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支付有风险是怎么回事(拼多多支付有风险吗)拼多多支付有风险是怎么回事(拼多多支付有风险吗)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拼多多支付有风险是怎么回事(拼多多支付有风险吗)

拼多多支付有风险是怎么回事(拼多多支付有风险吗)

↑ 是新朋友吗?先关注我哦 ~

在上次的文章中关于拼多多模式的探讨基本上是不那么支持的和认可的,也收到了一条很有见解的评论,深度分析|家喻户晓的拼多多能颠覆阿里和京东吗?带你揭晓(点击即可阅读)

那么今天我们来讨论一下拼多多的长期风险是什么?拼多多真的有那么不堪吗?它的价值在哪?为什么资本那么青睐拼多多?你看好拼多多吗?(看完再回答)

其实很多人对拼多多的未来同样抱以期待,并希望野蛮生长后承担起商业生态共建者的角色。

目前,不能回避的现实是:拼多多的成长空间主要来自于阿里和京东品牌升级留下的尾部商家流量真空。

在2016年阿里提出了新零售战略,向线下寻找流量,阿里内部某种程度上边缘化了淘宝和聚划算,而京东由于刘强东个人的问题带来品牌影响很大,这带给拼多多崛起良好的战略环境。这就说明拼多多一部分“肥水”从阿里和京东生态引入,但是否有护城河成了下一个重要问题。

一位强烈看好拼多多的华尔街投行高管是黄铮的粉丝。也许因为熟识黄铮的缘故,对于拼多多代表的价值视角非常欣赏。

“拼多多是投资人最喜欢的公司,因为打法犀利,迅速创造财富效应,根本不需要等待。逻辑也很清楚,就是在中国三五线城市的下沉市场机会,看中的就是大市场的长尾效应”。

“便宜就是王道”和“下沉市场机会”从资本看来确实是非常性感的。

一位从腾讯被挖到拼多多的高级技术经理的眼中:拼多多的成就是比996更高强度的拼搏换来的。

据他所言,他就是之前拼多多用了3倍的价钱从腾讯挖走了技术骨干之一,这些人中很多人在腾讯都是好吃好喝,去拼多多搏的就是彻底的财务自由。去了之后,很多人在高强度的工作面前傻眼了:“大部分人都高于腾讯的工作量”。

这位拼多多的奋斗者感受到的是公司充满进取心的一面,侧面也验证了拼多多的技术人才是国内一流的。据一位快手的工程师描述,他们很多同事买手机都在拼多多,2600块钱的手机,拼多多全平台最低2100元,很多程序员因为这个看好和加入拼多多。

从访谈中十几位诸多此类欣赏者的评论中,我们也可以总结几点拼多多已经存在的竞争优势:

第一, 拼多多有中国顶级的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加持

无论是段永平还是丁磊,王卫还是孙彤宇,这些人对于创业的经验,某种程度上影响了黄铮和团队的战略定位,这让拼多多起步就坚定的通过打价格战获得一席之地,这方面没有任何怀疑,直接指向三到五线城市和农村的下沉市场。所以,在资本和战略上,拼多多是异常清晰和坚定的;

第二, 拼多多确实存在很强的低成本流量创造能力

和阿里、京东系电商最大的区别就是拼团、游戏等对流量的承载,虽然目前这个流量主要是在低消费人群,比如农村的家庭主妇,或者城市里的中低收入人群,但拼多多上占便宜的心态趋势,免费玩过去开心网上小游戏等驱动,足以让他们带动拼多多的用户粘性和购买流量。

调研中我们发现很多农村的家庭主妇都很喜欢在拼多多上免费玩类似之前开心网农场偷菜的游戏,并乐此不疲的拼团淘便宜货,碰运气。这方面拼多多确实接地气,但转化率效率有待提高;

第三, 拼多多品牌上升通道会出现用户增量红利

正在通过低价买茅台,低价买苹果手机等方式吸引城市用户。在中国经济换挡进入了低增长时机,在新冠疫情带来的线下人流下降和人的空闲时间增加的双重利好下,拼多多不断的向上获取中高端用户,估计拼多多在二季度的用户数据会好于一季度,因为品牌大战和引发的社会争论确实有利于吸引很多价格更敏感的人,拼多多由此存在因为经济下行带来的消费降级趋势;

第四, 拼多多创始人黄铮和团队的领导力存在巨大的成长空间。

这一点并非认为其年轻不成熟,因为电商公司运营本身必须高强度的管理投入,需要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组织,阿里和京东甚至腾讯、字节跳动都是靠年轻人拼搏出来的。有理由认为拼多多的团队非常年轻,对于长期的创新更有战斗力。

就像业内一位技术人员评论的:“拼多多的APP产品真的非常棒!我个人认为做的比淘宝好!”可见,对比马云和马化腾这些如日中天的互联网大佬,投资者和资本市场都对黄铮、张一鸣、王兴等少壮派充满期待。

单纯从生意的角度看,拼多多的竞争力是客观存在的,价值也必然存在。很多人认可拼多多是从发现身边人使用开始,很多人因为廉价满足自身需求提高了拼多多的NPS推荐值。

但拼多多的创新能力,特别是大格局创新能力还没有获得充分证明,就有媒体高管批评说:“拼多多的商业模式本质上没有创新,京东的创新是弥补了亚马逊在美国市场没有机会做物流的遗憾,阿里的创新当然是首先构建了超级电商生态系统,而拼多多根本没有这个级别的创新,只是更善于玩便宜货流量分发”。

下图我们可以更详细的分析拼多多战略的优势与劣势:

总体看,拼多多表达的所谓“颠覆式“战略逻辑来自游戏的导流和沉迷付费思维,用这个来做本质是服务性的电商平台,但这是打法,不是战略创新,目前还没有迹象证明了“养人玩、买东西”是高效率的。

真实一面:拼多多力求构建以消灭品牌,形成F2C(工厂到消费者)的中央生产帝国,根本的核心战略支撑点是流量池,这也被很多人认为是电商行业的中心思想。

逻辑循环是通过“低价促销”吸引用户,并通过站内社交和站内游戏沉淀用户成为生态参与者;之后通过“用户运营”的方式通过AI推荐等提高用户的ARPU值,这是游戏思维;再之后进入“商家谈判”环节,绑定用户后和生产商谈判,盘活低端产能;最后就是最后通过巨大的交易流水形成“现金流霸权”,在品牌商家和自身控制产能上挖掘利润。

而拼多多的战略思想也很清晰,主要包括:

“低价为王”:拼多多是线上版沃尔玛模式,靠竞价模式驱动商家提供廉价产品,廉价是其战略的核心;“流量权威”: 拼多多表面上看流量由拼团价格决定,实际比阿里、京东有更强的主导性;品牌批斗:相对于唯品会对品牌尾货的品牌价值挖掘,拼多多是彻底的消灭品牌理念执行者,所以每次批斗茅台、苹果、特斯拉,拼多多都获得了很多掌声。掌控工厂:拼多多最终状态应该是垄断工厂生产力,形成自身统购统销的低价超级生产平台;现金流价值链:因此维持低毛利,拼多多模式唯一合法性体现在现金流的持续扩张。

这些战略逻辑,由于让缺少议价能力弱的消费者确实受益,所以得到了中低端消费者拥护,也因为鼓励品牌竞争中弱势的生产商大规模生产,而成为了独树一帜的定位,或许也因为对于盗版书等品类不合规生产者等相对宽容,获得了蓬勃的生机。

但回到数据:从阿里、京东公布的数据来看,今年618期间,两巨头来自下沉市场的订单数量同比分别增长了176%、122%。“三国争霸”下沉市场的局面下,就是说下沉渠道是一个战略先后的问题,拼多多的先发优势还很难构成护城河。这是拼多多最真实的风险。

横向看行业趋势:拼多多和阿里、京东对比,未来的演化趋势阿里更多的是支撑品牌化商家,京东也支撑品牌商家的差异化提供物流等更立体服务,而拼多多主要的战场应该在生产型无品牌商家。所以,它的战略逻辑简单说依然会是捆绑消费者挑战商家利润和消灭品牌

从长期主义思维来看:拼多多有必要从追求流量、定价权和垄断的传统电商打法中跳出来,真正从一家渠道公司进化为一个产业科技生态型公司,这就需要有重新定义电商行业“端到端”链条的能力,并且重塑战略控制点,或者是对高品质工厂的生产力把控,或者是通过亚微信、抖音模式构建社交化生态,或者是形成性价比品牌孵化的生态机制,但无论如何不能继续在性价比、渠道上去挖掘边际收益递减的打法优势。

回顾更广阔的历史和社会维度,商业渠道的良性发展将深深影响一个国家的工商业健康状态。

17世纪英国女王许可的不列颠东印度公司,同样是由一群有创业心和有影响力的商人所组成,这些人在英国大多拥有爵位和名望。他们从英国皇家获得对东印度的15年的贸易专利许可后,最开始贸易的方式与印度、东南亚和中国做生意,之后借助资本、工业化能力和政治庇护搞产品倾销摧毁了印度和中国的棉纺织业,后期却长时间形成了高价垄断格局,至今印度的工业基础由于当初英联邦的倾销和掠夺都留有痕迹,这些代表着名望的商人最终选择了鸦片生意。倾销、垄断长期看注定不会让消费者和国家受益。

而在东方国家近百年的商业发展中,我们的进步的主旋律还是需要发展世界性品牌

2015 年,中国经济规模就已是全球第一。但中国品牌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力却和它的经济超级大国地位极不匹配。就以全球知名品牌咨询公司 Interbrand 在 2019 年发布的最新“最佳全球百强品牌(Best Global Brands 2019) 为例,美国则贡献了全球百强榜中的 51 个品牌,就是和日韩相比,中国的全球品牌劣势也很显著。日本榜上占有 7 席,其中两个跻身 Top 25 (丰田和本田),韩国上榜 3 席,中国只有华为一家。归根到底,中国商业的成功需要更多的特斯拉、丰田这样的全球性超级品牌,而不需要更多痴迷于“斗品牌”的拼多多。

期待拼多多重新审视作为商业生态破坏者的“丛林法则”,拥有正直和悲悯的责任感,期待黄铮的反思和蜕变。

声明:素材与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处理。

更多企业经营管理干货欢迎关注@企业经营指导,一个正在努力成长的小号且坚持分享企业经营管理干货!点个关注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拼多多支付有风险是怎么回事(拼多多支付有风险吗)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