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死后后事都没了是怎么回事(人死后就没了)人死后后事都没了是怎么回事(人死后就没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人死后后事都没了是怎么回事(人死后就没了)

人死后后事都没了是怎么回事(人死后就没了)

过去,农村有人去世的时候,大家都去帮忙,而现在为什么年轻人不愿意去帮忙呢?看完下面4点原因分析,你觉得哪一条最有可能?


丧葬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对祖先的敬畏,有对孝道的坚持,有对传统习俗的尊崇。红白喜事,死者为大。过去,如果农村里有一个老人去世,最先赶到的除了自己家人外,就是村里的邻居。他们需要帮忙处理后事,通知逝者的亲朋好友前来吊唁,要张罗所有人的饭食。

所以说,过去农村死一个人,就是全村人的大事儿,不管男女老少都会帮忙。也正是这种传统,坚持,才能形成守望相助,互帮互助的精神。但是到了现在,这种乡村习俗似乎正在消失,如果村里死了人,帮忙的还是那些上了年纪的老人,年轻人根本不愿意伸手,这是为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聊一聊这个话题。


第一,年轻人无从下手

这是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农村确实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在人口大量流动的情况下,农村传统文化遭到了破坏,稳定的社会结构也不复存在。

如今农村的年轻人,几乎没有多少人对历史习俗有所了解掌握,很多事情他们都插不上手,帮不上忙,只能站在一边。尤其是像老人去世这样的白事,不能有一点马虎和错误,必须郑重其事。

现在村里死了人这些事情大多还是上了年纪的老人在主持,年轻人根本插不上手,最多也就帮帮忙打打下手,买买菜,打打电话。那这种情况到以后会愈演愈烈,因为新一代的年轻人,接触到这些东西的机会更少,大部分习俗和传承会断掉。


第二,年轻人都在城里

中国有近3亿农民在外打工,其中80年代以后出生的人就占了一半。还有很多90后00后在外面读书学习,这些人常年不会回到农村。

如果村里面有人去世了,除了是自家亲戚,可能回农村老家吊唁以外,其他的乡邻去世,主要由还在农村生活的长辈去处理,年轻人不会回老家。

一方面是工作太忙,没有时间,另一方面就是回老家也不知道干什么。这是农村人口向城市流动带来的必然结果,去看看现在农村举办的宴席,就知道参加的人越来越少,冷席的现象越来越严重。


第三,年轻人不愿意参加

在我国农村中,遇到老人去世,会举办各种各样的仪式,来进行祭祀悼念活动。说得好是民间传统习俗,说得不好是封建迷信。农村四五十岁年纪的中老年群体,目前对这些习俗非常看重。

因为他们从小就受到这种文化的影响,已经根深蒂固。但是年轻人却不一样,尤其是90年代以后出生的农村人。

90年代以后,农村的经济条件有了很大改变。那时候的小孩子,基本都节省了较高文化教育,很多都是高中以上毕业,大部分人进城读了大学,在城市里面工作生活。

他们的文化观念和生活习惯与农村传统习俗有着明显的隔离,甚至会产生碰撞。因此,当农村老人去世后,他们不是选择去帮忙,而是选择远远避开,也不难理解。


第四,农村空心化严重

上面三个原因,都和年轻农民自身有的一些关联,但是第4点,才是最根本的原因。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外出打工,人口从农村向城市转移是不可逆转的潮流。有一些先富起来的农民,把户口迁到了城里,买房定居,变成了城市人。

一家老小都进了城,几乎不会回老家。这种情况在农村非常普遍,导致农村常住人口大量流失,许多房子都处于空闲状态,门前的野草都有一人多高,根本就没人住。

在这种情况下,农村人去世之后,他们基本上不会选择回老家。哪怕是必须要回去,往往也仅限于与农村关系更紧密的老人,年轻人就不会再回去了。

等到这些老人上了年纪,行动不便或者去世之后,那些搬到城里生活的农村人,与农村最后的一段联系都被隔断了。农村空心化状态严重,直接导致常住人口太少,村里有人去世,想找帮忙的年轻人都找不到。


总的来说,这是农村发展变化的结果,以后传统习俗会逐步消失,取而代之的是新风尚新习俗。大家对此怎么看的?在下面留言说说你的观点。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人死后后事都没了是怎么回事(人死后就没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