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瓦炸釉正常吗(瓷砖掉釉什么原因)红瓦炸釉正常吗(瓷砖掉釉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红瓦炸釉正常吗(瓷砖掉釉什么原因)

红瓦炸釉正常吗(瓷砖掉釉什么原因)



据《西山杂志》记载:

“西晋武帝泰始元年(265年),

便由江南人业于陶。

至南朝隋唐以后施加工艺,

釉彩青绿、青瓷各色。

宋元明原陶,

故磁灶是陶瓷而得名。”



磁灶,

是历史悠久的陶瓷之乡,

因“瓷”与“磁”谐音,

故称呼“磁灶”。



磁灶窑陶瓷品种繁多,器形多样,以生活日用器皿为大宗,兼有陈设供器及建筑材料等。釉色有 绿 五大类,装饰手法和纹样更是繁复多彩。器形、样式在各个历史阶段又呈现出不同的时代特色。



清乾隆版《晋江县志》有载:“瓷器出自瓷(磁)灶乡,取地土开窑,烧火小钵子、缸、瓮之属。甚饶足,并过洋。”


宋元时期泉州港发展为“东方第一大港”,海外贸易空前繁盛,陶瓷丝绸茶叶成为大宗外销商品。



▾泉州刺桐港


▴梅溪渡口


磁灶窑就是泉州外销陶瓷的主要产地之一,产品在器形、纹饰上反映出适应海外市场需求的风格,远销今天的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等地,频频发现于东海、南海的沉船中,著名的“南海一号”“华光礁一号”沉船都有大量磁灶窑产品出水。至今欧亚50多个国家的博物馆和美术馆均收藏有磁灶古代陶瓷。


▴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

沉船出水磁灶窑器物


清代,随着磁灶人下南洋、过台湾,磁灶陶瓷生产技艺逐渐传到菲律宾和台湾莺歌。1805年,磁灶人吴鞍移居到台湾,选取在与磁灶地形地貌相似的莺歌设窑制陶。磁灶传统陶艺在台湾传承发展了200多年,不管制陶历史还是窑边故事,磁灶和莺歌都有着浓浓的同根同源的两岸特色。


▴2018年,台湾莺歌镇的陶瓷大师吴正宏随团参加

首届中国(晋江)家装建材博览会,分享陶瓷技艺和文创。


▴九十九溪梅溪


经过半个多世纪的考古调查,磁灶境内至今共发现南朝至明清的窑址26处,多分布于梅溪两岸的山坡上,其中以在下官路发现的南朝的溪口山窑址为最早,以宋、元窑址12处为最多,构成了庞大的磁灶窑系。


▴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


▴磁灶窑系蜘蛛山窑址


在众多的窑址中,又以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土尾庵窑址保护较为完整、出土遗物数量丰富、产品最具特色,2006年5月一并以“磁灶窑址”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金交椅山窑址

金交椅山窑址是磁灶窑系中目前经过科学考古发掘揭露面积最大、保存最为完好、出土遗物最多的一处宋代窑址,其生产活动开展年代同海洋贸易大通道的兴衰紧密相连,是泉州以海外贸易为中心的独特经济形态的生动例证。

2017年元月,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被列入“古泉州(刺桐)史迹”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2020年被列入“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遗产点。


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

2007年12月,晋江市人民政府在磁灶窑系金交椅山窑址旁建成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以“磁灶陶瓷走天涯”为题,展出从南朝到民国各个历史时期的磁灶窑陶瓷,介绍外销传播历史,向世人展示磁灶古老的陶瓷生产技艺和气势磅礴的“海上丝绸之路”,体现了磁灶窑在中外经济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作用和影响。


天工陶瓷建材城以经营中高档陶瓷产品为主,涵盖建筑陶瓷所有品类,占地面积500亩,入驻商家318户,经营500多个品牌,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专业陶瓷市场。(出处:磁灶2015年画册)

20世纪70年代,磁灶窑业逐步实现产业转型,从以生产日用器皿为主转为生产建筑陶瓷为主。


▴建筑陶瓷生产

建陶产业是磁灶的传统支柱产业,其税收总量约占全镇税收总量的40%,截至2019年全镇有陶瓷企业150家,其中规上企业72家,窑炉180条,拥有先进的生产设备和生产技木,全自动辊道窑、喷墨技术等,陶瓷产品涵盖建筑外墙砖、(古建筑)琉璃瓦、陶板、喷墨地板砖、工艺陶瓷等所有建筑陶瓷类别。为闻名全国的建陶产业主要聚集地,2000年6月被授予“中国陶瓷重镇”荣誉称号。

近年来,磁灶镇通过积极申报非遗项目和传承人、建设传习所、推进传统陶艺进校园、策划项目“走出去”等多项措施推动磁灶陶瓷文化的保护、传承和发展。

磁灶现有2项泉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磁灶陶瓷烧制技艺(被认定为泉州市传统工艺美术品种和技艺)、苏垵“黑茶古”烧制技艺,1项晋江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磁灶陶瓷雕塑技艺,2名泉州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4名晋江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磁灶陶制夜壶”获评晋江伴手礼。


1

磁灶陶瓷烧制技艺

2016年入选泉州市第五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磁灶传统手工制作的陶品属陶瓷沙器,主要陶器有碗、盆、碟、盏、盘、瓶、罐、壶、瓮等。釉色有青、绿、黄、黑、酱、橙等。装饰手法有印花、贴花、刻花、画花、堆花、捏花等。装饰花纹有缠枝、牡丹、莲瓣,有龙、虎、凤凰、麒麟、孔雀等飞禽,以及鱼、虾、龟、蛙等水族雕塑和彩绘。种类繁多,形态各异。

其制作需经过拉坯、上釉、晾晒、装窑、烧制等工序,其中拉坯工艺要求最高,最讲究手艺。

▴磁灶陶瓷烧制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吴添宝

▴磁灶陶瓷烧制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吴松森

▴磁灶陶瓷烧制技艺

代表性传承人吴联生


割线 · 小件陶坯

把陶土固定在车钯(即转盘中心位置安装的圆木板)上,用脚勾转磁车由慢到快,利用磁车自重加速旋转的惯性,双手抱住旋转中的陶土均匀拉高到所需高度,期间不断在陶土上加水。

做出所需的陶坯后,用线(丝线或马尾巴的鬃毛)割离底部,双手合拢抱离车盘放于木枋上。排完一枋后,抬走晾干、修整。


拉坯 · 科钵类、缸瓮类、大缸

根据预制品的规格、手感确定陶土大小,将陶土放在车座枋上,揉成圆锥形后在底部粘上糠灰(一种经过燃烧的稻草灰粉,其作用是在制作好陶坯后脱离磁车时,陶坯底部不会黏在车钯上),然后将其固定在车钯中间,在陶车旋转过程中用手加水,双手抱住旋转的陶土均匀做成圆锥状,拇指从锥顶中间往下压至底部,根据手感预留陶坯底部。

经过扩容(即把陶土从中间由内向外扩至所需的规格)——生(坯体的基本形状)——拉生(拉到坯体所需规格)——行大刺(大刺是一种工具,为长约七厘米、直径约三厘米的小圆木,行大刺是将坯体的厚度压制均匀,把陶坯行高大),用共刺(共刺也是一种工具,为一头宽平一头细尖的小竹片)压、宽、亮光、放线(专业术语,压形状及开口边沿、宽成弧形、压出坯体外表面、坯体底部的外表工艺线纹),最后用共刺刮掉陶坯底部多余的陶土,陶车停转。


将陶坯双手抱起放于木枋上,一枋陶钵装满后抬到固定的架子上晾,待坯体用手触摸感觉有点硬时再修整(行话“打叠”)、印花、纹龙等,完全晾干后上釉水。坯体淋上釉水后,一个套一个叠在起晒干(单独晒干会变形),然后分开放人陶坯半成品库等待入窑烧制。


陶瓷拉坯车(磁车)制作

陶瓷拉坯车,亦称“磁车”“转盘车”,是陶瓷生产中的主要工具,由车腹(包括磁斗、车盘)、车踩、车钯等部件组成。

应用材料:质地较硬的苦楝树和相思树、藤条或柳条、陶土、棕丝。

制作流程:

①磁斗:取干透的苦楝木修削成长70厘米、直径25厘米的圆柱体,从底部纵向掏一个深40厘米、直径20厘米左右,底部呈圆拱形的圆洞,两侧挖条长方形、直透内壁的孔,端口装上用陶土烧制的磁环,以减少旋转时的摩擦力;

②车盘:在磁斗上部的外围均匀地镶嵌8-12根木棒,即车齿(根据需要确定数量),编上柳条(或藤条),形成一圆盘,车齿包上棕土(由棕丝与陶土混合均匀),反复修整,慢慢晾干即可使用;

③车踩(竖轴):取千透的相思木(长一米多),上段按磁环内径修削成与之相应的木棒(以灵活转动为宜),下段埋于地下(土窟底下)固定;

④把车腹套于车踩之上(转盘底部离地面约十厘米);

⑤在转盘中心安装一块直径约四十厘米的木板(称“车钯”),从车钯边沿到车盘边沿约十厘米处抹上棕土,形成一个凹形的沟。车盘直径大小不一,最大直径在一米左右。

磁车制作师同时也是一个看火师(掌握窑炉温度的师傅),是陶瓷行业的特殊工种。因现代陶瓷企业转产建筑陶瓷,使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这门独特工艺面临失传。


晟磁

▴传统制陶工具

晟磁师的工具有两种。击打坯体内壁的内粒,是由青草石雕刻成一个圆锥形(直径十厘米)的带把手的工具;击打坯体外表的把扳手,是用苦楝树根做成立体四方形带木柄、四面刻有不同花纹的工具。

如果制作大件或特种陶具时,先将两段陶坯(一个上半部一个下半部)进行修整,两手各执一具拍打陶坯,使其均匀扩大,然后将两部分做成锯齿形的接口对接,拍打对接部位,再修整成一个完整的缸或瓮。根据产品型号及外表装饰的需要,拍打装饰花纹,晾干后上釉,晒平后放入陶坯半成品库,等待入窑烧制。

▴大件陶瓷产品:龙瓮

磁灶烧制的缸、瓮,有直径80厘米、高1.2米的大件产品。


上釉水

为美化陶瓷制品,在陶瓷烧制前期进行上釉,通过高温烧成的陶瓷制品表面形成一层光彩的色釉。磁灶陶瓷所使用的釉水有多种,最常用的釉水为铅釉、矿石釉、草灰釉及乌釉等。其中草灰釉最为普遍,价格便宜且可自制,取材简单实用,经传数百年。


烧制


陶瓷烧成专用窑炉有四坊窑(阶梯窑)、龙窑、倒焰窑,磁灶窑最具代表性的窑炉是四坊窑。


陶瓷烧成过程


装窑师根据每仓窑的容量及规格,陶瓷制品的大小(大件内装小件)进行装窑,坯体每件必须用白赤土泥块分段隔开,以防高温煅烧釉水流动后粘在一起。每仓装窑完成后,封上窑门,待整条窑炉装完后即可点火烧窑(燃料是松树尾)。

先烧灶头,灶头经过连续燃烧加温十几小时后达到一定的温度,然后一仓一仓向高处接续燃烧。窑炉烧成温度由烧窑经验丰富的看火师傅用肉眼观测窑内的火度(温度),根据窑内的温度,由他指挥需要分别在五个加料孔添加或停止加燃料,以达到窑内温度均匀,一般烧成火度(温度)在1100℃左右。

因陶坏在窑内通过高温煅烧,随着温度上升,由硬到软再到硬的转换过程会出现热胀冷缩,有时会出现窑内产品倾斜或倒塌,烧火师傅就用一支“T”型约两米半长的铁条(前端焊有8厘米x4厘米的铁块,后端装上木柄,行话叫“火钳”)伸进窑炉里调节纠正。如果倾斜或倒窑就会出废品或部分破碎,在调整窑内产品时需要小心、细致和耐心。

整条窑炉烧成后出窑前需要冷却一段时间,以出窑师傅认为可以进入窑中为限(一般为五至七天),不能急于出窑,窑门一开温度急速下降,会出现炸坯、暗炸裂(即产品会出现裂缝或不明显的裂缝、裂釉)等废品。


2

磁灶苏垵“黑茶古”烧制技艺

2016年入选泉州市第五批

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苏垵传统制陶工艺的创始人为生于明崇祯年间的村民陈所咏、陈所贵、陈逢陸。之后工艺不断完善,清康熙年间开始生产黑茶古、黑急烧壶、黑炖锅,体薄,吸热快,素有“苏垵茶壶见火颤(音)”美誉。

▴“茶古”泉传承人陈树芳

苏垵黑茶古的制作技艺与磁灶传统手工陶品制作基本雷同,最大区別在于颜色普通陶器 成品为红褐色 苏垵黑茶古 成品为黑灰色 ,其重要工艺在于熏。黑茶古烧制窑炉俗称“鸡笼窑”,因形似一顶鸡笼盖在窑炉上方而得名。该窑炉为上下层结构,下层用于烧火,上层用于放置陶坯,整个窑炉一次可烧制茶古500个左右(急烧壶则可烧制1000个左右)。烧制结東,因鸡笼窑顶部及四面被封住,用松树尾作为燃料,饱含着松脂元素的浓烟在窑内积聚,陶品闷在窑中一段时间之后,其表面自然呈现出黝黑、锃亮的颜色。


3

磁灶陶瓷雕塑技艺

晋江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磁灶陶瓷雕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炳峰

▴磁灶陶瓷雕塑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吴小清

磁灶陶瓷雕塑技艺是磁灶陶瓷烧制技艺的一种,雕塑的作坊主要分布于磁灶梅溪两岸,小船可由梅溪,载运瓷器到泉州港,再装船外销。

磁灶传统的陶瓷制作工具就包含有

陶车、线割、大刺、尖刺、内粒、把扳手等

磁灶陶瓷雕塑的主要产品丰富多彩,颇具特色,充分展示了劳动人民的文化创造力,具有多方价值。

作为传统日用品陶器的制作工艺,见证了曾经的世界贸易大港泉州港的发展,为研究我国“丝绸之路”文化传播和价值提供了重要的现实依据,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从最初制作生活必需陶器,到建筑的构件,再到制作鉴赏性的陶品,已逐渐演变为一种高雅的艺术,具有艺术价值。

陶艺已从陶品的成品需求慢慢转化为体验陶艺过程的享受需求,具有市场个性化和体验需求的经济价值、回归自然和休闲娱乐需求的生活价值。


除了上述三项非遗代表性项目,来到晋江,给众人留下深刻印象的肯定少不了“红砖古厝”,讲到这“红砖”,也便引出接下去要讲的这第四项了。


4

闽南红砖传统烧制技艺

晋江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晋江五店市

砖的制作与使用在中国历史悠久,因制砖技术与粘结材料的限制,直至明代,才开始大量用于民居等一般性建筑。中国传统砖依据颜色分为青砖和红砖,只有闽南沿海地区大量使用红砖,也称“红料”,其色彩鲜艳,铺贴形式多样,辨识性高。闽南红砖传统烧制技艺主要分布于晋江磁灶,其有“中国陶瓷重镇”的美誉,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之一。其境内丘陵起伏蕴含丰富的的高岭土资源,梅溪穿流而过,制陶历史可追溯至西晋武帝泰始元年。

▴晋江梧林传统村落

据《泉州瓦窑业调查纪要》载,1924年,李功藏重修泉州文庙时,拆下的红砖瓦上都印有“宋徽宗政和三年”(公元1113年)字样。可见,泉州建窑烧制红砖的历史可追溯至北宋徽宗,至今历时九百余年。王世懋《闽部疏》说泉州、漳州地区“民居皆俨似黄屋”,表明闽南明代建筑使用红砖已较为普遍。

闽南红砖传统烧制技艺主要位于磁灶瑶琼村,系磁灶镇传统陶瓷产业区。瑶琼,俗名窑顶,意为窑炉上方,可见瑶琼自古就有生产陶瓷砖瓦的历史。据述,民国时期磁灶瑶琼村便有瓦窑数座,皆为私人瓦窑,解放后瓦窑收归集体经营。当时有几大瓦窑区,一是沟头一带,二是瑶琼一带,三是官桥一带。由于社会经济发展以及建筑形式变化等因素影响,现代瓷砖逐渐替代了传统手工红砖成为主要的建筑材料,传统红砖瓦销量锐减,所以沟头和官桥的瓦窑群便逐渐减少生产直至停产。

磁灶瑶琼现存有烧制传统闽南红的窑炉2座,主要生产传统闽南特色建筑材料,包括福兴砖,泰兴砖,中兴砖,火佃砖,釉甓砖,釉面砖,红瓦等。一直坚持用传统工艺制作,手工釉面、手工装窑、柴火焙烧等。从制坯到成品砖出窑,前后大约需3个月时间。产品主要用于古建筑保护修缮或重建,以及具有闽南特色的市政工程等,例如晋江市五店市闽南传统街区保护开发项目,蔡氏古民居,泉州市区古街重建如涂门街、城西路、泉州迎宾馆、东湖公园、西湖公园,以及泉州地区传统民俗建筑如宗祠、寺庙,像少林寺,天后宫,龙山寺等。

▴晋江五店市


闽南红砖建筑是泉州古城悠久历史的见证,是闽南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重要载体之一,同时也是反映海峡两岸同根同源重要的代表性例证,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保护好闽南红砖传统制作工艺对闽南红砖文化的传承以及泉州古建筑的保护具有现实意义。


▴磁灶传统陶瓷民间收藏展馆

▴磁灶传统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


磁灶注重整合各特色村庄的有利空间建设传习场馆。在磁灶岭畔建设陶瓷文创工作室、陶艺体验基地和磁灶传统陶瓷民间收藏馆,面向社会义务开展传统制陶工艺教学活动;在磁灶苏垵建设苏垵“黑茶古”传承体验馆;在金交椅山窑址的泉州古代外销陶瓷博物馆设立“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传承基地;携手泉州职业技术大学设立“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传习所,设立通识教育公选课,并策划有关“磁灶窑”文化主题的参观、体验文化活动,多处场馆实现传承传播活动常态化,发展成学校学生的研学基地、社会单位开展主题活动的阵地。



陶艺文化进校园项目不断推进,磁灶苏垵小学、岭畔小学的陶艺兴趣班运作良好,并常态化开展青少年陶艺体验活动等;传承人入驻泉州职业技术大学“磁灶窑”陶瓷烧制技艺传习所教学,开设的通识公选课实现满员运作;策划生成的陶艺展示体验项目积极参加各级文化交流展示活动,以活态的传承传播方式推动“磁灶窑址”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



用好“千年陶瓷发源地”的优势,打响“磁灶窑”品牌,用好陶瓷文创、古窑址、陶瓷博物馆、陶艺体验基地等,开辟特色文化旅游路线,推出陶艺体验旅游项目,发展特色乡村旅游。


出窑啦!

-ENG-

参考资料:

《晋江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图录》2017年5月第1版

《大美晋江 晋江非物质文化遗产选萃》2015年3月第1版

晋江文化馆《【晋江市级】传统技艺——磁灶陶瓷雕塑技艺》

晋江文化馆《【晋江市级】传统技艺——闽南红砖传统烧制技艺》


来源:宝藏晋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红瓦炸釉正常吗(瓷砖掉釉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