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的文本边距是多少(文本边距标准)正常的文本边距是多少(文本边距标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正常的文本边距是多少(文本边距标准)

正常的文本边距是多少(文本边距标准)

做書按:

大卫·皮尔森在《大英图书馆书籍史话》中写道:“如果书籍存在的理由纯粹是承载文本,那么他们的消亡指日可待。”以书为业的我们,看到此处不免心有不平,却又不知如何反驳。

在电子阅读泛滥的时代,人们选择纸质阅读的理由会是什么?而作为一门为阅读服务的艺术,书籍设计并不只是设计师的工作或审美呈现,同样关系到编辑的用心和读者的体验。

如何利用黄金视点?一本全是字的书如何充满设计感?想要图书实用与美感兼具,设计师和编辑需要考虑些什么?

9月7日,做書将邀请3次获封“世界最美的书”、10次荣膺“中国最美的书”的刘晓翔老师,为我们全面解析书籍设计,探讨改变阅读的设计。

“做書者说”也曾邀请刘老师,从页边距这一看似微不足道的设计元素谈起,向大家展现了文字与页面、文字与图片处理的思考逻辑。以下选摘讲座的精彩内容,一窥书籍设计的究竟。

ps:强烈建议码住收藏,不要错过文末的做書福利~

从一张羊皮到一本书

谈页边距,我首先想到的就有四点:页边距的历史、类型,功能,以及它跟审美的关系。所以这样的一个话题要讨论,我们可以把它作为一个起点来看待书和设计、文本和设计的关系。我就先从页边距的历史开始讲起。

页边距是自有书开始就有的,只不过它随着书籍制作的变化,在不断的演进之中。书也由手工制作,变成一种工业化的产品,现在我们手中拿到的,绝大部分不是正在美院展出的艺术家的手制书,而是工业成品。我从事的大部分工作,其实也是工业生产的书,这是一个大的前提。

这个图片是我在莱比锡国家图书馆拍摄的,它其实就是书的零点,一张薄薄的羊皮纸,就是一页。

有了页的概念之后,人们要开始往上面书写,记载自己的体会、感想和自己的研究所得。记载多了你就会想要装订,装订之后变成书籍。

为什么说书籍的页边距是在不断的变化之中?

是因为人的审美、书籍承担的内容在不断变化之中。

比如左边的图片,这是欧洲古典的书籍,是手工的,所有的文字都是抄写的。它有正文、有注释,文本体例相对来讲不太复杂。

走过了这个时代,到了右边古登堡时代之后,我们看到文本的体例又发生了变化,在正文之外又出现一种不亚于正文的体例。

不同的体例的变化就导致了页边距,或者说设计的变化,因为你要承载更多的内容。

这是现代欧洲的一本书籍,它的文本体例非常复杂。它并不是科学或其他类型的书,而是社科里边的传记类书籍。为什么会有这么复杂的文本,其实就是因为它的体例越来越多样。

为什么体例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我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比如说《论语》,孔子的几个弟子在整理师父思想的时候,也许就是这么薄薄的一本。但是后代的孔门弟子也好,其他人也好,不断地考证、修订,或者重新撰写它,这样就有很多主文本之后延伸出来的内容,就会导致文本体例的复杂化。

对于设计师来说呢,文本体例的变化,是我们要应对的主要问题。

这个图简要地说明了,页边距带给设计者和读者的心灵感受,和它相对越来越复杂的变化过程。

上边最左边,仅仅是一个页;到了第二个画面,你就看到有装订;到第三个开始出现比较原始的版心。

我三月份去瑞士,一座小城有一个建于公元三世纪的教皇用的图书馆,里面呈现了古登堡之前的各个阶段的书,如果我们从设计的角度去看待它的话,基本上可以说是一部完整的设计史。

那里面有刚刚开始出现版心的书籍,因为它是羊皮书,所以它拿很硬的类似于钢管的工具,压出一个粗糙的印子,在里面书写,那时候书写的行距大约是字高的四倍到五倍,我们今天看起来非常疏朗。

后来到中世纪的时候,人们不满足于在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做主版心,开始有了审美的需要。文艺复兴的很多作品相信在座的各位都接触过,它的特点是很多艺术家、建筑师都开始使用几何测量法来确定最佳的视觉效果。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上排的第四个画面,页边距开始变得宽窄不一。它和第三个有了明显区别——追求黄金视点方向。这是在五百年前发现的,黄金视点在那时候出现了。但是文本的体例又在不断地复杂,怎么办呢?于是开始出现了分栏。

所以说到页边距,它涉及的面真的是太广了,刚才那个画面也已经由最简单的页,变成现代处理复杂文本的体系。

点击报名刘晓翔老师的书籍设计课

规矩是死的,人是活的

再说说书的类型。因为书有很多类型,有艺术的、文学的、社科的、辞书、商业的,好多种类型,每一种的页边距也不尽相同。

艺术

我们先看艺术类的。这是我设计的一本书,它的页边距大家可以看到,似乎是很小。

但是它真的这么小吗?因为是艺术类的书,其实大家尽可以展开自己的想象,设计不是一个技术活,也是一个技术活,同时它也是最考验大家想象力的。

比如说这个页面,它的文本体系是复杂的,它是艺术类的书,它有主文,有辅文,有注释,有图片,有原注,我们就是顺序地把它排下来吗?还是说把各自的文本进行分析——主文什么样?辅文什么样?图注什么样?怎么去做它?它们各自的页边距在哪里?排完之后我们阅读的顺序有没有被打乱?

如果我们拿页边距去套它的话,主文的页边距大概是这里,这是主文,而且每个页面不是完全在同一个地方,它还可以根据字号、排列方式和周围的空间来确定。

辅文的页边距,它不固定在某一个固定的位置,我觉得这跟它的书籍类型是有关系的。

其实,中文的文本排列,也应该有各种各样的形态,但是呢,我们基本是段前空两字,一个自然段接一个自然段地排下去。中文就不能有丰富的表情?所以我觉得编辑或者说出版,不能完全拘泥于出版的规范。

什么是规范?我心里也有一套规范,我能读得懂,我能看上去美,这是设计的语言。很多语言非常有个性,虽然里面可能参杂着很多地方的俗语、俚语之类我们不太懂的东西,但那样不正是它的个性所在吗?不就是它的魅力吗?

这个话题不能多说,因为它可以探讨的话题太大了。艺术类的书籍有很多方式来构成它的页边距。它的文本、图片,所有的一切,包括留白、空间,都可以在里面游走。所以艺术类的书籍给我们提供了可以大刀阔斧地进行页边距实验的可能性

大家可以看到它的文本,不是固定到某一个固定的位置,甚至它每一栏的部分也不同,但是也并不影响大家去理解、去阅读。为什么呢?因为它有它内在的规矩在里面。

文学/社科

那么说第二个类型,比如说文学或社科的东西,这类书,我们怎么去做页边距,或者说怎么做设计呢?多少个字易读,多少行易读,什么样的文字易读,这是这一类书的重点。

这也是我现在正在做的一本书的目录,一个纯文本的书,里面几乎没有图片。这样的书,也被我们分成了三栏,因为目录不要排起来让它很呆板,也要让它有特点,有这本书的独特的气质。

我们可以想一想,如果一本书不独特,我在平板上可以读,我干嘛要买纸书呢?

所以,独特是我们设计师的主旨,其实也应该作为出版社的主旨。一本社科或文学的书,可能不会像艺术类的书一样进行页面大幅度的空间的改变,但是它就没有可设计的空间吗?还是有。

比如说这个页面,虽然每一级标题和大标题下的注都分的很清楚,但是大家会感觉到,它的页码的数字过大,它的灰度过重。

从传统的传递的层级来讲,它不对。因为传递的层级要讲究一二三四,读者先看到哪里,然后看到哪里,再看到哪里。所以从传递的层级来看它有问题。

那该怎么办呢?

把它灰度改变,页码调细,这样的画面看起来就比第一个舒适度高了很多。但是还有一个问题,这些被调细的页码,它的字号,我感觉偏大,也是影响我刚才说的一二三四的问题,所以再做精细的调整,就是把它的字号进一步调小。

这些可能和页边距没关系,但是它和读者读到这本书的阅读感受有直接的关系。我觉得如果能够把一二三四的顺位搞清楚,其实阅读美感、阅读连贯性基本上就不会有什么大问题。

像这一类书的页边距,通常会比较大,为什么?

上面这一类书,我们读它的时候,通常会在一个悠闲的地方,一杯咖啡,一杯红茶,一盏灯,静静地坐在那,所以那会儿目光不能大幅度跳跃,我要顺着这行轻松地把这个书读下来。如果这一类的书,把页边距调的很小,我想大家读它的心情就会很糟糕。所以页边距要符合阅读群体的需要

它要有足够的空间、足够的留白,一行字坚决不能超过三十个,二十六七个、二十七八个都可以。

怎么判断多少个字合适呢?看文本的体例。你文本的体例怎么样,有没有必要做更进一步的说明,就决定了你的字数。

比如说,二十七个字是容易分栏的,我可以分成三栏,二十五个字是容易分栏的。二十六个字呢?容不容易分栏?所以,分几栏一定要考虑到文本。你怎样去处理它,这也是设计师初级要考虑的问题。

比如说简单的文本,为什么是三栏呢?它的空间位置做了这样的改变,是随意改变的吗?不是,是成倍率进行的变化。

社科类的书也有很多掺杂了一些图片,这类书我觉得完全可以像艺术类的书一样处理,它没有固定的文本框的位置,我们可以用文本的排列来表现文本的内涵。

我们需要考虑一个问题:设计师是要做出炫酷或者复杂的设计?还是要把一个复杂的问题简单明了地呈现出来?这是做设计一直要思考的问题,我的工艺有没有必要采用,我的装订方式会对阅读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这都是我必须考虑的问题。

点击报名刘晓翔老师的书籍设计课

书籍是兼具实用和美学的设计

其实说了这么多,我觉得页边距还是一个难以说明白的话题。我说了这么长时间,只说了两点,一点是它的历史,它是怎么过来的,还有一点就是它的类型,那关于功能和审美,其实是很难说得清的。

大家可以看到,左边的文字显然会让你放慢阅读速度,因为它变成了一个一个的点,你读完这个点,跳到下一个点,你的视觉一定有间隔,这就放缓了阅读速度。

边距又大、排列又密的字,它的阅读速度就是适中的。所以页边距也好、字距、行距也好,都会对阅读产生影响。

阅读的时候视线流是怎么流动的呢?大家是怎么读的呢?会不会因为体块把视线流给破坏,导致阅读起来不方便呢?这一点是设计之初一定要考量的。

它的视线流是这样:这是一个案例,从这里把整个标题读完,你的目光会自然放到下面,然后看到检索码,再上去回到这里。

无论再复杂的设计,文本排列顺序再多,阅读的视线流一定要重视。如果不重视,读起来一定会感到困难。

前面讲到的艺术类的书籍,它的页边距的构成就是复杂的,这里面一定是包含了文本不同的体例处理,同时还有留白,既然有功能,有留白,那你肯定赋予了它审美。那至于美或是不美,每个人读起来的感受是不一样。

页边距的功能还可以被用来进行具体内容的分配。你看我做的新疆地图集,给了它很大的页边距,把它的边缘涂成了彩色。

新疆是有彩色的面貌,把彩色放在周边,彩色的书边可以进行分类,其实也赋予它一个功能。

这是我去年设计的一本关于汉字的书,这本书呢看起来蛮重的,但是它的构成是纯粹的现代设计的方式,我不能说是西方的,为什么?因为现在大家都这样做,它不再是西方的。

就像我们大家穿的衣服,你说是西方的?可能人家不认同,产地就是中国。但这种衣服的样式回到几百年前,我们有吗?长袍马褂,留着辫子,光头都不行,要留着辫子,所以它的整个构成方面应该是现代书的方式,它的页边距一直在变,比如说它的文本这一块,也就是说书稿这一块周围留白非常大,到了阅读这一块留白相对来说就小了点,这本书还不同于一般的阅读。

它可以由一本大书变成一本小书,它可以撕下来的部分,可以在像我们这样的空间布置一个书法展,也可以垫在纸张下面去临摹,所以一本书它有多功能。

刘晓翔

知名书籍设计师、国际平面设计联盟(AGI)成员、中国出版协会书籍设计艺术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刘晓翔工作室(XXL STUDIO)艺术总监、高等教育出版社编审、首席设计

个人作品

《由一个字到一本书 汉字排版》《11x16 XXL Studio》

这次的做書课程很荣幸邀请了刘晓翔老师担任课程讲师,如果你对设计感兴趣,请不要错过9月7日的书籍设计课。

一本书的诞生需要经过哪些步骤?

书籍设计如何改变我们的阅读方式?

怎样让自己的书拥有更吸引人的外表?

在文本内容相同的情况下,

好的设计,能为书籍售价带来多大的提升?

编辑与设计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才能共同创造出最满意的作品?

来这里,

探寻书籍设计的更多可能

9 月 7 日

做書课程-书籍设计课

知名书籍设计师

刘晓翔

书籍设计的一般美学

《改变阅读的设计》案例梳理

编辑与设计师如何进行有效沟通

做書课程 2019

书籍设计课

授 课 时 间

2019 年 9 月 7 日

9:30-12:30

14:30-17:30

课 程 地 点

北京东城区美术馆后街 77 号 77 文创园

本土一间

课 程 介 绍

编辑和设计师都值得上的书籍设计课

(点击了解)

报 名 方 式

点击小程序报名

课 程 咨 询

書桑微信:carewillkillthecat

做書福利

好的设计无处不在,你曾遇到过哪些惊为天人抑或爱不释手的书籍?欢迎留言分享。

做書将于8月30日中午12:00选择留言点赞数最多者赠送刘晓翔老师的《由一个字到一本书 汉字排版》一本。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正常的文本边距是多少(文本边距标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