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絮有塑料味和煤油味是怎么回事(棉絮有煤油味)棉絮有塑料味和煤油味是怎么回事(棉絮有煤油味)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棉絮有塑料味和煤油味是怎么回事(棉絮有煤油味)

棉絮有塑料味和煤油味是怎么回事(棉絮有煤油味)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老山战区,为了抗击越军、保护百姓,解放军战士们坚守在猫耳中战斗,那里的生活,严峻又艰险。

物资匮乏,水源不足,潮湿阴冷,蛇虫横行,逼仄的空间里连生存都十分艰辛,也因此患上了“烂裆”这样痛苦又难堪的皮肤病。

一群勇敢可爱的女军医的到来,给他们送去了温暖和健康,在这片荒凉又危险的区域里,上演着深受“烂裆”折磨的男战士和救死扶伤的女军医之间的动人故事。

01 、老山前线,坚守猫耳洞

对越自卫反击作战后,越军不甘失败,很快卷土重来,派兵攻占了我国边境的老山地区。边境区域的百姓们不堪其扰,痛苦万分。

边民们不敢回家,怕遇上越军;也不敢种地,怕被糟蹋;孩子们更是不敢上学读书。

大家为了避开凶狠的越军,只能悄悄躲藏进山洞中,过着艰辛的生活。

于是,中国派出英勇的解放军战士前来守护边防前线,他们来到这危险的土地,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和血汗。

而在这片老山地区,有着无数的猫耳洞,士兵们守在猫耳洞里狙击敌军

所谓猫耳洞,其实是一种非常普通的战地掩蔽工事,在战斗中运用普遍。猫耳洞由一米高拱形的半圆门构成,宽十公分,高度不等。

但是洞口十分狭小,常用野草和树枝等作隐蔽,因此不易被察觉。猫耳洞的主要功能是贮藏弹药和防御藏身。

而在老山区前线的战士们蜗居在猫耳洞中,活动领域很是逼仄,和地底生物过着相差无几的生活,完全凭借着惊人的意志和高度的使命感,顽强坚持着。

在猫耳洞驻守阵地的日子没日没夜,单调枯燥,少则三月,多则半年,只能靠杂志和小学课本解闷。

但有的阵地离敌军只有十几米,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以防越军的偷袭,每日提心吊胆地和敌军对峙,身心俱疲。

在越军中最难对付的便是越南特工,他们常常神出鬼没,踪迹难寻。趁人不备时就会扔下手雷到洞口,或是在雷雨天气偷偷爬到猫耳洞阵地附近,朝洞口开枪扫射偷袭。

老山地区

越南特工的行径十分龌龊,经常偷中国战士们放在洞外的粮食和物资。

更过分的是,在战斗时他们会把女人推出来,让失去丈夫的越南女人来充当挡箭牌,甚至不管她们是否有孩子。

处在这样难熬的险境中,即使是训练有素的中国士兵,内心也不免有些许动摇。

其中一位教导员鼓励道:

“因为流血的战场不允许我们把每个人的大小困难都解决好才去打仗,不允许我们在得到别人理解后才去冲杀,不允许我们等着把环境改善了才钻猫耳洞,环境和现实逼得我们记住两个字:自强!”

自强的解放军战士们在老山前线的猫耳洞里坚守着,将苦难咽入肚中,化作保家卫国的力量。

02 、环境恶劣,战士疾病频发

老山地区位于典型的热带丛林区域,气候变化多端,忽冷忽热,气温高时能达四十度以上,焦沙烂石;气温低时,寒气逼人。

降水量和蒸发量大,而且频发暴雨、山洪,雨季阴雨连绵,主峰上常年雨雾缭绕,空气湿度大,战士们的衣物都潮湿冷硬,盖的被子也都充满被潮气浸湿的霉味

更艰难的是,每逢下雨天,地势低洼的猫耳洞便会被雨水给灌满,深至十多公分,甚至能淹到战士们的脖子处。

狭小的猫耳洞里,水是难以退下的。最快也要十几个小时才能渐渐下去,时间长的话,得十几天。

但是,驻守的解放军战士也不能离岗,只能泡在水里。为了避免武器设备进水,他们只得把枪绑在肩头、将电台立在头顶。

肩被磨出了血,头被磨出了印。晚上睡觉才是最磨人的,在水里泡着难以入睡,或者好不容易睡着又被水给冲醒,因此,战士们形象的称之为“水牢”。

其中,条件最艰苦的是一号猫耳洞,它是一个三角形的构造,整体空间连三立方米都不到,最多只能容下两个裸体的小个子战士和一把短武器。

人在里面完全无法动弹,连吃喝拉撒都成问题,尽管如此,战士们也不得不坚守阵地。

日常猫耳洞中的生活也充满艰辛,里面夹杂着各种各样的气味,臭味、臊味、汗味、霉味、馊味、老鼠味、煤油味、烟味,刺鼻难耐。

刚来猫耳洞蹲岗的士兵都很难适应,一闻就想呕吐,连吃饭的胃口都没有。

稍微宽一点的猫耳洞还能在过道处放下煤油灯,旁边紧接着便是粮食,以及大量的罐头盒——里边装满大便,臭气熏天。

此外,洞里还有毒虫、硕鼠和蟒蛇等,有时身上爬过,或是被咬上一口,战士们也只能忍着。

熏人的蛇鼠药味让人寝食难安,而所谓的餐食,也只不过是压缩饼干和罐头一类的速食产品,既缺乏营养又食之无味。

虽然雨天使得猫耳洞中积聚了不少水,但偏偏猫耳洞中最缺的便是水。因为这雨水混合着尘土,经过沉淀后还是有一层黄泥,咽进口中有一种呛人的火药味。

平时,战士们都是趁着半夜敌军松懈之时跑去附近找水,老山的土地荒凉,水也不容易寻到,而洞内的空间又最多只能装下半缸水,所以,水是当时最紧缺的。

而且宝贵的水源又必须先给伤员、病员吃药和清洗伤口使用,其他战士不到饥渴万分之时都不会去碰喝的水,尽量省着喝。

哪怕供水量最多的时候,平均每人每天也只有2、3斤水,而这水还得用来做饭和煮浆糊面条,想要喝上一碗香气扑鼻的汤和粥几乎不可能。

在这恶劣的生存环境中,更不用说洗手、洗澡等个人卫生问题了,大家吃饭、战斗、挠痒等都是用沾满灰尘的脏手。

并且由于物资缺乏和空间有限,很多物品都是共用的,细菌和病毒极易传播开来。

因此,当时的士兵们经常因感染而患皮肤病,皮肤瘙痒、流脓、溃烂是普遍现象,即使涂上药也因环境限制也效果不佳。

03、 军医巡诊,“女神降临”

在这多种皮肤病里,又以“烂裆”最为流行。它的形成受内外因素影响,外因有气候和地域的限制,内因在于胯下裆内气血不畅,在正常情况下,是很少发生这种疾病的。

但在猫耳洞中,战士们吃的寒酸,住的磕碜,还时刻得保持警惕,精神高度紧张,长期食用压缩饼干和罐头,身体也缺乏免疫力,如此艰苦卓绝的条件,发生“烂裆”也不足为奇。

但是得了“烂裆”,就没有舒心日子可言了,从患病初期开始,便会坐立不安,睡觉也不安宁,只能如圆规一般叉开两腿,才能稍微好受一些。

如果一直坐着不动,裤头就会和皮肉粘在一起,裤子脱下来的时候,黏着的烂皮也会跟着被撕扯下来,肉里黄色的脓水和红色的血水也会一并流出。

而且越是烂的厉害的地方越是又痒又痛,难以忍受,便会不由自主的用手去抓挠,抓得表皮溃烂,血水直流,等慢慢结痂后,也就没有完好的皮了。

许多战士深受“烂裆”所害,有的皮肤溃烂蔓延至全身,伤口多达几十处,坑坑洼洼像是地图。

甚至用手抓挠也止不住瘙痒和疼痛,他们就利用墙壁摩擦溃烂处,还是不行就用烟头去烫或者用火去烧。

当了解到猫耳洞战士们的处境时,为了给他们进行治疗,许多战地救护队的女军医护士都主动要求去猫耳洞巡诊。

但领导和同事们都认为这太过危险,在老山战区里,埋藏着数不清的地雷,甚至越南特工会一不留神踩上他们自己布下的雷。

而且猫耳洞里的条件十分艰苦,对女生来说很难适应,但女军医们仍坚持前往,让战士们带病坚守阵地,忍受病痛的困扰,她们内心属实难安。

战地女护士日记

在前线的解放军战士,几乎都是二十出头的年轻小伙子。在电话里一听女军医们要来,惊喜之余也免不了担心她们受不住。

等女军医们真正到了,他们在这些花季女战士面前反而羞涩起来

对这些深受病痛折磨的驻守战士们而言,不惧困难、温柔善良的女军医们,无异于从天而降的女神,辗转在各个猫耳洞中,将他们从痛苦的泥潭里解救出来。

04、 羞于看病,“好姐姐”上线

在这些女军医中,最令战士们印象深刻的,是一位叫王晓华的女军医。

她出生于吉林,年少时便入伍参军,后来被分配去当了军医,当她提出要去前线救治士兵们时,遭到了医院领导的反对,考虑到她的安危,劝她留下。

因为去那里要经过一段被称作“生死线”的暴露地段,那是一条凶险的羊肠小道,不仅坡度陡峭,而且泥泞湿滑,还有随时触碰到地雷的危险。

但王晓华的坚持和决心感动了他们,最终同意了她前往。

尽管当时的王晓华已经有孩子,但还是决定舍小家为大家,将生死置之度外,义无反顾地奔赴老山区的猫耳洞为战士们治病。

在老山前线坚守猫耳洞的战士们,本来在听到女医生来为他们治疗的消息时,内心感动又欣喜。

可是“烂裆”这病生在比较敏感的部位,不太方便。

所以,即使“烂裆”严重,每天痛痒万分,但是一想到要在女医生面前治疗,都感到难为情起来。

他们不好意思脱下脏臭难闻的衣裤让王晓华看,只是自己要点药膏涂抹,坚决不让她诊治。

王晓华便温和耐心地对他们说道:“我是你们的大姐,怕什么?不看怎么能把病治好呢?”

除了给前线士兵治病疗伤,王晓华还常常以大姐的身份去安抚和鼓励战士们,用细致和温暖给他们力量。

有一个被她治好的战士出院时,感激地对她说:“王医生,让我叫你大姐吧,重上阵地后,我一定要打出个模样来!”

王晓华的到来感动了战士们,他们对她也十分依赖。

有一位小战士在书信里写道:爸妈,你们不用担心了,以前我害怕受伤或生病,但现在我不再怕了。因为现在有了一个好姐姐陪着我,这个姐姐会照顾好我的,我会勇敢冲锋,保家卫国。

为了尽力治疗每一位身患“烂裆”等皮肤病的战士,王晓华和她的战友冒着生命危险轮转各个阵地进行巡诊。

甚至不顾生死去了很多离敌人阵地近在咫尺的猫耳洞。她们用了整整两天时间,为战士们送去了治病疗伤的药品,也把大姐对弟弟的关爱,送到了他们的心中。

于凤是老山前线巡诊的骨干女医之一,她虽然年纪尚小,但医术高超,技艺精湛,多次前往老山阵地巡诊。

巡诊中,于凤眼见猫耳洞里赤身裸体坚守阵地,但却不幸身患湿疹,还饱受“烂裆”煎熬的士兵时,她心底一阵揪心的疼。

并且此时的于凤也只不过是个十来岁的小姑娘,但却丝毫不感到羞怯,认真细致地查看战士们的伤情和病情,为他们治疗解忧。

还温和地告诉他们不要紧张害怕,安慰和成熟冷静得反倒像是他们的姐姐一般。

在老山救护队员中,还有一位叫李昆兰的女卫生员,来到老山后,见到驻守阵地的猫耳洞战士,她为他们的坚强和毅力所打动,很是惊讶、钦佩。

尽管猫耳洞环境阴冷、潮湿、狭小、黑暗,但战士们却乐观开朗,即使一个个蓬头垢面,却神采飞扬,他们的勇敢和顽强触动了她的内心。

李昆兰细心照料着猫耳洞的伤病战士们,不光耐心地为行动不便的战士们喂水喂饭、洗脸擦身,还给他们读报讲故事,给予他们精神鼓励,她还不惧危险冒死从前线抢救了一个个伤员。

面对“烂裆”却羞于治疗的战士们,她温柔地笑着劝说,打消他们的顾虑。战士们十分感动,亲切地称她为“猫耳洞人的知心大姐”。

05、 结语

如果现在去猫耳洞遗址走访,你会看到,每个猫耳洞前都有一副对联,“大洞小洞猫耳洞,洞洞卧虎藏龙;步枪机枪冲锋枪,枪枪怒火满腔”,横批是“严阵以待”。

哪怕环境再困难,前方再危险,为抗击敌军,中华儿女们都会坚守阵地、勇敢战斗,化苦难为荣光。

这群可歌可泣的男兵女医们用血汗和青春守护了祖国的安全,换来了人民的幸福。虽然猫耳洞已成过去,但在这里发生的故事仍在被传颂。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棉絮有塑料味和煤油味是怎么回事(棉絮有煤油味)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