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水胃(胃怎么处理水)治疗水胃(胃怎么处理水)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治疗水胃(胃怎么处理水)

治疗水胃(胃怎么处理水)

俗话讲“十人九胃”。胃作为消化器官,我们吃的每一口食物,都可能成为威胁肠胃健康的“利刃”。

很多人经常有胃不舒服的情况,没按时吃饭就胃疼、吃点饭就胃胀或烧心、偶尔有反流症状、睡觉前不舒服等。对于这些症状,不少人习以为常,觉得没什么。其实,每一次胃不舒服都是身体发出的提醒信号,久而久之就会变成慢性胃病。

尤其是老年人,本身消化能力减弱,胃动力差,食物容易积聚在胃底,诱发胃病。随着年龄增加,很多中年人身体机能退化,胃的肌肉层和黏膜层逐渐萎缩退化,消化能力及抗病能力日趋降低。

年轻人也容易中招,上班久坐、饮食不规律,胃肠蠕动减少,年纪轻轻的胃病患者在临床很常见。

中医认为,胃主受纳和腐熟水谷,胃气以通降下行为顺;寒、湿、热、痰、食积、气滞、血瘀、情志、虚损等因素均可影响胃的生理功能而罹病。

根据每个人的身体情况,按照中医五脏六腑相生相克的原则,中医治胃病以和胃降逆、通络定痛、健脾消胀为主,且有很多优势。

今天,要给大家分享的是张仲景《伤寒论》中调理脾胃的经典名方——半夏泻心汤。胃病中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均可适用。

黄芩、干姜、人参、甘草(炙)各9g

半夏15g(洗)、黄连3g

大枣4枚

以上七味药,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此方里提到一个“去滓再煎”,《伤寒论》里总共有七首方提到用这种煎煮方法,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让张仲景采用这种方法呢?

一般来讲,去滓再煎药性可能会更纯和、口感会更好,同时有一定的浓缩作用,另一方面,使药性之寒热更加缓和,并且有入中上焦的意思。

因为胃炎的病人,胃不舒服时,如果喝下去的东西多,胃的张力高,胃就会更不舒服。

所以很多时候张仲景考虑得更全面,这些经验本身就是从实践当中筛选出来的。

半夏泻心汤的主证是古代的痞病。

“痞”的原意是《易经》里面的“否”卦,就是上下不通的否,否极泰来。中医里面的“痞”也就是“不通”的意思。

从临床上来讲,最常见的就是心下痞,心下就是胃周围,心以下周围,老觉得呢,有团东西堵在那里。引起的胃痛、反酸、肋痛、肋胀、肚子痛、肚胀、消化不良等这些症状,同时还有上热下寒的特点。

但只要有一个心下痞满,半夏泻心汤就能把这个痞满疏通开来,其他症状便可全部消解。

我们知道,脾胃同居中焦,共同协调运化,以维持人体饮食物的消化、吸收。反之则消化功能失常,产生各种病变。

脾主升,胃主降。脾气上升,将水谷精微向上传输,通过心肺作用化生气血,营养全身。

而胃的通降作用,更是对整个六腑系统的消化功能都有重要影响。

胃气保持通畅的下降运动,使饮食经胃的受纳腐熟后,下传于小肠进一步消化:一方面将营养物质吸收转化为气血津液输送至全身,另一方面将食物残渣下输于大肠,经大肠传导糟粕排出体外。

如果胃失和降,必然影响胃口,严重时会出现厌食等症状;同时由于浊气在上而出现口臭、脘腹胀闷等症状。若胃气不降反而上逆,则出现恶心、呃逆、嗳气等症状。

所以脾胃要好有三大条件:第一、浊气要能降;第二、清气要能升;第三、体力气力要足。

方中黄芩和黄连均为苦寒之药。苦能燥湿,寒能清热,是清泻实火、清热燥湿的常用药物。其中黄芩清热则偏于清肺胆之热,黄连清热偏于清心胃之热,燥中焦胃肠湿热。这两味药相伍,则能明显增强清泻上、中、下三焦之实热,及清热燥湿作用,并将浊气降下去。

再看干姜、半夏这两味温药。干姜气是温的,味是辛,温呢,大家知道温是春气,温就有升发的这种特性,所以干姜可以升达肝脾阳气。半夏的作用在于把胃里面的痰饮以及痞块化掉,然后一路往下降,从胃降到小肠,从小肠降到大肠,最后以大便的形式排出去。

干姜往上升,黄芩黄连往下降,一升一降,脾胃的升降气机就恢复了。

另外,还有人参、大枣、甘草。这三味药也是不得了,号称“药食同源,补益人体中焦脾胃,健脾益气的三剑客”!

一个人体虚再没有力,这三味药合在一起,就会变得好有力。有句话叫参无姜枣草不久,意思是人参没有生姜、大枣、甘草,药力不久。

甘草还能调和诸药,凡用纯寒、纯热药必用甘草缓其力,寒热夹杂亦用之,调和其性无攻击。因此半夏泻心汤也可补泻兼施。

总的来说,这七味药有升有降有补。就像骑自行车一样,那踏板有踩下去有升上来,中间又能够给油,你踩下去又有力量的时候,这个车子就灵活了。

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人适合用半夏泻心汤呢?

比如一个病人过来看病,他说上腹部不适,或者拿个胃镜单来说是糜烂性胃炎等,他适不适合呢?

我们就要看这一类适合半夏泻心汤的人他们有什么特点。

大致上说,一个是望诊时,形貌、形色、嘴唇,包括舌质有一些特征;既往病史里还有一些特征;精神、情绪、心理方面有一些特征。

还有除了心下不适的主诉以外,往往会有大便性状的改变,这一类人适合用半夏泻心汤。

我们一个个来讲,首先是这一类人的营养状况比较好,不是非常虚弱、非常糟糕的状态。嘴唇等粘膜、包括舌头,还是充血偏红的。

其实我们经常会看到病人嘴唇、舌头红,可以推断他是不是有心下不适,有胃粘膜充血等,中医是以外揣内的。

回过头来讲,适用半夏泻心汤的这一类人,往往是唇舌偏红,舌苔偏腻,而且体质状态好的人群,这是望诊看到的。

舌苔腻的这个腻有时可能是淡黄,有时可能是白腻的。即使是白腻,但是他舌质红,甚至可以出现黄连舌,舌老红、暗红。腻苔其实就反应了湿热的存在。

再看伴随症状。很多情况下,半夏泻心汤除了治疗胃肠疾病,还可以治疗很多其他疾病,比如失眠、头痛。

病人往往是以胃肠不适为主诉,这里要强调的是痞和利,病人除了有上腹部不适,还有大便性状的改变。

古代讲利,下利,是指大便的次数、性状、质地发生了改变。半夏泻心汤证往往有这个特点,病人容易出现腹泻、大便次数多或者大便黏的表现。

还有一点,追溯病史时,按理说病人可能经常有上火的情况,比如口腔溃疡,或者例假前就发溃疡,或者牙龈肿痛,还要看脸上长不长痘痘。

但是,他出现口腔溃疡时,我们就不是用半夏泻心汤,而是半夏泻心汤的加减,加大甘草的量,原方3两增加到4两,变成了甘草泻心汤。

如果他当下现在没有溃疡,询问病史他说以前有溃疡,那我们就还是选用半夏泻心汤。也就是说,这一类人容易上火,容易出现溃疡。

这一类的人还有一个烦躁的特征,他描述病情时,很心急,语速很快,焦虑不已,很烦很痛苦的样子。而且,他可能睡眠也不好,还有头痛等精神症状。

总结一下,适用半夏泻心汤的这类群体,用简单的十二字来记,“唇舌红,痞而利,常溃疡,易烦躁”。

有些人说:“我这个胃呀,好奇怪,吃点凉的就拉肚子,吃点热的就上火,吃点冷的就肚子痛,吃点热的煎炸的就烦躁受不了。”这个是寒热胃。

张仲景认为无论什么样的病,到后面就是寒热错杂。现在的人胃病,单纯的胃寒胃热很少,因为现在的很多人是一边吃麻辣一边喝冰镇啤酒,这样就使得胃同时受寒热的双重打击。

这时候,半夏泻心汤同样适用,因为方中黄连味苦,能去除胃里的火气,干姜又能温阳。随着寒热的轻重,去掉黄连干姜的剂量。这样治疗胃病,几乎就可以立于不败之地。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治疗水胃(胃怎么处理水)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