姐姐带弟弟吃饭正常吗(弟弟给姐姐做饭吃)姐姐带弟弟吃饭正常吗(弟弟给姐姐做饭吃)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姐姐带弟弟吃饭正常吗(弟弟给姐姐做饭吃)

姐姐带弟弟吃饭正常吗(弟弟给姐姐做饭吃)

暑假回了趟老家,看到12岁的侄女一天带着弟弟妹妹,偶尔看到她家大人,都是匆匆来去。好奇之下,问了她家情况,得知这个小姐姐不仅白天带弟弟妹妹,晚上还要给弟弟妹妹洗澡,照顾弟弟妹妹睡觉,不禁唏嘘:现在都2021年了,我们小时候姐姐带弟弟的生活还在重演吗?

1.婆婆和媳妇

当初是她奶奶,就是我大妈盼星星盼月亮一样,非要儿媳妇再生一个,生到孙子才罢休。大妈向来重男轻女,儿子受宠,女儿受骂。儿媳妇生两个姑娘,怀孕期间都受了很大的苦。我们都推断,她想要的孙子来了,肯定会捧在手心里,宠得不成样子。

没想到事实让人大跌眼镜。孙子的到来,她家确实喜庆了一阵子。可大妈并没有对儿媳妇更好,也没有抱着孙子炫耀,照样不做饭,只往地里跑。不下地的日子,就去别人家串门,或者去步行10里上街,晃个大半天才回来。

不过,孙子的待遇到底比前两个孙女好一点:享受了推车。两个孙女小时候,媳妇忙洗衣做饭之前,都是把孩子往邻居家一放,赶紧去忙乎。有了小推车,孙子也不用放别人家了,大人有事,就令大孙女带着小孙女,推着孙子,自己玩儿去。

大妈的儿子在广东打工,一年最多回来两次。三胎孙子生下来,饭是大伯做的,大妈洗个衣服,一路常听她发牢骚:“人多了衣裳也多,一洗就是一大篮子,累人。”

儿媳妇出了月子,负责三个孩子的吃喝拉撒。但凡孩子睡着,她就有做不完的事。遇到农忙,孩子放到别人家,也要去地里帮忙。

也就是儿媳妇老实,送两个女儿上学回来,放牛,除牛粪,割稻谷,掰玉米,再脏再累的活都咬牙干。村里人常说:要换个媳妇,早八百年都跑了,哪会呆得住!


俗话说,泥人也有三分土气。媳妇心里跟明镜似的,在家什么都做,是疼孩子,能忍耐。到忍不了的那一天,她就拍拍屁股走人了。她要走的理由,婆婆还没法阻拦:孩子大了,不用你喂不用你抱,我去挣钱,减轻家里的负担。

她深知婆婆的脾性,但凡有半分是为自己,都不会得到允许。只要提到挣钱,婆婆就喜咪咪。今年儿子3岁,被孩子捆绑好几年,媳妇太累了,再加上确实家庭负担重,她狠狠心,真去广东找老公了。

2.婆婆和公公

大妈和媳妇之间,没有婆媳争斗,只有大妈号令,媳妇服从。

媳妇不争不吵,只默默干活,到忍受不了的时候,远遁。

所以他们家表面看起来很和谐,大伯在中间居功至伟。


说起大伯,也是个可怜人,大妈一辈子把他拿捏得死死的。他身体好的时候,放牛耕地,洗衣做饭样样做。大妈不喜欢进厨房,宁愿在山上饿着不吃,也不愿早早回家。苦命的大伯在外面干活累到前胸贴后背,也只能把手头上的活干完了回家自己生火做饭。遇到大妈生气,他还得在暮色降临时,拎着衣服下河去洗。

尽管他对大妈无可奈何,可他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还是对儿媳妇尽力维护。儿媳妇怀孕时,大妈命令她跟大伯一起上山挖药材,大伯能做的,就是让儿媳妇在旁边歇着,他多做一点。大妈没遮拦训斥儿媳妇时,他会在旁边把战火引到自己身上:小英做得已经够好了,还要人家咋做?换个儿媳妇你骂试试?

大妈知道儿媳妇的脾性,才有恃无恐,在家为所欲为。但时代变了,村里别人家,大多都是当老的听小的,娶媳妇不容易,生怕对她不好,她一憋气抛下老小跑掉,媳妇地位很高。大妈也知道这一点,大伯劝她,她脸上下不来,心里还是听得进。

大伯也跟大妈分析:“儿子常年不在家,儿媳妇心软,看在孩子份上在才呆得住。你要对她太过分,人家真跑了,儿子回来跟你要媳妇,你拿什么交代?”


于是大妈松了口。看着媳妇确实在家任劳任怨像头黄牛,大发慈悲同意了她外出挣钱,毕竟在外面一个月4-5000块,比在家守着干活来钱快。

媳妇走了,孙子孙女谁带呢?大妈从来就没陪孙子睡过,她也不想夜里把屎把尿,看到12岁已经开始发育的大孙女,就有了主意。反正媳妇不在面前,她让孙女做什么都是应该的。

大伯干活时发生了意外,已经手脚麻木,没办法抱孩子,只能同意孙子给孙女带。他尽量做一些家务,比如一天三餐让孩子们吃饱,及时洗衣服,督促孙女做作业和做点能做的家务琐事。

为了这个家,大伯真的尽力了。年近70,他手脚不便,做不了太多事,可大妈还行,帮人摘茶除草,一天能挣100块。他在家做再琐碎的事,也心甘情愿。

3.留守儿童

妈妈走了,奶奶不管,爷爷力不从心,三姐弟成了可怜的留守儿童。

在农村,他们家并不穷。堂弟在外打工多年,又特别节约,一年少说也能存10万。他们早就在镇上买了一套带菜园的两层楼,去年打算在市里全款买房,后来被劝下。

况且,农村义务教育实行得很好,三个孩子从小学读完初中,一年也花不了几千块。对于他家来说,孩子的教育要到高中以上才算压力。

大伯虽然身体不好,可这几年,就算动手术住院,最多一次也才花了1万多,新农合还可以报销。他养的一群牛,卖了近10万。他家每年种很多稻谷玉米,花生黄豆,都能卖钱。老两口年年存钱,也没有成为儿女的拖累。

这样的家庭条件,即便儿媳妇什么都不做,单单陪伴三个孩子,也可以过得很好。

可到底让三个孩子成了早熟的留守儿童。

姐姐12岁,前两年有了弟弟,就已经开始学会独立。自己去河里洗自己的衣服,教妹妹写作业,照顾弟弟,不给大人们添麻烦。他们去哪里,大人们从来不问,但到了吃饭的时候孩子们没有自觉回来,免不了一顿责骂。被骂被打的,一定是姐姐,两个小的只会哭。

晚上吃过饭,姐姐要去洗碗,放水洗澡。她先给弟弟洗,然后再给自己和妹妹洗。自己去找三个人的换洗衣服,等准备好一切,再拿本故事书,读给弟弟妹妹听。

村里没有比她更懂事的孩子,可没有一个人真心羡慕。

嘴上都说:看人家晴晴,多么懂事,啥都会做,从来不让她奶奶说。

关起门来就是另一种说法:爹妈没在面前,奶奶只会吵,那三个娃子造业。现在哪家孩子还像晴晴一样?


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那是被环境所迫。现在这个年代,少有真正的穷人,孩子依然被迫懂事,是老一辈的家长用了从前的方法散养孩子。

农村现在已经变得很现代化了。网络村村通,老人们都用上智能手机,孩子们也用手机做作业,村里跟城里一样有垃圾分类,有新型厕所,还有专人打扫路面,更有人拍视频赚钱。可是,老一辈的观念并没有随时代的变化而改变。

他们不想承担责任的时候,就会说:我们那时候多造业,哪有这样享福?干活的时候孩子放在地里自己挖泥巴吃,一样长大了。又没让她们下地,天天在家玩,带下弟弟怎么了?把她养这么大,多少要帮忙做点事,不能光吃饭啊。


诚然,艰苦的年代,10多岁的孩子已经在家挣工分了。可几十年过去,经历了两代人的努力,不就是为了让下一代不要再重复以前的生活吗?

这是生活经历和认知导致的局限,也是两代人观念冲突的根本原因。

老一辈人用经验论养育第三代,第二代拼命努力想要摆脱老一辈带来的影响。成功的人,把孩子带在身边,未能挣扎成功的,无奈把孩子留给老一辈,即便知道他们在重复自己幼年的生活,也鞭长莫及,装作眼不见为净。

当然,这只是少部分现象。


个人以为,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尽量把孩子带在身边,无论带出去,还是在农村陪伴,都是当父母的责任。毕竟,在父母身边长大的孩子,得到足够的关爱,人生才没有缺憾。他们长大了,才不用感叹:幸福的人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姐姐带弟弟吃饭正常吗(弟弟给姐姐做饭吃)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