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帝时期的南北军是怎么回事(汉武帝南北军)文帝时期的南北军是怎么回事(汉武帝南北军)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文帝时期的南北军是怎么回事(汉武帝南北军)

文帝时期的南北军是怎么回事(汉武帝南北军)

汉文帝继位时,乍看像闯龙潭虎穴,因为他是一个藩王,对汉中央朝廷很陌生,而且前不久的“诛吕”事件还历历在目,谁都不知道那些“诛吕功臣”们打得什么主意,安的什么心思。所以,汉文帝入京前,一部分人就提出了反对意见,比如郎中令张武就认为凶多吉少,而且母亲薄姬的看法也不乐观。

汉文帝剧照

其实诛吕功臣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拥立一个比较容易控制的皇帝,把他们的功劳顺利地变现,于是便瞧上了默默无闻的代王刘恒。所谓默默无闻,就是好说话,宽厚老实,心机单纯。

如果他们选择齐王刘襄或是淮南王刘长,就要准备接受一个难对付的外戚的可能,因为刘襄的舅父与刘长的娘家人都不是善类。而刘恒一直在代国作藩王,他的母亲薄姬也不是一个出彩的女人,母子二人甚至在刘姓宗室堆里给人一种种悲悲切切的感觉。

更重要的一点是,刘恒到京城继位就像是一个“外来户”,而且必须得与他的代国切割,这样一来,他在汉朝廷就毫无根基可言,因此诛吕功臣才会选他,他也极有可能沦为他们的傀儡。

可是结果出人意料,汉文帝不仅没有被架空,而且还把那帮诛吕功臣们收拾得服服贴贴。原因何在?可能大多数人都会说,汉文帝心思缜密,步步为营,表面上看像只绵羊,实际上比狼狠三分。

其实这只是原因之一

确实汉文帝表现了足够的谨慎,比如在接到让他继位的消息时,他根本就不信,生怕这是一个圈套。后来中尉宋昌分析说,周勃、陈平虽诡诈多谋,但放眼望去这是刘家天下,刘姓诸侯犬牙交错,他们不敢轻举妄动。

听了宋昌的话,汉文帝这才心里有了些底,但出于保险起见,又命人用龟板卜了一卦。得到大吉的卜辞后,才派舅舅薄昭面见周勃,去探虚实。薄昭回来说无诈,汉文帝一行六人才动身前往长安。在入城前,汉文帝依旧没有放松警惕,当得知周勃、陈平等人已经在城外恭迎多时,他才完全放下心来。

就在登基当晚,汉文帝便任命宋昌为卫将军,统领两宫卫队南北军,戍卫宫城。任命张武为郎中令,负责巡视殿中安全。可见汉文帝在自身安全上一点都不马虎,丝毫不给别人可乘之机。

把军队攥在手里,安全就有了保障,这也是汉文帝主动把控住局面,继而成为他驾驭诛吕功臣的基础资本。

原因之二:诛吕功臣之间没有凝聚力,不能对汉文帝形成强有力的制约

其实最想控制汉文帝的人是周勃。铲除吕后族人后,周勃先把传国玉玺搞到了手,等汉文帝入城时,他拦停车辆,准备私下将玉玺上交,这样一来不是献媚,而是在传达一个首功的信号,给汉文帝一个心理震慑。结果宋昌足够机灵,替汉文帝巧妙地回避了过去。

周勃剧照

等到入宫门时,周勃又自导自演了一出戏。他让几个卫士装作不知情,故意上来拦路,制造汉文帝的难堪。随后周勃上前耳语一番,众卫士悉数撤退。周勃的意思很明确,就是想给汉文帝一个下马威,让他知道这一亩三地谁说了算。

起初,汉文帝对周勃很恭敬,可谓亦步亦趋,而周勃受之无愧、趾高气扬。可后来,周勃被汉文帝收拾得很惨,还让他吃了几天牢饭,被狱吏呵斥得像个孙子。于是乎他感叹道:我曾经统领百万大军,何等威风,没想现在一个狱吏如此尊贵!

而周勃之所以被汉文帝反制,根源在于势单力薄,没有人附和他。就拿陈平来说,虽然在“诛吕行动”中与周勃并肩出力,配合默契,像一对亲密无间的战友,实际上却同床异梦。陈平与周勃的过节素来已久,早在楚汉战争期间,二人就不合。

原来,陈平在灭秦战争中一直效力于楚军,直到楚汉战争开始后才归顺刘邦。陈平很有才干,恰逢刘邦识才、爱才、缺人才,所以马上就重用了陈平。这样一来,沛县出来的那些老兄弟们就不服气了,怪刘邦“重外轻内”,于是找刘邦理论。在这些闹事儿人中,周勃是比较积极的一位,在他眼里,陈平就是一个油滑小人,尽干一些“受金盗嫂”令人不齿的勾当。

刘邦看重的是陈平的才干,况且当时为打败项羽求才若渴,不拘一格,于是就力挺了陈平而斥骂了周勃等人。这样一来,周勃便对陈平积累的怨恨越来越深,所以汉朝建立之后,二人面和心不和。直到吕后晚年,看到其族人擅权越来越严重时,周勃、陈平才在陆贾的调和下建立起一种礼尚往来的关系,并达成起对抗吕氏的共识。

完成“诛吕行动”后,两个人差不多又成了分道扬镳的状态,甚至陈平还戏弄了周勃一把。原来陈平在吕后时期是右丞相,汉文帝继位后,要委他原职,而陈平却将右丞相让给了周勃,自己则甘居左丞相。当时右丞相要比左丞相权力大,主管的事务也多,陈平此举其实既是一种隐退,又想看周勃的笑话。

果然有一天,汉文帝忽然问周勃一些政务问题,作为右丞相的他本应胸有成竹、对答如流,没想到张口结舌,支吾了半天,汗流浃背,什么都答不上来。其实陈平在让位那天就料到有这一天,周勃一介武夫粗人怎么可能胜任文吏方面的琐碎工作,可见他是故意出周勃得丑。此事过后,周勃先是埋怨陈平一番,然后主动向汉文帝辞职。

所以“诛吕功臣”看上去有一大帮人,实际上是一盘散沙,何况他们其中的任何一个人都没有掌握到太大的权力,至于领兵的太尉灌婴,汉文帝手里也有相应的制约机制。因此,如果这时候谁想打汉文帝的主意,那就是想找不痛快。

霍光剧照

需要看清楚的是,“诸吕功臣”与后来的霍光与王莽有本质的区别。昭帝刘弗陵、废帝刘贺、宣帝刘询之所以在霍光手里就像一个个提线木偶,原因就是霍光在很早的时候就开始抓权,等到昭帝成年时,军政大权都握到了霍家人手里,所以接下来废立皇帝就成了霍光一句话的事儿。

再看王莽,哀帝刘欣、平帝刘衍在他手里就是一块橡皮泥,归根结底是他实现了大权独揽,何况当时人们对刘姓社稷已经不抱希望,转而将前途都寄托在了他身上。反观“诛吕功臣”,他们既比不了霍光,又学不成王莽,只能尽人臣的本分。

原因之三:刘姓诸侯王不答应

吕后之所以能将刘姓诸侯王挨个摩擦,是因为那些诸侯王要么年幼,要么力薄,外加她高后的威严。等到汉文帝继位时,刘姓诸侯都发展壮大,连刘邦的孙子们都能舞刀弄枪了,如果不是灌婴阻挠,刘襄可能就杀到长安夺皇位了。

如果汉文帝不够机灵,没有手腕,被“诛吕功臣”做成傀儡,那就等于他们在“挟天子以令诸侯”,届时这些刘姓诸侯能听话吗?显然不能。如此一来,反倒是正好给了他们勤王的借口,到时谁坐皇帝就不一定了,届时那些“诛吕功臣”也不会有没有好下场。

总之,汉文帝之所以没有成为“诛吕功臣”们的傀儡,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于“诛吕功臣”来说,天时地利人和都不具备。所以,历史的发展不能光强调人的因素,而是要看周围的环境与大的背景。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文帝时期的南北军是怎么回事(汉武帝南北军)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