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病治疗(兽病治疗用药大全)兽病治疗(兽病治疗用药大全)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兽病治疗(兽病治疗用药大全)

兽病治疗(兽病治疗用药大全)

牛羊饲养管理与疾病防治措施

_李海燕

化隆县处于青海省东部,境内沟壑纵横,呈现出北高南低的地势特征,海拔高度在1884m~4484m,属高原大陆性气候。化隆县拥有丰富的草场资源,有利于畜牧业的发展。近年来,化隆县大力建设标准化养殖场、现代生态牧场,积极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管理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有效促进了牧民群众的增收致富。

1 牛羊饲养管理要点

1.1 良舍布局

牛羊舍的选址布局会对牛羊生长效果产生直接影响,养殖人员需依据相关政策法规与技术指导,科学开展选址布局工作。通常情况下,牛羊舍建设区域需具备高燥地势、良好排水、清洁水,尽量采用东西走向,这样利于保暖及采风。在场区布局方面,需有效分开生活区、生产区以及粪污处理区等不同功能区,将消毒室、消毒池设置于生产区入口处,分离生产区的净道与污道,避免出现交叉情况。为抑制蚊蝇等昆虫,可将纱门、纱窗等设置于牛羊圈舍的门窗处 。同时,结合实际养殖情况,对公牛羊舍、母牛羊以及犊牛羊舍等圈舍进行划分,配置完善的饲养器具,包括料槽、草架等,提前消毒清洗各类器具,将牛羊舍的整洁、干燥状态保持下去。在羊养殖过程中,很容易有体外寄生虫病产生,可将药浴池设置于羊舍内,定期对羊群进行药浴。

1.2 种公牛羊饲养管理

种公牛羊需具备结实体质、旺盛性欲及中上等膘情,依据就地取材的原则准备草料,向种公牛羊提供多样化的草料,保证含有全面营养和良好的适口性。尽量固定种公牛羊的管理人员,将单独组群饲养模式应用过来,避免有斗殴情况出现于公牛羊之间。针对配种预备期的种公牛羊,初期每周可进行1次采精,慢慢增加采精次数。进入配种期后,要结合种公牛羊的精液品种,对采精次数进行增加。部分种公牛羊的精子缺乏良好活力,每天要引导其进行适量运动。在营养配制方面,需向种公牛羊充足供应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及维生素等元素,促使种公牛羊的机体生长发育需求得到充分满足。以种公羊为例,可利用玉米、豆粕、小麦麸、食盐以及磷酸氢钙等制作精料,各成分的组合比例控制在62%、23%、11%、1%及2%左右。依据0.5kg的标准控制种公羊每天每只的精料饲喂量,冬春季节可利用干草、胡萝卜、青干草等进行补饲。进入配种期前45d左右,需对精料饲喂量进行逐步增加,直至达到1.2kg~1.5kg左右,且补饲鸡蛋、青干草、胡萝卜等。

1.3 母牛羊饲养管理

为促使母牛羊的生产性能得到提高,需结合体型大小、生长阶段等分群处理母牛羊。同时,将母牛羊的体况体型、生理阶段、年龄胎次等因素纳入考虑范围,科学配制饲料。通常情况下,可从这些方面进行分析:第一,空怀期。针对此阶段的母牛羊,需将抓膘复壮作为饲养管理的要点。由于母牛羊的受胎率受此阶段营养状况的直接影响,因此,实施配种前1个月左右,需采取短期优饲措施,促使母牛羊的营养需求得到满足,受胎率及产羔数量得到提高。在日常饲喂过程中,需科学配制日粮,保证具备均衡、全面的营养成分。以母羊为例,可利用苜蓿、青贮、青干草、精料等配制日粮,占比分别保持在50%、15%、30%以及5%左右 。第二,妊娠期。通常情况下,可从妊娠前期与妊娠后期划分母牛羊的妊娠期,这两个阶段母牛羊具有差异化的营养需求。在妊娠前期内,禁止利用酒糟、霉变饲料、发芽马铃薯等饲喂母牛羊,否则容易出现中毒现象。若季节温度较低,禁止向母牛羊提供冰渣水,而是要提前进行加热处理。当母牛羊患上疾病后,禁止利用磺胺类、丙硫苯咪唑等药物治疗,否则容易出现流产情况。进入妊娠后期,羔牛羊的发育速度明显加快,增大了母牛羊的营养需求。因此,养殖人员要及时调整日粮方案,增加营养供给量。如果母牛羊的机体发育需求难以充分满足,不仅会减少泌乳量,难以正常分娩,还会影响到初生牛羊的机体发育。要向母牛羊供给清洁卫生的饲料和饮水,禁止早晨向其提供冷水。在接产方面,产前1周左右可向提前准备好的单栏内转移待产母牛羊,提前准备好相应的物品,如毛巾、药品、秤等。密切观察母牛羊的生长状态,如果有行卧不安、乳房胀满、频繁排尿等情况出现,即表明将要生产。养殖人员可利用0.2%高锰酸钾溶液对母牛羊的乳房、外阴等部位进行擦拭消毒,当顺利产出牛羊羔后,需将牛羊羔口、鼻、眼等部位的黏液及时清除掉。若母牛羊出现难产情况,需及时寻求专业兽医人员的帮助。针对产后母牛羊,需做好护理工作,如向其灌服麸皮、红糖混合而成的水溶液等,帮助母牛羊恢复身体机能。第三,哺乳期。针对处于哺乳期的母牛羊,需向其供给充足的饮水,将圈舍干燥、清洁状态保持下去。在寒冷的冬季或炎热的夏季,则要采取必要的降温、保暖措施。在日常饲喂方面,尽量利用青干草、青贮饲料等多汁饲料对其饲喂,搭配适量的精料。部分母牛羊缺乏充足的泌乳量,则要采用单独饲养策略,对精料供给量进行增加。持续2个月左右,可逐步利用秸秆、青贮饲料等进行饲喂,减少精料、青干草的饲喂量。

1.4 犊牛羊饲喂管理

第一,新生犊牛羊。出生7日龄以内的犊牛羊即为新生犊牛羊,初乳是其主要营养来源。由于新生犊牛羊缺乏完善的组织器官,不具备良好的皮肤保护功能、消化功能等,如果不能够科学开展护理工作,不但容易感染疾病,还会出现死亡问题。当犊牛羊顺利出生后,要对犊牛羊口腔、鼻腔内的黏液进行及时清理,避免口鼻遭到黏液堵塞,否则将会影响到犊牛羊的正常呼吸。如出现假死情况,可倒提犊牛羊的四肢,对其胸背部进行用力拍打,促使其气管内的胎水得到顺利排出。将新生犊牛羊体表液体擦拭干净,或让母牛羊进行舔舐。尽量缩短犊牛羊出生与吃初乳的间隔,严格控制第一次初乳喂养量,保持犊牛羊体重的5%左右。经过6h左右,进行第二次喂养。每天可饲喂3次初乳,持续1周左右。第二,哺乳犊牛羊。此阶段内犊牛羊虽然具有较快的体重增长速度,但依然尚未形成完善的消化系统,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在日常管理过程中,需设置专门的饲喂人员,尽量不要更换,否则犊牛羊容易出现应激反应。坚持定时饲喂的原则,依据37℃的标准控制常乳温度。结合犊牛羊的体重情况,确定饲喂量,避免出现暴饮或饥饿等情况。达到7日龄左右,可利用适量的优质干草进行饲喂,做好断奶准备工作。达到10日龄后,可利用少量精料进行补喂。第三,断奶犊牛羊。结合日常饲养管理水平科学确定犊牛羊的断奶时间,通常于60日龄实施断奶。部分牛羊养殖场具备较高的管理水平,可提前至1月~1.5月左右。通过及早断奶,可提高母牛羊的繁殖力和利用率,但犊牛的应激反应会随之增加。顺利断奶后,需依据原来的饲料方案进行饲喂,经过一段时间的过渡后方可以更换。犊牛羊在断奶过程中较为敏感,需最大程度上减少环境、饲喂等方面所造成的应激反应。

1.5 育肥牛羊饲养管理

通过采用牛羊育肥技术,不但养殖成本可有效降低,还可以扩大牛羊养殖效益。就现阶段而言,哺乳育肥、断乳育肥及成年育肥是主要的育肥形式。结合牛羊的生长期,需采取针对性的饲养管理措施。第一,哺乳育肥。部分养殖场具备良好的饲养管理条件,可采用哺乳育肥的方式。在具体实施中,选择的育肥对象需具备早熟、健康等特征。针对育肥母子,需做好补饲工作,将充足的优质青干草、苜蓿草等饲喂给母牛羊,补充饲喂适量的精料。让羔牛羊及早开食,利用全价饲料饲喂羔牛羊,且利用优质优质苜蓿干草等进行补给。第二,断乳育肥。断乳阶段的羔牛羊具备较快的生长速度,可将饲料报酬的内在潜力充分发挥出来,进而最大程度上提高育肥效益。在具体实施中,要全面管控日粮的适口性、营养水平及全价性,选择新鲜、干净的饲料,遵循循序渐进的加量原则。第三,成年育肥。在配制日粮时,需将成年牛羊的生长发育特征、日增重要求等充分纳入考虑范围,保证成年牛羊的生长发育需求可以得到满足。同时,结合育肥阶段的变化,及时对精饲料与粗饲料的比例进行调整。例如,在育肥前期,可依据30%~40%的标准控制精饲料占比 [3] 。而进入育肥后期时,则要增加至60%以上。要坚持定时定量的饲喂原则,将清洁、卫生的饮水充足供给给育肥牛羊。

2 牛羊疾病防治措施

2.1 加强卫生防疫

第一,基本要求。在养殖场选址过程中,需与居民生活区所远离,将车辆通道、人员进出通道等分设于生产区大门处。针对进出养殖场的人员及车辆,要做好消毒工作。每年要定期清理、消毒供水塔,避免饮水遭到污染。及时处理场内的各种污水污物,保持环境卫生状态。第二,卫生消毒。为预防各类牛羊疾病的发生,需构建且落实卫生消毒制度。通过消毒工作的实施,可促使环境中散布的病原微生物得到杀灭,疫病传播途径得到切断。养殖人员每天要及时打扫圈舍、料槽与水槽等,将其清洁卫生状态保持下去。针对空圈舍,需对圈舍内的粪尿进行彻底打扫,利用清水进行冲洗后,向墙壁、地面、用具等喷施3%氢氧化钠溶液。经过12h后,可借助于清水进行全面冲洗。针对牛羊圈舍的土壤表面,在消毒时可选用10%氢氧化钠溶液或4%福尔马林溶液 。若牛羊圈舍处于半封闭状态,可将阳光等自然因素利用起来,促使病原微生物得到杀灭。

2.2 加强免疫接种

免疫接种是预防牛羊疾病最为有效的举措,为保证免疫接种工作的实施效果,要积极寻求专业兽医人员的帮助,制定科学的免疫接种计划。例如,针对免疫抵抗力较差的羔羊,需于15日龄接种羊传染性胸膜肺炎疫苗,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达到1.5月龄时,要及时接种羊痘鸡胚化弱毒苗,采用皮内注射的方式。达到2月龄时,要及时接种小反刍兽疫苗,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达到2.5月龄时,要及时接种口蹄疫三联苗,采用肌肉注射的方式。开展免疫接种工作之前,养殖人员要全面检查、了解被接种对象的健康状况、年龄等情况,采用适宜的接种方法 。完成接种工作后,需详细记录免疫接种情况,将免疫档案完善构建起来。

2.3 加强疾病防控

为降低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各类疾病的发生率,养殖人员需构建完善的疾病防控体系。在具体实践中,养殖人员要对牛羊生长状况进行密切观察,及时发现、报告与隔离出现异常的牛羊,采取规范化的诊治措施,如实、详细地记录牛羊发病及治疗情况。如果需引进外地牛羊,需对当地牛羊传染病流行情况进行认真调查与了解,将产地检疫制度严格落实下去。顺利购入后,要采取必要的隔离饲养措施,隔离周期保持在1个月以上,注射过相应的疫苗,且实施驱虫处理后方可以向牛羊群内混入。如果牛羊因患病死亡,要依据相关规定要求采取无害化处理措施,彻底消毒处理埋尸场。在牛羊生长过程中,寄生虫病具有较高的发生几率。因此,养殖人员要做好寄生虫防治工作,一方面要利用药浴、涂擦等方式防治体外寄生虫,另一方面又要采用广谱驱虫药物防治体内寄生虫。当牛羊患上疾病后,需结合其实际症状,采用科学的诊治技术,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第一,牛消化道线虫病。此种疾病是由牛消化道中寄生大量的线虫导致,虫体会对牛的消化机能产生影响,且容易有胃肠功能失调情况产生,腹泻与便秘症状往往交替出现。针对患病牛只,可依据5mg/kg~7.5mg/kg的标准利用芬苯达唑进行内服治疗,持续3d~5d用药。或依据0.2mg/kg的标准利用伊维菌素对病牛进行皮下注射,经过7d间隔后再次进行注射。针对同群健康牛只,需做好预防性驱虫工作。第二,牛瘤胃酸中毒。部分养殖人员利用大量的谷物精料对牛群进行饲喂,影响到牛瘤胃中微生物群,显著增多牛链球菌的数量,导致此种疾病的出现。针对此种疾病,养殖人员要结合牛的生长阶段及营养需求,科学控制饲料中的精粗比例。如果向牛群饲喂的青贮饲料具有过高酸度,需将2%小苏打加入到饲料中,这样牛瘤胃内的乳酸可得到有效中和。当牛只发病后,可利用胃管向牛瘤胃内灌入经过均匀搅拌的石灰水溶液,之后放低外部的胃管,在虹吸作用下将内容物导出来。最后,将新鲜的瘤胃液灌入到牛瘤胃中。针对发病后期的牛,由于缺乏良好的肠胃功能,导致粪便难以顺利排出。面对这种情况,可将温水灌肠方法运用过来,及时清除掉肠道内滞留的腐败物。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为保证牛羊养殖效益,养殖人员需熟练掌握牛羊各个生育阶段的饲养管理要点,制定科学的饲养管理方案。同时,要提升自身的疾病防治意识,从卫生消毒、免疫接种等多方面着手,降低各类牛羊疾病的发生率。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兽病治疗(兽病治疗用药大全)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