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的小孩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几岁孩子发烧的原因)十年前的小孩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几岁孩子发烧的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十年前的小孩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几岁孩子发烧的原因)

十年前的小孩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几岁孩子发烧的原因)

流感流行的高峰又来了!

昨日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2019年第1周(2018年12月31日-2019年1月6日)全国流感监测数据显示,我国内地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都进入了流感流行的高峰期(见下面两图的红色曲线)。


图1 2015年-2019年度南方省份医院报告的

流感样病例百分比

图2 2015年-2019年度北方省份医院报告的

流感样病例百分比

但值得庆幸的是,无论是南方还是北方,流感整体活动水平均低于去年同期(见上面两图的紫色曲线,显示的是去年的情况)。暴发的疫情数虽然明显增加,但也明显低于去年同期爆发的疫情数。

检测到的流感病毒以甲型H1N1为主,占比80%以上。甲型H1N1就是我们熟知的“甲流”,它自2009年流行以来,已经流行快10年,我们对这个病毒已经很了解,它不会突然转向攻击孩子的脑部,也不会造成所谓的“坏死性脑炎”(注意:医学上没有这个病名)。

因此,最近网传的一篇题目为“紧急!!!流感转向攻击孩子脑部,已出现5例坏死性脑炎”的文章谣言,不要相信!

有关流感预防、流感与普通感冒的区别、以及流感抗病毒治疗药物等内容,我们已经写过相关文章,我会列在这篇文章的结尾,以方便大家参考。我在这篇文章里主要给大家科普退烧药

流感最主要的症状是高烧,面对孩子高烧,家长们常常会惊慌失措,不知如何应对,我在这里就教大家一些科学应对发烧的方法,太长不看的朋友请看我们问药师团队手绘的这张“一图读懂”。

太长不看之一图读懂


学有余力的朋友们请继续阅读下面内容。


1

发烧是怎么一回事?

发烧是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之一,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来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

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常常不成正比,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轻微感冒就能烧很高,有的人即使严重感染了也不见得有很高的体温。

绝大多数情况下,发烧是由于普通感冒、流感、耳朵感染或者肺部感染等引起的。这里说的“感染”可能是病毒感染,也可能是细菌等其它病原体感染。

使用退烧药只是缓解发烧这种症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即退烧并不意味着疾病的好转。

比如普通感冒,吃退烧药就能退,几小时后体温又再次升高,这是正常现象,反复发烧3-5天也很常见。

如果引起发烧的感染是感冒病毒导致的,病毒在人体内有个生命周期,一般5-7天左右身体会产生相应的免疫力自主将病毒清除,不需要药物去对付病毒,也没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可以使用(甲流除外,甲流发病的48小时内可以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如奥司他韦)。

如果引起发烧的感染是细菌等病原体导致的,则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合理选择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本”的治疗。

2

物理降温的方法有哪些?

通常情况下,腋下温度超过37.2°C,耳温超过37.8°C,口腔温度超过37.5,肛门温度超过38.0°C定义为发烧。对于绝大多数3个月以上的宝宝以及成人而言,发烧本身并不危险,也不会烧坏脑袋或者导致死亡。

因此,腋下温度38.5°C以下的患者,如果表现出来的精神状态好,玩耍、学习、工作等活动不受影响的话,没有必要使用药物去治疗发烧。可以先物理降温试试。

物理降温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其一是洗温水澡,通过洗澡的方式达到全身散热的目的。洗澡时,建议使用的水温37℃左右。还要注意调整好浴室和其他房间的温度,不要使二者相差太多。如果其他房间的温度低于浴室温度很多,洗完澡后,要擦干再出浴室。其二是少穿、少盖、少包裹

另外,发烧的时候要记得多喝水,水分排泄的过程可以加速体内热量的排出。但是一定要少量多次地喝,不要一次喝太多,否则会增加肾脏的负担。

家有宝宝的人可能都会有同感,给宝宝喂白开水太难了。每个家庭的生活习惯不一样,有些宝宝过早地接触到了糖、蜂蜜这类东西,就不愿意喝白开水。

为了让宝宝养成喝白开水的习惯,要尽量避免让他们过早地接触糖水和果汁。宝宝发烧时,会浑身无力,情绪也不好,胃口也不好,就更不想喝水了。

这时,家长就要想办法。对非常小的宝宝,家长可以使用药用滴管,像喂药一样去喂水,把滴管插到宝宝嘴里,往里面挤水,少量多次地喂,虽然家长辛苦点,但能保证把水及时喂给宝宝。鼓励大一点的宝宝多喝水,可以和他们一边玩游戏一边喝水,比如跟他玩干杯的游戏,或者跟他玩谁喝得多谁赢的游戏。宝宝在趣味游戏中是很容易接受你的建议。

腋下温度超过38.5°C的患者,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退烧,主要目的是缓解发烧给人带来的不舒服,以便患者能正常饮食和睡觉,为对抗疾病补充足够的能量和保持体力。

全球广泛使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安全实惠退烧药是两个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1

对乙酰氨基酚

首选退烧药,适用于3月龄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这个药名比较拗口,大家可能不太熟悉,但说起扑热息痛或者泰诺林这样的药名大家应该就不陌生了,它们是同一种药的不同名字,好比一个人身份证上的名字与这个人的各种绰号的关系一样。它们都是含单一有效成分“对乙酰氨基酚”的退烧药。

儿童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的每次剂量为每公斤体重10-15毫克,每4小时一次,24小时最多5次。

举例来说,如果宝宝体重10公斤,则每次能给的剂量范围是100毫克-150 毫克,如果你手里的对乙酰氨基酚的浓度是每毫升含100毫克的滴剂,那150毫克药量折算成喂药的体积便是1.5 毫升,也就是说,一个10公斤重的宝宝每次最大剂量可以服用1.5毫升,低于这个剂量的用量都是安全的,但不能超过。

对乙酰氨基酚推荐剂量下使用安全性高,但超过最大剂量服用会造成肝损伤。常用的复方感冒药中,90%含有“对乙酰氨基酚”这个成分,如儿童用的氨酚烷胺颗粒、氨酚黄那敏颗粒、氨酚麻美糖浆、酚麻美敏混悬液,以及成人用的日夜百服咛、白加黑感冒片等。

如果服用单一成分的对乙酰氨基酚退烧的同时,也在服用上述复方感冒药,就很容易因为重复用药导致对乙酰氨基酚过量,因此服药前要仔细核对药物成分,避免含相同有效成分药品叠加服用。

对乙酰氨基酚除了有口服剂型外,还有另外一种剂型:通过肛门给药的剂型,即栓剂。在国外,肛门给药很普遍,不过由于我们国家文化的原因,大多数中国人对这种用药方式接受起来还有困难。但对于有些情况,比如给宝宝喂药时,宝宝会呕吐,或者宝宝夜里发高烧,不想把宝宝叫醒,这些时候用肛门栓就会方便很多。

栓剂的吸收不刺激胃肠道,比口服的方式起效要快,副作用稍小,但使用不方便。而且,从吸收率角度来讲,口服吸收率高,栓剂通过黏膜对药物进行吸收,吸收率就低一点。所以,一般口服的最大剂量是每公斤体重每次15毫克,用栓剂的时候,用的剂量就要相应大一点,每公斤体重每次最大剂量可以用到20毫克。

栓剂在中国用得不多,导致一些家长以为中国没有退烧栓剂,所以会到网上海淘,其实这样做是有风险的。因为海淘回来的药,说明书是用当地的语言写的,很容易误用。

我认识一位妈妈,她在网上淘了一盒对乙酰氨基酚栓,买来后放在家里的药箱里。有一次她不在家,家里的老人刚好发现宝宝有点便秘了,就给宝宝用了。因为老人看不懂说明书,在惯性思维下,以为栓剂就是通便的,结果用错药。

所以再次提醒家长们,对乙酰氨基酚的栓剂国内其实是有的,可以在药店买得到,不必海淘。


2

布洛芬

备选退烧药,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和成人

蚕豆病即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退烧时,应避免使用对乙酰氨基酚,但是可以使用布洛芬。使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烧无效的患者,也可以考虑使用布洛芬退烧。人们熟知的以布洛芬为单一有效成分的药包括美林等。

儿童服用布洛芬的日常用量为每次每公斤体重5毫克-10毫克,每6小时一次,24小时最多4次。不超过最大剂量使用都是安全的。

布洛芬退烧作用比较强,退烧过程中会导致人体大量出汗,因此布洛芬退烧不适用于有脱水症状的患者。同时,布洛芬通过肾脏排泄,肾脏功能不好的患者也要谨慎使用。布洛芬不良反应还包括可能会诱发哮喘,有哮喘的宝宝应慎用。这种药按照推荐剂量使用安全,但过量容易造成肾损伤。

3

常规不推荐两种退烧药交替使用

只在持续高烧不退等少数不得已情况下,才考虑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交替使用。

对乙酰氨基酚最小给药时间间隔是4小时,当对乙酰氨基酚用了最大剂量后两小时烧还没退下来,这时才考虑交替使用布洛芬,这两种药交替使用的最小时间间隔是两小时。交替使用时,两药各自每天最多使用的次数不变,即对乙酰氨基酚最多5次,布洛芬最多4次。

再次强调,当一天只需服用两三次退烧药就能退烧时,我推荐选择单一退烧药,因为每增加一种药品,就会使得吃错药的风险增加一倍。因此用一种退烧药就能控制发烧时,不要交替使用两种。

另外,吃药退烧时也要少量多次喝水,加快排泄进程有利于带走体内热量。同时,吃药降温的同时也需要配合物理降温,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拭,尤其是儿童,酒精容易透过儿童稚嫩的皮肤导致其酒精中毒。

来源:冀连梅 问药师

欢迎点击右上角关注肠胃小护士:关心肠胃健康,关爱自己!

本号文章大部分转载,如果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号观点,内容读者仅供参考,不能作为自己处理问题的依据,读者有问题请咨询专家,本号不承担责任。欢迎关注、点赞、转发、收藏支持我们,也欢迎评论区吐槽鞭策我们!

也欢迎各位医师、营养师投稿、合作,推荐好文,更好的服务各位读者!欢迎私信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十年前的小孩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几岁孩子发烧的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