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产褥期母婴护理及保健(产褥期母婴的护理)正常产褥期母婴护理及保健(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正常产褥期母婴护理及保健(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正常产褥期母婴护理及保健(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产褥期:从胎盘娩出至产妇除乳腺外全身各器官恢复至非孕期状态的一段时期,一般为6周。

子宫:产褥期子宫变化最大。自胎盘娩出后的子宫状态逐渐恢复至非孕状态的过程,称为子宫复旧。胎盘娩出后,子宫收缩变得圆而硬,宫底在脐下一指。产后第1天,宫底平脐。产后10天子宫降入骨盆腔内。

月经:不哺乳产妇一般于产后6~10周恢复月经,哺乳产妇平均在产后4~6个月恢复排卵。哺乳妇女在月经恢复前也有受孕的可能。

初乳:产后7天内分泌的乳汁,初乳易于消化吸收。

过渡乳:产后7~14天分泌的乳汁。

成熟乳:产后14天以后分泌的乳汁,呈白色。

产褥期妇女的心理调适

1.依赖期 产后1~3天。在依赖期,丈夫及家人的关心帮助,医务人员的关心指导都极为重要。

2.依赖-独立期 产后3~14天。容易产生压抑,产妇可有哭泣等表现,及时的护理、指导和帮助能纠正这种压抑。

3.独立期 产后2周~1个月。新家庭形成并正常运作。

未母乳喂养的产妇或未做到及时有效的母乳喂养,通常于产后3~4天因乳房血管、淋巴管极度充盈可有发热,称为泌乳热,体温高达37.8~39℃,一般仅持续数小时,最多不超过16h,不属病态。

恶露含有血液、坏死蜕膜等组织经阴道排出,称为恶露。

(1)血性恶露:持续3~4天,子宫出血量逐渐减少。

(2)浆液恶露:持续10天左右。

(3)白色恶露:持续3周干净。

一般护理

1.环境:室温24~26℃,湿度为55%~60%,经常通风换气。

2.个人卫生:每天梳头刷牙,要勤用热水擦身或淋浴,勤换衣裤、会阴垫及床单等。

3.休息与活动:产后12小时内以卧床休息为主。早期下床活动可增强血液循环,促进子宫收缩、恶露排出、会阴伤口愈合,促进大小便排泄通畅,并可预防盆腔或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营养:正常分娩后稍事休息,产妇即可进食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少量多餐,汤汁类可促进乳汁分泌。

会阴护理:每日用0.02%碘伏液冲洗外阴两次,垫消毒会阴垫;水肿严重者局部可用50%硫酸镁湿热敷,每日2~3次,每次20分钟;如有侧切伤口,采取健侧卧位,勤换会阴垫。

因充盈的膀胱可影响子宫收缩,故产后4小时应排尿。

如有尿潴留,应积极处理。协助产妇坐起或下床小便、用温开水冲洗外阴或听流水声音诱导排尿反射,也可按摩膀胱,无效时,应导尿并留置导尿管。

健康教育

1.出院指导 产妇在出院前1天,护士应认真评估其护理孩子及自我护理的能力,若有疑问应及时指导,产后42天到医院随访。

2.性生活指导 产褥期不宜性生活,应在产后6周检查完毕,生殖系统复原,恢复性生活。

3.产后复查 告知产妇于分娩后6周进行复查。

1.纯母乳喂养指婴儿从出生至产后6个月,除给母乳外不给婴儿其他食品及饮料,包括水。母乳喂养可持续1~2年。

2.母婴同室指产后母婴24小时在一起,母婴分离不应超过1小时。

母乳喂养技巧指导

母亲可采取坐位或卧位,婴儿的头与身体呈一直线,脸对着乳房,鼻子对着乳头,婴儿身体紧贴母亲。

婴儿含接姿势:婴儿的下颌接触到乳房,将乳头和大部分乳晕都含在婴儿口内,下唇外翻。

乳头皲裂的护理

造成乳头皲裂的主要原因是婴儿含接姿势不良。

若症状较轻,可先喂健侧乳房,再喂患侧。喂奶结束时,母亲用食指轻轻向下按压婴儿下颌,避免在口腔负压情况下拉出乳头而引起局部疼痛或皮肤损伤。

严重的可将乳汁挤出收集在一个消毒容器内,用小勺喂哺婴儿,每3小时1次。

每次哺乳后,再挤出数滴后奶涂抹于皲裂的乳头、乳晕上,并将乳房暴露在新鲜的空气中,使乳头干燥,有利于伤口愈合。

乳房肿胀的护理

1.预防:分娩后马上吸吮,确保正确的含接姿势,做到充分有效地吸吮,鼓励按需哺乳。

2.处理:如果婴儿能吸吮应采取正确的含接姿势频繁喂养;若因乳房过度肿胀,婴儿无法吸吮时应将乳汁挤出喂哺婴儿。挤奶前先刺激射乳反射。可采用热敷、按摩、拍打等方法,然后再用手或吸奶器将乳汁挤出,每次挤奶时间一般为20~30分钟。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正常产褥期母婴护理及保健(产褥期母婴的护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