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的健康饮食标准(人体健康饮食标准)正常人的健康饮食标准(人体健康饮食标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正常人的健康饮食标准(人体健康饮食标准)

正常人的健康饮食标准(人体健康饮食标准)

都说:「民以食为天」。

大家日子越过越滋润,现在不光讲究吃得饱,还要注重吃得好。食材、成分、配料表……都成了大家一饮一食关注的焦点。

就在今天上午,中国营养学会正式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这份被誉为中国人膳食宝典都有什么新变化?让我们先睹为快。

太长不看版

图片来源:《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2022版膳食宝塔 主要变化

1、强调全谷类

2、蔬果无变化

3、每周食用两次以上水产品

4、奶推荐量增至300-500克

5、盐进一步减量为<5克


01

食物多样,合理搭配

食物种类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每周25种以上。碳水化合物占50-60%,脂肪占20-30%,蛋白质占10-15%。

谷类是我们国人的主要食物,谷物是平衡膳食,增加免疫力的根本,也是合理搭配必须坚持的原则之一。此次更加强调膳食模式的整体性作用,突出合理搭配的重要性。


02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膳食指南强调,人从出生开始就应该保持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每周至少5天,累计1500分钟,每天至少6000步主动运动,每周2-3天抗阻力运动。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组织(IARC)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篇文章:通过检索超过1000篇研究论文,发现有充足证据表明脂肪超标与结肠癌、胃癌、肝癌等13种癌症的发生有关!


03

多吃蔬果、奶类、全谷、大豆

蔬菜每天大于300克,奶类由原来的每天300毫升提高到300-500毫升,大于500毫升要选脱脂奶。

农村也要注意新鲜蔬菜的摄入。从调查上看,不仅城市,农村也普遍存在蔬菜摄入量不足。


04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每天吃鱼类、禽类和瘦肉的总量应在120-200克以上,也就是每天3-4两,其中包括鸡蛋。目前我国国肉类摄入量过多,有脂肪和胆固醇摄入过量问题。

推荐每周2次鱼,一个鸡蛋,不弃蛋黄,少吃肥肉和熏肉、腊肉,熏肉腊肉增加肝癌风险。


05

少油、少盐、控糖限酒

酒的摄入量由原来的男性每天25克降为男女都是小于15克酒精。盐,从6克降为5克,降低盐摄入量对降低高血压、脑卒中、全因死亡率证据充足。目前,全国只有20%的居民,盐摄入量能达到这个标准。


06

规律进餐、足量饮水

我国居民能规律进餐每年比例呈现下降趋势,进餐不规律的行为可能增加超重肥胖、糖尿病的发生风险。

饮水量,男性为1700毫升,女性1500毫升,我国2/3居民饮水不足。饮水过少会降低认知能力和体能、增加泌尿系统疾病患病风险。但含糖饮料消费量呈上升趋势,过多摄入会增加龋齿、超重肥胖、2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发生风险。


07

会烹,会选,会看标签

膳食是需要设计和规划的,选择营养素密度高的。

在外就餐就要平衡选择。要会看标签,看营养成分表、营养声称,合理选择高“性价比”产品。学习烹饪,鼓励在家就餐,即便在外就餐也要会选,要求少盐、少盐、少油炸等,选购较健康的包装食品。


08

公筷分餐、杜绝浪费

坚持公筷公勺、分餐或份餐等卫生措施,避免食源性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对保障公共健康具有重要意义。珍惜食物,按需备餐,提倡分餐不浪费。


✅ ✅ ✅

吃饭这件“小”事儿,远比你想象的更重要。


慢性病不是一顿饭招来的,想要健康的体魄,一定要坚持健康的饮食习惯,否则,等待你的很有可能就是癌症。


像下面这些饮食雷区,几乎每个家庭都中招了,远离它们,就可以降低癌症风险。


❎ 吃的太烫

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布报告:饮用65℃以上的热饮,可能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风险。

超过 65℃ 的热饮可能会损伤覆盖在口腔和食道表面的粘膜,如果日积月累反复刺激,会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喝汤、热饮、吃东西之前,记得吹一吹,晾一晾。


❎ 吃发霉食物

有些人过惯了节俭的生活,常会把食物发霉的部分去掉,剩下的部分还会吃,但这样做对健康极为不利。

肉眼看到的霉斑只是一部分,霉菌产生的毒素可能已经遍布整个食物,即使去掉了发霉部分,内部的毒素却无法去除。

如果吃花生、坚果等食物时感觉发苦,赶快吐掉并漱口,别让黄曲霉素毁了你的健康。


❎ 吃的太油

吃太多油腻的食物容易发胖,而肥胖是诱发癌症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高温油炸的过程中,食物会产生致癌物质——丙烯酰胺。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丙烯酰胺为Ⅱ类致癌物。

油炸过的食物确实很香,但不要每次吃太多,更不要顿顿都吃。


总之,病从口入,要小心舌尖上的美味背后,也许就是癌症的陷阱。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正常人的健康饮食标准(人体健康饮食标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