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岁孩子爱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六岁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十六岁孩子爱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六岁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十六岁孩子爱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六岁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十六岁孩子爱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六岁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我抬头看看墙上的挂钟,忽然发现今天挂钟电池没电了。


没有滴滴答答的声音,诊室显得更加安静。


除了我和少年,诊室没有旁人。


这是“高手”的较量。有能力诈病的少年,没有一个IQ是低的。


“这种情况不能继续下去了。你还要读书,更重要的是,如果这一次解决不了,父母会带你再找其他医生,你估计他们会像我一样跟你谈这么长时间吗?他们会跟你商量一个解决方案吗?”



少年仍在沉默。但内心的斗争仍通过眼神渗漏出来。


我从前面的交谈已了解少年在学校遇到的困难:小学刚升初中,成绩掉下来了,父亲又老在面前提“别人家的孩子”。。。在学校,跟同宿舍的同学关系又不太好。一句话,不想上学了。


仍是沉默。


诊断诈病是相当消耗时间的。


少年刚刚哭过,眼睛的血丝还没有完全消退,但眼神仍是游移不定。欲言又止。


我没有太多的时间可供消耗。揪着一个机会,赶紧打破沉默:“使体温升高,我至少有四种方法。你想知道吗?”


我在少年的眼眸中看到了一丝闪光,趁热打铁:“你如果想知道,就要先告诉我你用的是哪一种。”


为了显示我所言不虚,我做了个摩擦的手势。


气氛终于有点活跃起来...


这是我在门诊诊断儿童诈病时常见的“战场”场景。


儿童也会诈病?


会!


从医近30年,至今我诊断了26例儿童诈病(23例确诊,3例怀疑),年龄从8岁到16岁不等,最多为10~13岁。



说实话,诊断一例诈病,对我来说性价比是十分之低。消耗上两三个小时,严重拉低我的绩效。但我知道,对患儿及其家庭来说,却可收获放心、避免不必要的检查和解决患儿面临的问题,还是很有意义的。


儿童为什么会诈病?


凡事皆有因。


诊断诈病时,探寻孩子诈病的原因是至关重要的,这是解决问题的基础。


在确诊的诈病病例中,诈病的动机以逃避上学为主(14/23)。一部分是厌学,尤其是从小学进入初中,功课的压力陡升,很多孩子一下子适应不了,平时性格偏消极的可能就会出现悲观厌学。前面提过,诈病的少年IQ不低,所以更多时候学习的压力来源于跟期望的差距,尤其是不能满足家长的期许。可能有家长会喊冤:我们没有要求他们考得多好呀!但有时候一个眼神、一句“别人家的孩子”,无形中就把一座大山压到孩子的头上了。现代社会,内卷严重,剧烈的竞争早已漫过小学,甚至幼儿园的小朋友也无法逃过。过高的压力令孩子不胜负荷,只能想办法逃避。除了学业上的压力,有少数孩子诈病是因为在学校人际关系相处困难,而这些苦恼因家长的“高高在上”而无法诉说,得不到长辈的指点。值得重视的是,有2例是因为校园霸凌!


也有少数孩子诈病的原因并非来自学校。家庭不睦同样令开始懂事的小朋友苦恼。有因为父母不和而诈病的,孩子生病住院之后,为了照顾孩子,家庭战火往往会暂息。这种现象逃不过小朋友细致的观察,反复“生病”住院是他们“挽救”家庭的图谋。对二孩家庭来说,孩子之间的“竞争”也令原本享受万千宠爱的老大心态出现偏差,这种现象需要谋划二胎的父母早做准备。



如何识别儿童诈病?


诈病,就是装出来的;装出来的,就不自然。


识别诈病,在于细心观察,去发现违反自然规律的线索。


比如发热。第一例诈病是13岁的男孩,父亲是当地赤脚医生。陈述的病史显示体温最高达摄氏63度!现在大家可能会把这当个笑话,但在“人体特异功能”说法流行的上世纪90年代初,我可是承受了相当的压力,因为我不相信。后来在消耗了我一盒咖啡和一个不眠之夜(偷窥观察)后,最终还得在篮球场旁边请客喝掉两瓶豆奶才完成了诊断。63度不死显然违反自然规律,“高热”突起突止也不符合常识——一块热馒头要凉下来也要一点时间吧?“高热”时触摸额头不烫是最常见的发现诈病线索的手段,但需要临床医师在病人病情变化时能够真正的“临”床。水银体温计与电子体温计同时检测数值的巨大差异则是发现造假的另外一个有力证据。



相对“发热”这种客观的症状,那些主观的症状造假最难识别。腹痛、胸痛,头晕、头痛,这些最考医生。此时,“发作”时患儿的表情就很关键。诈病的孩子往往对病情漠不关心(自己心知肚明吧),咨询时眼神的游移不定,经验老道的医生可以get到。我诊断过的伪装得最好的1例,是个“截瘫”少女,居然可以装到尿潴留!如果不是检查皮肤触觉时从上到下和从下到上相差了一个神经节范围,我也可能无法及时识别。


如何诊断儿童诈病?


找到线索、识别出来也只能是“怀疑”诈病,要确诊诈病,我的做法还是需要通过反复交谈,使患儿承认。只要孩子不承认,我就只能定个“疑似诈病”,为了保护孩子,宁愿漏诊也不要给他们附加更多的心理压力应该是诊断儿童诈病必须坚守的准则。有3例患儿,其实我们已经找到了线索,通过谈话孩子也透露了他们面临的困难,但就是没有松口承认造假的意思。这些孩子虽然不承认,但在后续的随访中,却也没有再“发作”了,毕竟,他们也心虚呀!



对诈病的少年如何处理?


诊断每一例诈病,都会经过多次分别与患儿或父母的谈话。确诊之后,除了之前的开导,还会跟孩子商量好一套方案,使“症状”得以“合理”消除。至于父母,一部分在孩子“痊愈”之后仍蒙在鼓里,对那些态度开明、IQ也高的父母可以请他们配合做好安排。关键是,“再出现症状必须来找我复诊”,这句话不但断绝了少年们继续造假的念想,连那些没有确诊的孩子也感受到了威慑。令人欣慰的是,这些孩子参与后续随访者均无“复发”的情况。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十六岁孩子爱发烧是怎么回事(十六岁孩子反复发烧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