眩晕患者的前庭功能多有不同程度的减弱,诱发性眼震方向和类型有一定规律,双侧一致。


8、外周性眩晕时自发性倾倒和过指偏斜方向与眼震慢相一致。


9、可伴有耳蜗症状。


10、无意识丧失,不伴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少数体弱患者剧烈呕吐后发月日晕厥。


中枢性眩晕的特点


1、眩晕可分为旋转性或非旋转性,持续时间较长,程度不定,一般较轻。有时候可以进行性加重,但与头和身体的位置变动无关。


2、多伴有其他脑神经、大脑或小脑症状,眩晕发作时可有意识丧失。


3、自发性眼震粗大,为垂体性或斜行性,也可为无快慢相的摆动性,持续久,程度不一,方向多变,甚至呈权相性。

4、各种前庭反应有分离现象,自发与诱发反应不一致,可出现前庭减振现象。


临床上对于眩晕症的药物治疗通常选用抗胆碱药物、抗组胺药物、镇静药物、钙拮抗剂、利尿剂、麦角生物碱等药物进行治疗。


1、抗胆碱药物


临床上主要采用东莨菪碱、阿托品进行治疗。东莨菪碱具有一定中枢作用,抗眩晕以及抗震颤作用较阿托品强,对于中枢神经系统也具有显著的镇静作用。多采用肌肉注射、静脉注射或溶于5%葡萄糖注射液、0.9%氯化钠注射液中静脉滴注,成人推荐剂量为每次1-2支或一次用1支间隔20-30分钟后再用1支。


2、抗组胺药物


临床多选用倍他司汀,倍他司汀是组胺H1受体的弱激动剂,H3受体的弱拮抗剂,对不同原因引起的各种程度的眩晕、头晕、不平衡等症状均能有效控制,并能显著的改善局部脑血流量。


不仅如此该药物还可以在扩血管的同时改善前庭功能,消除内耳性眩晕、耳鸣和耳闭感等症状。


此药物在临床上分为盐酸倍他司汀片与甲磺酸倍他司汀片两种,需要注意两种药物的使用剂量存在差异,其中盐酸倍他司汀片常规用量一般为一次4-8mg,一日2-4次口服使用,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48mg,或一次5-10mg,一日10-20mg,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而甲磺酸倍他司汀片常规使用剂量为一次6-12mg,一日3次,餐后服用,可根据年龄、症状酌情调整。


除了口服片剂之外,倍他司汀还有一种口服液剂型,对于口服液常规使用剂量为一次10-20mg,一日30-60mg,一日最大剂量不超过50mg。而当眩晕急性发作时可肌肉注射苯海拉明25mg或者异丙嗪25mg。


3、镇静药物


临床上多选用地西泮、阿普唑仑等进行治疗,此类药物主要用于消除患者的恐惧等紧张情绪,通过刺激上行性网状激活系统内的GABA受体,提高GABA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增强脑干网状结构受刺激后的皮层抑制和阻断边缘性觉醒反应,还可以强化并促进脑内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Y-氨基丁酸的神经传递功能,抑制前庭神经核的兴奋性,从而减轻眩晕症的症状。


其中地西泮片使用剂量推荐为一次2.5-10mg,一日2-4次口服使用,阿普唑仑片使用剂量推荐为一次0.4mg,一日3次,可按需逐渐增加剂量,最大剂量为一日4mg。


4、钙拮抗剂


临床常用的药物有氟桂利嗪与尼莫地平,这两种药物均能阻止脑细胞内钙离子超载,降低皮质细胞阻力,增强脑供血、供氧,抑制血管痉挛,同时改善内耳前庭及脑干区域的循环状态。


氟桂利嗪使用剂量推荐为一次10-20mg口服使用,2-8周为一疗程。尼莫地平使用剂量推荐为一次30mg-40mg,一日3次口服使用,12周为一疗程。在使用这两种药物时需注意,使用氟桂利嗪时,由于服用后会产生嗜睡作用,因此建议睡前服用。对于服用尼莫地平时,由于服用后有轻度降压作用,因此对于同时服用其他降压药物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压变化。


5、利尿剂


临床上主要选用氢氯噻嗪,此药物主要可以通过减轻内淋巴积水,从而控制眩晕症状的发作。氢氯噻嗪一般剂量推荐为一次25-50mg,一日1-2次口服给药或采取隔日治疗以及每周连用3-5日的治疗方法。


6、麦角胺生物碱类药物


此类药物以尼麦角林最为常用,此类药物是一种半合成的麦角碱衍生物,有α受体阻滞作用和血管扩张作用,可以加强脑细胞能量的新陈代谢,增加氧和葡萄糖的利用,可以促进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转换而增加神经传导,加强脑部蛋白质生物合成,改善脑功能,可以有效改善眩晕症状。


通常推荐使用剂量为每日20-60mg,分2-3次服用,连续给药足够的时间,至少6个月。


7、其他药物


天麻素、银杏叶提取物等药物对于眩晕症有一定治疗作用。天麻素可以恢复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过程间的平衡失调,具有镇静、安眠和镇痛等中枢抑制作用,而银杏叶提取物可以增加缺血组织对氧气及葡萄糖的供应量,增加脑毒蕈碱受体的数量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更新,以及增强某些中枢胆碱能系统的功能,对于改善眩晕具有一定效果。


对于天麻素片剂临床一般推荐使用剂量为一次50-100mg,一日3次口服给药,而对于银杏叶提取物片一般推荐剂量为一日2-3次,一次1-2片。


治疗眩晕症的药物种类多样,在选用时应注意把握用药时机,适当的限制扩血管药物的使用,并且在发作时讲究对症治疗,根据患者症状选用相对应的药物进行治疗。而对于急性发作的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做到及时卧床休息,避免摔倒与跌伤,还应避免声光刺激以及头部活动,尽量缓解紧张情绪。


对于眩晕症的治疗需要一定的疗程,因此治疗期间一定不要着急,按时服用药物,做好休息与防护工作。用药期间如出现任何不适,均应咨询药师或医师,切不可盲目用药。


参考文献:

1、肖波、崔丽英,《神经内科常见病用药》,人民卫生出版社,2016.08

2、傅宏义,《新编药物大全》,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7.07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眩晕病如何治疗(头晕如何治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