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话一直很重是怎么回事(说话有点重了)说话一直很重是怎么回事(说话有点重了)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说话一直很重是怎么回事(说话有点重了)

说话一直很重是怎么回事(说话有点重了)

聊天不仅仅是一种交流,更能体现出一个人的内在修养。有些人说话慢慢吞吞,使人听之昏昏欲睡;有些人说话干脆利落,如竹筒倒豆子一般;有些人说话高亢铿锵,催人奋发;有些人说话抑扬顿挫,犹如连绵起伏的群山,时高时低,引人入胜……所以,同样的内容,用不同的节奏和语调说出来,就会产生大相径庭的效果。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的《礼记》中说:“节奏,谓或作或止。作则奏之,止则节之。”还谈道,“言语之美,穆穆皇皇。穆穆者,教以和;皇皇者,正而美”。那些说话吞吞吐吐,没有任何节奏感可言的人,很少能够打动别人。只有会把握说话节奏的人,才是拥有高情商、高口才的人。

摩契斯卡夫人是波兰家喻户晓的女演员。一次她到美国去演讲,有位观众请求她用波兰语演讲,于是她站起来,开始用流畅的波兰语念出台词。

摩契斯卡夫人一开口就牢牢地吸引住了台下的观众,她的演讲非常流畅,语调抑扬顿挫,虽然人们都不了解其意义,但听众仍听得如痴如醉。

在演讲过程中,她的语调时而高昂时而低沉,最后在哀思如潮、悲怆万分之时结束,台下的观众鸦雀无声,同她一样沉浸在悲伤之中。

突然,一阵不合时宜的爆笑声从人群中传了出来,人们纷纷侧目,发现笑声来自摩契斯卡夫人的丈夫、波兰的摩契斯卡伯爵。原来摩契斯卡夫人刚刚用波兰语背诵的是数学公式。

由于地域的不同,不同河流中的水有急有缓、有多有少,同理,说话的节奏也应一样,有快有慢,有繁有简。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说话不注意节奏和语调,不管说什么话,速度相同,语调一致,听起来让人昏昏欲睡。

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举行了一次国会议员的竞选大会。当时最引人注目的一对竞选对手是士兵约翰和将军陶克。这显然不是一个重量之间的竞争。前者初出茅庐、默默无闻,后者战功卓著、威名赫赫。几手所有人都认为约翰不是陶克的对手,都劝说约输退出竞选,但约偏不肯放弃。

竞选开始了,士兵约翰和将军陶克分别发表演讲。

陶克的演讲自信满满,他说:“同胞们,你们还记得吗?17年前的那天晚上,我带兵与敌人浴血奋战,在荒山野岭中露宿了一个晚上,如果大家没有忘记那次艰苦卓绝的战斗,请在选举中,也不要忘记那个吃尽苦头而屡建战功的人。”

人们当然记得那场著名的战役,于是纷纷把掌声送给了陶克将军。

轮到约翰演讲了,只见他不慌不忙地走上台去,用抑扬顿挫的语调说:“我和大家一样,都对那场战斗记忆犹新。很巧的是,我还是那场战斗的参与者,不过我只是一个普通的士兵。那天晚上,我穿着单薄的衣服,和战友们苦守阵地,与敌人进行殊死搏斗,很多战友都在我面前倒下了,这真是一将功成万骨枯啊!当我们在前线浴血奋斗时,陶克将军却在帐篷里睡大觉,而且我们还要分出兵力在他身边站岗放哨,保卫他的安全。今日我能够站在这里讲话,我充分相信诸位的判断力,会做出明智的选择。”

竞选的结果是,约翰胜利了。他的功劳虽然不如陶克大,但他巧妙地利用陶克将军所创立的话题和气氛,让观众随着自己的节奏开始思考。他让观众明白:将军虽然很辛苦,但毕竟还可以在丛林中安睡,而战士则不能休息,一直站岗保卫他。约翰的演讲迎合了观众们的心理,于是他战胜了陶克,当选为国会议员。

说话要有节奏,该快的时候快,该慢的时候慢,有规律地调整,才会有逻辑性,才能使谈话双方激发出灵感的火花。

俗话说:“咬字千斤重,听者自动容。”说话的节奏不同,给听众的感觉也不同。激昂顿挫的语调使人清醒,快急的语速使人激动、紧张,低沉、悲怆的语气叫人沉思、难过。所以,在说话时,一定要注意恰当地运用说话的节奏,把自己的情感完整地表达出来。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说话一直很重是怎么回事(说话有点重了)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