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己想打自己手板是怎么回事(自己打自己手板用什么打)自己想打自己手板是怎么回事(自己打自己手板用什么打)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自己想打自己手板是怎么回事(自己打自己手板用什么打)

自己想打自己手板是怎么回事(自己打自己手板用什么打)

作者:父母学习课堂,笋干老师

1、孩子就像镜子,不断映出父母的阴影

前段时间,笋干老师朋友圈又被一个“母女对峙”的视频刷屏了。

短短两分钟的视频,有没有让你觉得很熟悉呢?这其实是一个再常见不过的场景了。

大概内容是:

小女孩犯了错,被爸妈打手板后,回到自己的房间,想自己静静。

可是妈妈不允许她关门,面对女孩声嘶力竭地诉求:

“我想自己静一静,那又怎么样!”

妈妈仍在竭力要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且端正态度:

“你今天做得事情是错的对的?“

”我好好跟你说你就开始哭,喊你伸出手接受教训你比我还凶!”

小女孩已经处于崩溃的边缘,带着哭腔极其愤怒地质问妈妈:

“我已经知道自己错了,为什么还要揪着我不放?“

”为什么你们还要这么凶恶的对我?”

隔着屏幕,我相信大家都能感觉到此时孩子的无助和崩溃。

她犯错后被惩罚的害怕和羞愧,已经无力解释,爸妈却还在不停逼迫。在这双方对垒之下,女孩的情绪被逼得走投无路,不被接受与理解、甚至不允许反抗。

孩子就像镜子,不断映出父母的阴影。

我们一次次的吼骂、说教,对于孩子来说,无疑是一次情绪世界的地震。她的整个世界会被撼动,这让她恐惧不已,她会哭,会大叫,她的情绪瞬间凝固了。

2、越对孩子吼,越不能解决问题

吼孩子本意是为孩子好,没有一个家长会无端把情绪撒在孩子身上。

只不过,一时情绪有了起伏,孩子的某些言语,又恰好撞在了我们不愉快的枪口上,触发了我们的一些激烈情绪,比如愤怒、失望、焦躁等等。

我们就会不知不觉被这种情绪牵引、诱导,即使我们做了再多的心理准备,也会变身“火山”,对孩子大吼大骂。

因此,对孩子发“吼”本身就是一种情绪的宣泄。

当你一次次对孩子“好言好语”劝说后,孩子似乎并不“领情”。此刻换作任何一对父母,心情都会极其糟糕。

父母两人都执着于解决问题,但是,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情绪引导。不知不觉中,不听话的孩子就成为我们宣泄情绪的“牺牲品”。

蒙台梭利曾说:每种性格缺陷都是由儿童早期经受的某种错误对待造成的。任何一种心理疾病,追根溯源,都是童年时的创伤。

被吼的孩子,长大后明显优柔寡断,不够自信;或者性格孤僻,不善处理人际关系;或者常常表现得怯懦、没主见。

吼孩子或许仅是几分钟的事,可对孩子来说,造成的心理创伤却是一辈子的。

3、教育孩子,家长要以身作则

父母的语言是把双刃剑,在“吼”孩子前,每个父母都需要三思。“吼”永远不是唯一最佳选择,打屁股、贴标签则更不可取。

孩子对秩序敏感,他们真正需要的是规则。

教育孩子,家长要有底线原则,千万不能因为孩子的哭闹而妥协,这样不利于他们对错误的认知,及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

规劝

孩子打人了,首先你应该先放下手边的工作,并走到孩身边,放下姿态与之对视,让孩子知道你正在关注他的言行,耐心听完他们的想法。

必要时可以叫喊出他的名字,皱眉头摇晃1-2回脑袋,这就是暗示的力量。孩子看到后,一般都会停下来。

最后,向他们诉说打人、抢夺是不正确的行为和观念,并要求孩子学习说“请、谢谢、对不起”。

面壁思过

对于习惯性犯同一种错误的孩子,当你盛怒时,那就与孩子先隔离,缓和彼此的情绪。可先叫孩子到处罚区去反省。

在客厅墙角,摆上一张椅子,计时让孩子反省思过,建议控制在3-5分钟。等情绪平复后,再共同解决问题。

对于顽皮好动的孩子,可让他们在面壁时,排豆子、练字、看书等,化解负面情绪。

没收物品、或禁止某些权利

将孩子爱吃、爱玩的东西暂时禁止碰触,作为惩罚。

告诉孩子,你自己乱扔的东西,在我看来,就是你已经不要的,它们失去了被你珍惜的价值,妈妈就会当垃圾扔掉。

家长要有针对性的释放“权威”,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对待事物的态度。

最后,说一声“妈妈还是爱你的,但是妈妈不喜欢你这样的行为。”

当孩子感觉很糟糕时,你是无法教会他们如何守规矩的。只有当孩子感觉好的时候,他们才会表现好。

4、孩子需要你的温柔,而不是愤怒

老卡尔·威特曾指出:教育孩子是最考验耐性的事,最好的方法是心平气和。

你必须明白:孩子需要的,不过是和父母平等而温和的交流沟通,而不是父母一方压倒性的教导指责。

作为家长,不仅要自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让坏情绪转移到教育上,而且要懂得尊重孩子,保护好他们健康的心性。

教育孩子的过程很辛苦,但不得不承认那是我们的义务。如果我们永远光说不行动,让犯错的孩子继续错下去,他岂不会毁在我们手里?

有句话说的很好,三等父母用拳头管孩子,二等父母用嘴巴管孩子,一等父母用行为管孩子。育人先育己,当我们做好了自己,孩子自然也就跟着好了。

你给孩子选择的余地,也是在给自己冷静的机会,很多“大战”就可以消失于萌芽之中。希望父母都可以用温柔的力量去改变,而不是用愤怒的力量带来遗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自己想打自己手板是怎么回事(自己打自己手板用什么打)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