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胆小是怎么回事需要吃什么药(儿童胆小吃什么药)孩子胆小是怎么回事需要吃什么药(儿童胆小吃什么药)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孩子胆小是怎么回事需要吃什么药(儿童胆小吃什么药)

孩子胆小是怎么回事需要吃什么药(儿童胆小吃什么药)

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你再不吃饭,妈妈就不爱你了!”这是带娃时最常见的句式。大人自然明白吃饭和妈妈的爱之间还构不成因果关系,但站在孩子的角度,“恐吓式教育”也许正在摧毁他们的内心和未来。

对胶带产生严重恐惧,只因妈妈一句话

因为4岁娃吃饭时一心二用,一边玩玩具一边敷衍地张开嘴,这让带了一天娃,身心疲惫的宝妈很不满。情急之下,妈妈指着桌子上的一卷胶带对孩子说:“你再不听话,我就用胶带把你的嘴粘上,饭也别吃了!”

面对妈妈的恐吓,男孩果然调转了方向,大口大口吃起饭来。对于这个结果,妈妈非常满意,她叮嘱儿子自己玩,转身又去做家务了。等到奶奶跳完广场舞回来后发现,孩子躲在桌子底下瑟瑟发抖,问他缘由,说是妈妈要拿胶带封嘴,他很害怕。

令奶奶感到气愤的是,儿子已经钻进桌子底下一个小时了,但妈妈却浑然不觉。宝妈费劲口舌,恨不得诅咒发誓,才将儿子从桌底下拽出来。此后,每当吃饭的时候,男孩总是有意无意地在找胶带,确定胶带不在身边,才放心地吃饭。

宝妈从未想过,自己从小被教育的方式,怎么用到儿子身上不灵了呢?反而是吓到了孩子。后悔的同时,宝妈觉得,现在的孩子太娇贵了,大声说话都受不了,真是温室的花朵。

但心理咨询师显然不赞成宝妈的想法和做法,一位资深的心理专家就表示:吓唬会给孩子造成精神压力,容易形成胆小懦弱的性格,不利于成长。

不止是在家庭教育中,在幼儿园和学校教育中,其实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恐吓式育儿的影子。

总结起来,不外乎以下三种类型:

无中生有型:该类型以虚拟的角色对孩子进行心灵的震慑,幼儿阶段较为普遍。最常见的如大马猴、老妖怪等纯粹虚拟的东西,因其无从考证,所以常被家长用来无限夸大和进行千奇百怪的描述,用以吓唬小孩儿。

如果说以上还是哄孩子的小儿科行为,那么家长虚拟的“小黑屋”、“坏孩子学习营”则更容易让孩子产生不好的联想,并给幼小的心灵蒙上一层阴影。

角色扮演型:该类型以刻意塑造,或凭主观臆想出各种类型的角色,通过强化角色特点,加深对孩子的恐吓教育。比如,一个幼儿园的园长就坦言,为了让孩子能更好地睡午觉,通常不同班级的老师会被相互“借用”吓唬孩子。“一会儿小二班的李老师就来了,她可是很厉害的,发现不睡觉的孩子怎么办?”“不听话就把你们送到王老师的班级,他班小朋友都很怕老师的。”

再就是对社会职业曲意塑造,用来恐吓宝宝。“警察叔叔就在外面,专门抓不好好吃饭的孩子,你怕不怕?”“赶紧把药吃了,要是知道你没好好吃药,一会儿护士就来打针了!”“憋回去,别哭了,再哭打扫卫生的阿姨就把你带走了。”

角色扮演类型的吓唬,容易让孩子对相关职业产生恐惧感和不信任感,对坏人和好人的界限产生混淆,从而影响孩子基本的价值判断,狼来了的故事,不要在孩子身上重演。

威胁处罚型:通过言语恐吓,以处罚为手段,威胁孩子服从命令。比如“你再不写作业,晚上就不要睡觉了!”“你再不听话,以后就别到姥姥家来了!”“你再不好好学习,爸爸妈妈就离婚,没人管你!”这种类型的恐吓,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心理负担,长期下去会让孩子丧失自信心,不敢犯错,也不敢轻易表达自己的观点。

应该注意到,不仅幼儿阶段会受到以上的威胁处罚,在学校中的大孩子,有时也会受到老师的恐吓。

朋友家的女孩,因为身材矮小一直坐在第一排的位置。

初三的一次月考,女孩因为发挥失常数学成绩没有达到及格线,这让教数学的班主任非常着急和恼火。她对女孩儿说:“如果下一次数学考试再不及格,你就坐到最后一排去,我们班将实行轮换制,每个人每个位置都可能会坐到,你考不好就看不见黑板,自己好好想想吧。”

可悲的是,班主任的威胁并没有起到良好的激励作用,反而让女孩产生了逆反心理,本就对身高非常敏感的她,被老师赤裸裸的嫌弃和威胁,自尊心受到严重伤害。她从反抗老师开始,逐渐对数学这门功课产生了彻底的厌烦,成绩自然不理想。恐吓式教育,并没有“吓”醒这个孩子。

恐吓式教育之所以经久不衰,其内在原因有三:

其一,不可否认的是,恐吓式教育短期效果非常明显,它能迅速地促成家长目标的达成,因而常被当成“教育快捷键”反复使用。

其二,恐吓意味着家长教育手段的匮乏,因为缺乏有效的教育手段,缺乏儿童教育的理论指导,仅凭口口相传的恐吓就能管束孩子,也就成为一代代父母传承下来的育儿利剑。

其三,不得不说,用恐吓式教育的父母惰性很强。因为无暇顾及,或者本就懒惰,恐吓这种低廉的方法就常被拿来用。像那些无中生有的角色,比如大马猴之类,既不需要付出,结果又无法验证,就成为了父母偷懒的一种教育方式。

恐吓式教育的弊端在上文已有论述,它所能起到的吓唬效果只是一时的,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却可能伴随一生,吓唬一时爽,误导毁一生!

破除恐吓式教育,需要做到以下两点:

帮助熊孩子建立规则意识

熊孩子确实挺让家长头疼,他们花样百出的“作”让人应接不暇。但吓唬的结果,有的被孩子识破了变成无用功,有的则随着孩子的成长而产生了怀疑,最后发现这一手段并不灵验,治标不治本,怎么办呢?

家长要教会孩子规则意识,告诉他错误的行为会带来哪些不好的后果。比如不好好睡觉就会影响长个儿,再如过马路不遵守交通规则就容易出事故。把判断和学习的机会交到孩子手中,让他权衡利弊后进行取舍。

建立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

成长过程中,要尽量为孩子搭建和谐温暖的家庭环境,相较于危险的环境,这样的环境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动辄打骂,甚至威胁恐吓,破坏的不止是亲子关系,也会让孩子的内心产生恐惧。

本来能讲道理的,不如动手来的快捷,本来能分析好事情原委的,不如吓唬一下直接看成果……很多家长感叹孩子越来越难管,越来越不服管,丧失了对孩子教育基本的耐心,得不偿失。

恐吓式教育,是言语暴力的一种表现,当你认识到这一点时,亡羊补牢,犹未晚也!

我是糖果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儿过程中遇到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帮助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烦恼与困惑。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孩子胆小是怎么回事需要吃什么药(儿童胆小吃什么药)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