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男童血小板405正常吗(7岁儿童血小板404正常么)7岁男童血小板405正常吗(7岁儿童血小板404正常么)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7岁男童血小板405正常吗(7岁儿童血小板404正常么)

7岁男童血小板405正常吗(7岁儿童血小板404正常么)

本文原载于《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年第6期

本文作者:李兆恺 黄淑芬 葛晓峰 江宏飞 王焱 戴翠莲

患者女性,43岁,主因\"反复心悸2年,加重13 h\"于2018年3月15日入院。2年前始患者无明显诱因反复心悸、出汗,持续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可自行缓解。近2个月感活动耐力下降。入院前13 h,患者于饱餐后再发心悸,伴心前区疼痛、大汗及呼吸困难,持续约10 min后自行缓解,每2 h左右上述症状发作一次。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及家族史,无烟酒嗜好,其母患有冠心病。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6.8 ℃,脉搏120次/min,呼吸26次/min,血压186/103 mmHg(1 mmHg=0.133 kPa),神清倦怠,焦躁状,高枕卧位;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性啰音;心率12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明显病理性杂音;腹平软,未见胃肠型及蠕动波,全腹无压痛、反跳痛,无肌紧张,墨菲征阴性,腹部叩诊呈鼓音,双肾区无叩击痛,肠鸣音无异常。

入院即刻查心电图(图1A):窦性心动过速,多导联T波倒置。实验室检查:N末端B型利钠肽原(NT-proBNP)3 367 ng/L,D-二聚体0.95 mol/L,高敏肌钙蛋白T 311 ng/L,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83.7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5.3 U/L,白细胞计数19.47×109/L,中性粒细胞计数16.39×109/L,血红蛋白116 g/L,血小板405×109/L。半小时后患者心悸症状消失,立即测血压90/68 mmHg,复查心电图(图1B):窦性心律,症状发作时倒置的T波直立或低平,QTc间期延长为533.6 ms。1 h后患者再次出现上述症状,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高侧壁、下壁、广泛前壁病理性Q波及T波倒置(图1C),血压升高至190/101 mmHg,予硝酸甘油含服后胸痛症状缓解不明显,约10 min后症状消失,血压降至正常范围。复查高敏肌钙蛋白T为265.8 ng/L,总蛋白79.58 g/L,白蛋白43.91 g/L,球蛋白35.67 g/L,丙氨酸氨基转移酶60.8 U/L,甘油三酯1.57 mmol/L,总胆固醇4.89 mmol/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35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67 mmol/L,载脂蛋白A1为1.02 g/L,肌酸激酶126.4 U/L,肌酸激酶同工酶25.3 mmol/L,尿素氮5.34 mmol/L,肌酐52.1 μmol/L,血钾3.63 mmol/L,同型半胱氨酸6.95 μmol/L,糖化血红蛋白5.6%,超敏C反应蛋白0.686 mg/L,甲状腺功能正常。床旁彩色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4 mm,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7 mm,室间隔厚度10.1 mm,左心室后壁厚度7.9 mm,左心室射血分数29%,左心室壁整体运动不协调,各室壁中段以下运动普遍性减弱,左心室心尖部相对变薄,圆隆,运动减弱。

图1 患者入院即刻、半小时后症状缓解及1 h后症状复发的心电图(1A为症状发作时,示窦性心律,心率104次/min,Ⅱ、Ⅲ、aVF、V2~6导联T波倒置,QTc间期480.7 ms;1B为症状缓解时,示窦性心律,心率90次/min,Ⅲ、aVF、V1~3导联T波直立,V4~6导联T波低平,QTc间期533.6 ms;1C为症状再发时,示窦性心律,心率136次/min,Ⅰ、Ⅱ、aVL、aVF、V3~6导联可见病理性Q波,ST段J点上抬,T波倒置,QT间期482 ms)

因患者反复出现阵发性心悸、血压升高、胸闷、气促及呼吸困难,肌钙蛋白升高,心电图胸前导联T波动态改变,结合超声心动图提示左心室心尖球囊样改变,不能除外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予负荷剂量阿司匹林及替格瑞洛后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左心室造影术,结果示冠状动脉起源正常,右冠优势型,左主干正常,左前降支正常,左回旋支正常,右冠状动脉正常,左心室心尖各壁运动消失,左心尖部室壁瘤形成。结合患者阵发性血压升高,骤升骤降,且心率增快等临床表现,查皮质醇:早8点335.2 nmol/L,下午4点491.3 nmol/L,晚12点389.6 nmol/L;血管紧张素Ⅱ立卧位分别为52.09及54.2 ng/L;肾素活性立卧位分别为0.971及1.550 μg·L-1·h-1;醛固酮立卧位分别为112.02及279.99 ng/L,结果均无异常。考虑嗜铬细胞瘤可能性大,查血多巴胺为27 ng/L(参考值0~100 ng/L),去甲肾上腺素6 392 ng/L(参考值0~600 ng/L),肾上腺素59.70 ng/L(参考值0~100 ng/L);肾上腺CT示右腹膜后肾上腺体部可见一直径约4.5 cm×3.9 cm占位,肿块与肾上腺分界欠清,CT值为22~41 HU,其内可见大片坏死灶(图2),考虑为肾上腺肿瘤。故诊断: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所致儿茶酚胺性心肌病;继发性高血压。入院后2 d,复查NT-proBNP升高至11 654 ng/L,心功能呈进行性受损,考虑稳定心功能后及早进行手术治疗。予缬沙坦80 mg每日1次,特拉唑嗪1 mg每日1次,螺内酯20 mg每日1次,呋塞米20 mg每日1次,曲美他嗪35 mg每日1次,辅酶Q10 10 mg每日1次,特拉唑嗪1 mg每日1次。入院第3天,患者血压波动明显缓解,增加特拉唑嗪剂量至2 mg每日1次,并加用盐酸阿罗洛尔5 mg每日1次,患者症状明显好转,无再发胸闷、气促、大汗等症状。拟转入泌尿外科行手术治疗,但患者拒绝手术,出院后继续服用上述药物。1个月后随访,超声心动图示左心室舒张末期直径为41 mm,左心室收缩末期直径为26 mm,左心室射血分数回升至68%。

图2 患者入院后肾上腺CT结果(可见右腹膜后占位,箭头所示)

讨论

嗜铬细胞瘤是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之一,起源于肾上腺髓质,并可分泌大量儿茶酚胺[1,2,3],临床表现为阵发性高血压,患病率为0.1%~0.6%[1],需通过测定血浆或尿儿茶酚胺水平明确诊断,可采用MRI或CT进行肿瘤灶定位。

该患者存在阵发性血压升高,有阵发性儿茶酚胺分泌增多的临床表现及证据,结合肾上腺CT定位诊断明确为嗜铬细胞瘤。此外,本病例还具有以下特点:(1)以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为主要表现,超声心动图及左心室造影均示室壁运动障碍,出现非单一血管支配范围心肌受损,但冠状动脉造影正常;(2)肌钙蛋白水平仅轻度升高,程度与室壁运动障碍范围及心电图累及范围不符,且心电图伴有QTc间期延长;(3)NT-proBNP水平进行性升高说明心肌损害加重,与肌钙蛋白升高程度不匹配。该患者临床表现符合应激性心肌病梅奥诊断标准[4],但考虑其症状为嗜铬细胞瘤引起的,故推测心肌损伤是由于嗜铬细胞瘤分泌儿茶酚胺所致。

应激性心肌病即心尖球形综合征,由情绪或生理应激触发,儿茶酚胺分泌升高以左心室收缩或舒张功能暂时异常为特征,数天或数周后心脏结构和功能可恢复正常[5,6]。

该患者心肌受损机制类似应激性心肌病,与阵发性大量儿茶酚胺分泌有关[5]。此类患者交感神经末端释放去甲肾上腺素显著增加,通过儿茶酚胺毒性作用、肾上腺素介导的损伤等,使心外膜和冠状动脉微血管收缩或痉挛,增加心脏负荷而致心肌损伤,与功能性的短暂的心尖部室壁瘤表现相似,但一般无反常运动。Pelliccia等[7]报道了一组以冠状动脉闭塞病变为诱因的应激性心肌病,当急诊再灌注治疗后,随访超声心动图异常在数天或数周内消失。另一项纳入欧洲和美国26个中心的应激性心肌病的观察性注册研究,经过10年随访发现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率为9.9%/病人年,死亡率为5.6%/病人年[8]。提示如不及早干预,应激性心肌病的临床预后并不乐观,而及时去除诱因和病因,可能改善患者临床预后。

该患者经药物保守治疗后症状好转,但因拒绝进一步手术治疗而缺乏直接病理诊断结果。但该患者不仅血清儿茶酚胺水平升高,且经肾上腺CT证实确实存在右侧肾上腺体部占位,结合临床特点、激素水平以及影像学所见,应考虑诊断嗜铬细胞瘤。对于此类拒绝手术的患者,还可根据条件选择完善如131I-间碘苄胺(MIBG)闪烁扫描、肾上腺MRI、生长抑素受体和PET显像等辅助检查对病灶进一步定位、定性以明确诊断。治疗方面,可在抗心力衰竭治疗的同时,予长效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联合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控制血压、改善心肌氧耗等。该患者经药物治疗后虽症状好转,左心室射血分数恢复,但最佳治疗方案仍是及早手术去除病因,否则儿茶酚胺所致的心肌损伤因素会持续存在,导致心功能进行性恶化,甚至心脏性猝死。

总之,嗜铬细胞瘤临床表现多样,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高血压急症等。其所致的应激性心肌病不仅需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鉴别,还需与重症心肌炎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心肌病如心肌淀粉样变性、致密化不全等鉴别。

利益冲突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

(参考文献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7岁男童血小板405正常吗(7岁儿童血小板404正常么)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