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端杯子手抖是怎么回事(端杯子手抖是什么原因)手端杯子手抖是怎么回事(端杯子手抖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手端杯子手抖是怎么回事(端杯子手抖是什么原因)

手端杯子手抖是怎么回事(端杯子手抖是什么原因)

本文由白茶大课堂原创撰写,未经允许,任何人和媒体不得转载

《1》

学习冲泡白茶,盖碗是首选。

不过,茶友在使用的过程中,对于盖碗的评价,却分成了两个阵营。

一部分人说,盖碗是“懒人神器”,因为碗口大,出汤的时候根本不费什么力气,随便抖抖就很干净。

还因为不吸香不吸味的特点,不用“一碗专用”,费尽心思去分类标明每个盖碗的用途,徒增麻烦。

可以说,小小的一个盖碗,收纳进不少的用途,不愧为懒人最爱的“合并”功能茶具。

但还有那么一小撮人,对于盖碗是敬而远之,即使知道盖碗的好,还是宁愿去用别的茶具。

前阵子便有一位刚刚买了盖碗的茶友,说自己在使用盖碗的过程中很是郁闷。

明明已经看了好几个教程视频,可是每到亲自实践的时候,拿着盖碗的手就是止不住地发抖。

“本来不想再用盖碗了,但不死心,想再‘挽救’一下,到底问题出在哪里?”

拿盖碗手抖,肯定是有原因的,想来无外乎出在这4点上。

《2》

一、选用的盖碗不趁手。

要想盖碗拿得美丽,首先就要拿得起来。

很多茶友私信说,拿着盖碗容易手抖,并且经常是沸水还未注入的时候,手就开始不由自主地“发作”。

如同盖碗上有个抖动的开关,一拿起,便按下了开启键。

通常不愿怪罪于盖碗的茶友,常把原因招揽在拿着盖碗的双手上面,诸如手腕劲不够大啦,手指天生短啦,手部动作不灵活等等。

这乍一听好像很有道理,可是仔细一想,拿盖碗手抖的茶友拿笔会抖吗?拿吃饭的碗会抖吗?拿喝水的水杯会抖吗?

既然不会,那自然不是双手无力的问题,拉回源头,来看看盖碗。

在市面上,最常见,也是新手热门入手款的盖碗,是白瓷质体,容量大小适中,看起来特别素雅而简单的“倒钟形”盖碗。

这种盖碗,轻巧便捷,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一只手就可以轻拿轻放,不必有拿起吃力,端着不稳的多余烦恼。

而且在出汤的时候,也由于碗沿的大小刚好,更容易用力抓握,像只八爪鱼的触手一般,稳当地附着在上面。

然而可惜的是,有些盖碗就做不到这般“顾全大局”,各样形态之下多了最重要的一个特点——不趁手。

比如盖碗容量太大,手细且力气不够大的茶友,就不容易拿稳,尤其在注入沸水后,让本就重量不轻的盖碗更是拿着东倒西歪。

还有碗沿较窄的盖碗,看起来似乎没什么大变化,可是出汤的时候水流就没办法做到大批量的倾泻,出汤慢了,热气散至手中,手也是会抖的。

同理,碗沿较宽也不行,手长的人是可以照样轻松拿起,但对于部分五指皆短的人来说,拿盖碗,就成了难事一件。

心理首先加重了负担,再因为拿起盖碗够不到碗的边缘,情急之下,手肯定会抖。

所以选用趁手的盖碗,才能在一开始就能拿住盖碗。

《3》

二、手握盖碗的姿势不对。

当挑好了适合自己抓握的盖碗后,手握盖碗的姿势同样也需要学习。

姿势不对,拿起滚烫的盖碗时,手不仅会抖,更加会被烫伤。

新人拿盖碗,很有趣,一般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表现。

第一种是小心谨慎,十分紧张盖碗的情况,手和眼和心,都在这小小的盖碗上,不敢疏忽。

但由于实在太过紧张了,拿盖碗的时候难免用力过猛,稍有情况,手便容易发抖。

还有一种,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敢于直面滚烫的热气,非常勇敢地裸着双手去触碰盖碗的碗身,以这种方式完成出汤,少说不烫个几分红。

除了以上所说的,还有各种千奇百怪地握碗姿势,如手扶着碗底出汤,将手心倒扣在盖碗上方出汤。

列举种种,皆是不合适的握碗姿势,根本没办法做到沉稳出汤。

正常使用盖碗时,手握它的姿势应选择“三指抓握”法。

所谓三指,即大拇指、中指和食指,出汤的大部分的力量都依靠着这三指中间。

盖碗出汤的时候,先用拇指和中指搭在碗沿边上,然后端起盖碗,让食指轻轻地放在盖钮的上方,不要扣进去。

同时,三指外的其它手指也要有序摆放,不要靠近散发热气的碗身。

随后调整好最终的姿势,对准公道杯,迅速出汤,以行云流水一般的动作完成。

如此一来,既不会有热气烫手的可能,手握盖碗也十分稳重,不怕手抖!

《4》

三、出汤时间太慢。

合盖出汤的时候,常讲一个字,要快。

要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火速的,飞快的,倒出茶汤。

至于原因,想必懂茶的茶友们都明白,若没有出汤快,难得一杯好茶汤。

品质上乘的白茶,体内物质十分丰厚,一旦与沸水接触时间过长,就会释放出过量的苦涩物质。

当这些苦涩物质充分溶进茶汤中时,茶汤味道就会偏苦偏涩,而这绝不是爱茶人愿意得见的场景。

此外,除了茶汤味道会变,出汤慢还会增加烫手的可能。

在坐杯闷泡的时候,盖碗内沸水的温度会逐渐蔓延至整个盖碗,毫不夸张地说,从碗底到碗沿都是烫的。

此时,若恰好逢着盖碗最烫的“巅峰时刻”拿起它,势必会被烫手。

极度怕烫的茶友,也许电光火石之间就能把盖碗放了下来,休息片刻,借此平复一下惊魂未定的心情。

但总会有“犟牛”,会有不愿意放下的茶友。

不认输很好,可是面对如此“烫手山芋”,在热量的高压冲击之下,手是会控制不住地发抖,无暇顾及动作的正确姿势,进而也会影响出汤情况。

故而出汤的时候,时间一定要控制好,以尽量快的速度完成出汤动作。

《5》

四、合盖开口位置不对。

不少茶友在刚开始练习盖碗的时候,并未注意出汤开口的大小。

可往往被忽视的东西,却最容易成为问题最后的原因。

比如,合盖开口过大。

什么叫过大,将开口的角度远大于茶叶倾出的范围,这便是过大了。

之前看过某音热门榜上的一个泡茶视频,其中的开口就如同狮子嘴,张扩得异常大。

在出汤的时候,就显得有些手忙脚乱,不仅水流不受控制得胡乱洒出,部分茶叶也纷纷洒洒地倒入了公道杯中。

细看里面的茶汤,过深了一点,还有较多的碎叶。

同时,开口太大,热气也容易大量飘出,对于拿着盖碗的手而言,无疑是加重了负担。

当然合盖开口太小也不行,太小,部分茶叶会堵住出水口,导致水流出水不畅。

而没办法顺利倾出的水流,可能就会沿着盖碗的边缘滴落,若滴到手上,自然会“虎躯一震”,手抖。

合盖开口大小的选择,其实并不难,随着冲泡茶叶的体积做出调整就好。

体积略大的茶叶,开口就略大一些,出汤会更方便。

体积略小的,便同样将出水口控制缩小,避免烫手的可能。

《6》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盖碗手抖其实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正的事情。

但说难也不难,能行云流水使用盖碗的新手大有人在。

这背后,无关乎身份,而在于经验。

使用了一百次盖碗和使用一次盖碗的人,手感定是有区别的。

在泡茶过程中,一旦遇到了突发情况,经验丰富的人才可以稳出场面,避免手抖。

而刚刚练习几次的茶友,可能拿起盖碗,都会手抖。

所以,改掉手抖的方法,无它,唯有勤加练习。

练习熟练了,才能熟能生巧,得心应手。

下次即便遇到其它冲泡的难题,也能轻松而巧妙的化解。

欢迎关注【白茶大课堂】,了解更多白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白茶大课堂菇凉陈(taimumagu)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手端杯子手抖是怎么回事(端杯子手抖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