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怎么回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症状)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怎么回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症状)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怎么回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症状)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怎么回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症状)

作者:彭楠、江倩

慢性髓性白血病(CML)的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西方国家中位发病年龄为57-67岁,而亚洲中位发病年龄<50 岁,我国中位发病年龄45-50岁。国外研究显示,随年龄增长,CML慢性期(CP)患者合并症和合并用药增多,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治疗中,非CML相关病死率增高,TKI 不良反应发生率、减量或中断TKI 的患者比例增高,但国内缺乏相关研究。江倩教授团队回顾性分析北京大学人民医院2006年1月到2019年12月初诊TKI一线治疗的957例CML-CP患者数据,关注不同年龄组患者的临床特征、TKI治疗反应、结局及不良反应。


研究中14-39岁组患者470例(49.1%)、40-59岁组患者371例(38.8%)、≥60岁组患者116例(12.1%)。随着患者年龄增长,初诊时脾大(P<0.001)、白细胞≥100×109/L(P<0.001)、贫血(P<0.001)、血小板<450×109/L(P=0.022)、外周血原始细胞增多(P=0.010)、具有Ph染色体附加异常(P=0.006)比例显著降低,存在合并症(P<0.001)、Sokal中/高危(P<0.001)比例显著增高,而性别、ELTS危险度、外周血嗜碱性粒细胞比例和骨髓原始细胞比例等在各年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年龄≥60岁患者初始选择伊马替尼的比例(97.4%)显著高于二代TKI(2.6%)。随访末期88.2%老年患者仍服用伊马替尼,近半数服用减量TKI。TKI治疗中,随年龄增长,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为多见(P<0.001)。其中眶周及肢体水肿(P<0.001)、乏力(P<0.001)最为显著,皮疹呈增高趋势(P=0.081),而肌肉/骨关节疼痛的发生率显著下降(P=0.028),头痛呈减低趋势(P=0.052),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见下图)。


全部患者中位治疗时间为55(3-173)个月,三组7年累积完全细胞遗传学反应(CCyR)获得率、主要分子学缓解(MMR)获得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7年累积MR4.5获得率三组分别为59.6%、71.4%、69.1%(P=0.022),<40岁组与40-59岁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与≥60岁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31)。


随年龄增长,三组患者发生治疗失败和疾病进展比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病死率(P=0.013)显著增高;7年无失败生存(FFS)率、无进展生存(PFS)率、CML相关总生存(OS)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7年OS率在≥60岁组显著降低(P=0.005)。多因素分析显示,≥60岁仅是影响患者总生存期的不利因素(OR:3.7, 95%CI:1.5-9.2, P=0.005),年龄增加与治疗反应和TKI治疗结局无显著相关性。



本研究显示,不同年龄初发CML-CP患者临床特征、TKI选择和用药剂量、生存率、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发生率存在显著差异,老年患者更值得额外关注,设计合理的治疗策略,以改善TKI治疗结局。







彭楠 医生

医学博士,住院医师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江倩 教授

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副主任

国际CML基金会国家代表委员会成员

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白血病淋巴瘤学组副组长

北京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候任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白血病分会主委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Leukemia Research、中华血液学杂志、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


参考文献:

1. 彭楠, 窦雪琳, 于露, 秦亚溱, 石红霞, 赖悦云, 侯悦, 黄晓军, 江倩. 初发慢性髓性白血病慢性期不同年龄患者临床特征、治疗和结局. 中华血液学杂志. 2021, 42(2): 101-108.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是怎么回事(慢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症状)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