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穿绿鞋是怎么回事(结婚穿绿鞋是什么原因)结婚穿绿鞋是怎么回事(结婚穿绿鞋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结婚穿绿鞋是怎么回事(结婚穿绿鞋是什么原因)

结婚穿绿鞋是怎么回事(结婚穿绿鞋是什么原因)

漫谈中国鞋史系列篇之九十五

婚风婚俗话婚鞋

我国是个多民族国家,且地大物博、幅员辽阔,各地民间风俗不尽相同,在青年男女定亲和婚礼上,多有定亲鞋、婚姻鞋的习俗,其寓意皆大同小异,无不是寄托着对一对新人天长地久、幸福美满的美好祝福。几百年来,流传在各地民间有关“定亲鞋、婚姻鞋”的故事更是林林总总、精彩纷呈。

人在充满勃勃生机的青春时代,最难忘的当属恋爱、定亲、婚姻的幸福时刻,其中不乏有定亲鞋、婚姻鞋的故事。在旧时的中国民间,媒婆说媒时,把男女双方的鞋各拿一只,若合在一起正巧是一对才能订婚,寓意“天意成双”;下聘时,男方向女方赠送的鞋称作“合鞋”,寓意“和谐’。

作家刘庆邦在他的短篇小说《鞋》中说,守明姑娘年方十八就定了亲。按当地的婚俗要“给那个将和她过一辈子的人做一双鞋”。做鞋、送鞋、试鞋,是《鞋》的精彩之笔。两情相悦的准新娘和准新郎,约会于桥上,送鞋于桥上,试鞋与桥上,定情于桥上。桥,将两个有情人连在了一起;鞋,将两个有情人配对成双。定亲鞋,寓意成双配对,永不分离。

在广西罗城的仫佬族,把定亲鞋称作“同年鞋”,是姑娘送给后生的定情信物。当地流行的叫“走坡”的相亲活动,男女双方定情后,姑娘借此暗测情人的脚长,为他做双同年鞋相赠。同年鞋的鞋帮为黑色棉布,鞋底为十多层白布纳成。鞋底纳成后,要将其放进蒸笼里热蒸十多分钟,凉干备用。鞋底必须纳的横竖成行。纳线长,寓意日后夫妻恩情长,针口细密寓意今后日子甜蜜。因被赠予者与自己的年龄相仿,故称“同年鞋”。

在云南白族,鞋在青年男女谈情说爱中尤为重要,通过情歌的唱词可见端倪:男唱“月亮出来亮光光,到妹园中讨菜秧,妹不给秧还泼水,泼湿哥衣裳。”女对“身上衣裳湿透好,脚上鞋子也湿光,衣裳泼湿我不管,鞋子赔一双。”从此,俩人就相爱了,女青年就开始为相中的男青年做鞋、送鞋,以正式确定恋爱关系。

侗族青年男女的定亲鞋,称“有心鞋”。侗族姑娘在平时对心仪的帅哥特别用心,仔细观察其鞋码大小,为送鞋作准备。送给情人的定情鞋是布鞋,用白布纳鞋底,象征爱情纯洁。纳鞋底时特别在鞋底中间留出心形空白,叫“有心”,故称“有心鞋”。

在广西瑶族,也有“合鞋”的定亲风俗,关系到定亲的成败。定亲时,男女青年各自拿一只亲手做的木拖鞋,将其合在一起。如果正好成一双,便预示着是“天意”成双,于是就确定为恋爱关系;如果不能合成一双,即认为是命中无缘,预示着成婚也不会幸福。随着时代的发展,一般来说,男女双方在做鞋时私下就有交流,定亲鞋都能成为“合鞋”,所谓见面时看看鞋合不合只是形式上“随风就俗”而已。

恋爱时的定亲鞋、定婚鞋、同年鞋、有心鞋、合鞋……已足够浪漫,随后就要为结婚大礼的婚鞋做准备了。因全国各地的婚俗不同,婚鞋的名称也各有千秋,如喜鞋、喜屐、绿鞋、黄道鞋、踩堂鞋、同鞋、筛鞋等等,因各地的习俗不同而名称各异。

喜鞋,新娘穿的喜鞋都必须是大红色,鞋面是红布或红缎,鞋头绣花;新郎穿的喜鞋也是新娘所做(或新娘所买)。后来时兴皮鞋,新娘穿的喜鞋多为高跟皮鞋,鞋帮多为镂空花纹。

喜屐,流行在广东一带,当新娘下轿时,送嫁婆就把一双大红色喜屐套在新娘的脚上,并搀扶着新娘把婚房门前的龙眼颗颗踩碎后才能入堂与新郎拜天地。

红鞋,红色的婚鞋。婚礼那天,新娘必须全身披红,红头盖、红衣袄、红裙、红裤,更重要的是红鞋,以示“合谐”。因为华夏古今儿女崇尚红色,视红色为吉祥、美满、热烈的象征,以寄托对新人的祝福。

绿鞋,曾流行于旧时的中原地区,是新娘穿的一款婚鞋,其制尖鞋头、木制底、绿色细布或绿色绸缎为鞋帮。因“绿”与“禄”同音,禄字指福,以“双禄”的谐音表示对新婚女子的祝福。绿鞋的帮面不得扎花,忌“扎”字带来“恶运”。

黄道鞋,其形制是用黄布折成,寓意黄道吉日,到夫家则须换成大红喜鞋。

踩堂鞋,其制红帮、薄底、绿里,鞋帮上绣满喜庆花卉。当入洞房后就将此鞋换掉,扔进床底下任其烂掉,寓意新娘此生再不嫁人。还有一种说法,踩堂鞋早早烂掉才好,这样就会早生贵子。新娘将踩堂鞋脱去后,一对新人还要交换鞋子,各自穿着对方的鞋子,寓意“同偕到老”;还有一种说法,新娘要把自己备好的鞋子纳入新郎的鞋中,称为“同鞋”,取“同偕”之意,以此寓意一对新人吉祥如意、美满幸福。

同鞋,是安徽民间新娘的嫁妆之一。在安徽芜湖地区同鞋有两双,一双是新娘的,另一双是新郎的,并将新娘的鞋纳入新郎的鞋中,谓之“同鞋”。新娘出嫁那天,由新娘亲自带到新郎家。在合肥一带,一对新人要交换鞋子才能入洞房,也就是各自穿着对方的鞋子进洞房,也谓之“同鞋”。同鞋与“同偕”谐音,以求吉祥,有取“同偕到老”之意。

筛鞋,是壮族的婚俗。新婚那一天,新娘家的众姐妹陪同新娘到新郎家,称为“送亲”。拜堂以后,送亲的众姐妹唱一首祝福的歌曲。随后,新郎家大摆宴席,举行“敬茶”和“敬酒”仪式。其间男方捧出竹筛来,女方将带来的礼鞋献入竹筛,表示礼轻意重,作为留念。男方收到礼鞋后,便将红包放进竹筛,并旋转着筛子,一边唱着答谢歌一边送到送亲人面前。送亲的人收到回礼后,便辞别新郎新娘,婚礼到此结束。

婚礼虽然结束,但新郎、新娘蜜月后的“鞋俗”仍在进行中。

在新婚满月那天,娘家要把闺女接回家住些日子,俗称“回门子”,又称“单回门”;如果小两口同回,俗称“双回门”,可同住一个月,俗称“过对月”。单回门的新娘,在娘家住的时间,要由婆婆确定,一般是或8天,或18天,或28天,谓之“回八”;也可9天,或18天,或27天,谓之“回九”。

新娘在回门期间,一点也不能闲着,其中做鞋的活儿很不轻松,那就是要为婆家的人做一双新鞋,俗称“回门鞋”。给每个人都做一双,称之为“满堂鞋”;如果只给丈夫和公公做一双,称“半堂鞋”。

除了“回门鞋”,还有“留娘鞋”,流行于中原地区。一般是出嫁的闺女为母亲做的鞋。留娘鞋的款式颇多,有小脚鞋、天足鞋、单鞋、棉鞋等,尽一个出嫁女的养育之恩。毕竟在结婚后的日子里,绝大部分的时间都生活在婆家,与母亲相处的时间会越来越少,特别是生儿育女之后,繁重的家务活儿从此开始。多做一双“留娘鞋”,就多尽一点孝心。

新娘在“回八”或“回九”之后,就要回到婆家,回到夫君身边。此时此刻的她,或许腹中有喜,她会心花怒放,她会顷刻感觉到自己已经从新娘成为新妇,从新妇变成母亲……接下来,虎头鞋、猫头鞋、兔头鞋……做鞋将成为她人生中的要务之一。

在人生伊始的孩童时代,足下之履便与虎、猫、兔、鸡等动物有了不解之缘。于是虎头鞋、猫头鞋、兔头鞋……将陪伴着天真、活泼、可爱的他们,一天一天地成长。

虎头鞋,是为孩子求吉祥的小布鞋,流行于我国大江南北的广大地区。此鞋形制多样,有的只做虎头鞋脸的,有的把鞋帮做成虎身的,有的把鞋后踵加上虎尾的,有把虎爪饰于鞋底两侧的,处处彰显出虎虎生威之意。还有形制复杂一些的虎头鞋,多以黄布做鞋面,鞋头绣以带“王”字的虎头,后帮口饰以虎尾(方便提鞋之用)。在北方一些地区,五月端午那天,为孩子穿双虎头鞋,借老虎的阳刚威武之气,寓意驱邪、祈福、延寿,当做孩子的保护神。

猫头鞋,也称“鼠见愁”,是一款为女童辟邪的鞋。此鞋的猫头现于鞋头,用蚕茧剪成猫眼和鼻子,白线绣猫眼,黑线绣眸子,黄线绣鼻子,红绿线绣嘴和胡子,再用绸布做猫耳朵,形象逼真,纤巧精致。猫头鞋一般从学步开始,穿到7岁方止。

兔头鞋,是旧时汉族民间童鞋,流行于全国各地。此鞋顶端稍作尖状,绣兔唇、红眼,鞋口作尖形,尖口两侧镶附兔状绣片,有的口沿后端缀一绣带,仿佛兔尾,兼作穿鞋提拽之用。每年中秋节,7岁以下的孩童均穿此鞋。

穿动物鞋的孩童,在蹦蹦跳跳中妈妈便开始教他们学唱歌谣了。如山西民谣“小油灯,炕上放,妈妈灯下做鞋忙,做双新鞋送前方,八路军穿它打老蒋。”妈妈期盼自己的孩子快快长大成人,不但盼他“打老蒋”,更盼他们成家立业娶妻生子。

多少年来,一代又一代婚风婚俗鞋的故事,丰富着我国鞋文化的宝库,成为我国鞋文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线。


作者:全岳

编辑:王克林

原载:《西部皮革》杂志2022年5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结婚穿绿鞋是怎么回事(结婚穿绿鞋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