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出来又苦又酸是怎么回事(吐出来又酸又苦咋回事)吐出来又苦又酸是怎么回事(吐出来又酸又苦咋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吐出来又苦又酸是怎么回事(吐出来又酸又苦咋回事)

吐出来又苦又酸是怎么回事(吐出来又酸又苦咋回事)

吴茱萸善入肝经,散肝寒,疏肝郁,降肝滞,是治疗肝寒气滞诸痛的要药。

大家看,肝经不单局限于胸胁,上至巅顶,下至足底,肝经都可以通达到。经络所过,主治所及。经脉延伸到的地方出现的寒气瘀滞疼痛,吴茱萸通过暖肝寒,配伍适当的药物都可以把局部的瘀塞通开,疼痛解除。

第一,肝寒头痛。

《伤寒论》里讲厥阴头痛,厥阴肝经受寒头痛,病人脉象偏迟,舌苔偏白,容易伴随干呕吐涎沫,这是肝寒犯胃的表现。肝为五脏六腑之贼,肝经寒凝,阳气不能条达,往往会导致浊阴降不下去。所以仲景说,干呕吐涎沫、头痛者,吴茱萸汤主之。

故在临床上,我们要抓住三点,一点是干呕吐涎,一点是头痛,一点是脉迟、苔白。这三点就像确定一个平面一样,能够确定一个证型。

吴茱萸配生姜,暖肝温胃,散寒止呕,加进人参、大枣,照顾中焦。这样肝经寒得散,脾胃虚得补,中焦升降恢复,四维肢末、巅顶恢复如故。往往这种头痛,食生冷或者紧张后会加重,这都提示肝寒胃滞,应该暖肝温胃。

第二是咽喉、食管、胃。临床上经常碰到病人呕吐吞酸,往往用瓦楞子、海螵蛸等制酸,发现见病治病效果不太理想,这时必须要从五脏论治。

如果病人肠道有积,便秘,把积滞通开,酸水就下来了。所以有时用麻子仁丸也能治好病人的胃中泛酸。中医就是这样,治便秘之药可以做压酸之用,并不是说这药能够中和胃酸,而是因为阳明通降,酸水莫不随之而降。下面没有堵塞,浊阴自然不上泛。这正是中医教大家见病要思源、要多问为什么的道理。

疾病的表现常常未必是病根,所以很多泛酸,浊阴不降,其实都是下面肠腑堵塞。而另外一种泛酸,也不能全治胃,要治肝,为什么呢?因为病人左关脉弦硬,明显肝郁化火,右路肺胃脉亢盛不降,明显浊火反弹。

再问病人,是不是经常生气啊?他经常会点点头。然后再问胸肋是不是有胀闷感?平时是不是容易有口苦?病人一点头,你就知道这是中医所谓的肝胃不和,不是单纯性胃气不降导致的泛酸。这种反流性食管炎、胃炎,不能只治胃肠,而忽视治肝,因为病人经常吃压气饭,经常纠结计较,容易紧张不安,情绪波动厉害,这都是肝气郁结、郁滞化火之象。

肝气郁滞则肋痛,郁滞化火则口苦,木来克土,则胃气不降,呕吐吞酸。这时你用两味药就管住了,就是朱丹溪的左金丸,用黄连配吴茱萸,辛开苦降,解决中焦肝胃堵塞的症状。既有吴茱萸辛开肝部、胸肋部郁结,又有黄连相配,帮忙苦降胆胃浊火,这样肋部气机打开,酸水就降下来了。所以这组药对堪称肝胃不和、口苦吞酸的黄金药对。

如果病人呕吐厉害,那你还可以加进半夏、生姜。因这两味药最善于打开阳明胃肠下行的通道,所以仲景在《伤寒论》里说,诸呕吐,谷不得下,小半夏汤主之。而小半夏汤就是半夏配生姜

看到一个呕吐吞酸,既要看到胃气不降,又要看到肝气不条达,只有以脏腑相关的眼光去思量疾病,才能够考虑周全,治病求本。所以才能够用吴茱萸配黄连,辛散疏肝解郁,苦泄止酸降逆,以条达这个圆运动升降的气机。这样使酸水能够循常道而下,反酸不治自愈。

#健康真探社##健康科普排位赛##中医#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吐出来又苦又酸是怎么回事(吐出来又酸又苦咋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