瓷器底部黑是怎么回事(瓷器底部发黑)瓷器底部黑是怎么回事(瓷器底部发黑)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瓷器底部黑是怎么回事(瓷器底部发黑)

瓷器底部黑是怎么回事(瓷器底部发黑)

北方黑瓷的出现比江南地区的晚三百多年。六世纪七十年代北齐时期墓葬中有黑釉瓷器发现、釉色介于黑酱二者之间。目前已在陕西、河南和山东三个省的七个县发现唐代烧黑瓷的窑址,以河南为多,有五处瓷窑发现黑瓷。

1.铜川窑

陕西铜川窑窑址在黄堡镇,是宋代北方青瓷耀州窑的所在地。黄堡镇窑在六十年代曾作过大面积发掘,证实早在唐代已烧瓷器,以黑瓷白瓷为主,兼烧少量的青瓷。

黑釉瓜棱注子 唐 黄堡窑

出土黑瓷标本有盌、盘、盒子、灯、盆、壶、盖罐等器物,造型多种多样。盌有五花瓣口圈足盌和唇口平底盌两种。盒子有三种形式,有扁形者,盖与底的高度相等,有的盒盖隆起如馒头状,盒底又有平底及圈足两种不同形式。壶为喇叭口,腹近圆形,流很短,双带形柄,平底。三足带盖罐,直口,腹部为扁形,四面各有一条凹入的直线、使腹部呈瓜棱形,底部坦平,下承以三个矮小的足,盖为子母口,盖顶有纽。比较少见的是双系瓶,盘形口,短颈,长圆形腹,盘口与启部连以双带形系,盘口内凸起三个乳钉,似为放灯盏而设。

唐代黄堡窑黑釉贴花凤首壶

1972年,黄堡镇出土了一件黑瓷塔式盖罐,造型和唐三彩陶器类似,但又不尽相同。盖罐集中了雕镂堆贴等技法,罐腹下部模印堆贴叶纹一周,下承以多边形底座,座上镂雕佛像人物及花卉。罐盖为七级宝塔形,盖顶塑一小猴,形象生动,通高超过50厘米,而且器形端正不偏不斜,极其可贵,是唐代北方黑瓷的一件杰出作品。

黑瓷塔式盖罐 唐 黄宝窑

2. 巩县窑

河南巩县共发现唐代窑址三处,以烧白瓷为主,兼烧黑瓷和三彩陶器。黑瓷有瓶、壶、器、盘等器。

唐代 巩县窑黑釉盖罐

瓶的胎体很白,平底轮旋极其规整,修坯之精细,在北方唐代黑瓷中很少看到。

壶的形体一般都较小,扁圆形腹,壶口外卷,平底,短流,与流相对处为双带形曲柄,柄的上端为一圆饼形装饰,柄的空隙仅能容纳一食指,与短流配在一起非常协调。整个器形虽小,但给人以纯朴厚重感。

唐代 巩县窑 黑釉龙柄壶

盌以平底大盌为多,浅式,胎体较厚重,撇口腹下部丰满,为唐代流行的盌式,盌里施白釉,外施黑釉。盘亦找形,胎体厚重,圈足,施釉特征与盌相同,唯口缘不施釉,露胎,这种做法具有巩县窑特色。

窑址中也有为数不少的茶叶末釉器物,器形与黑釉一样,似为烧黑瓷过火而出现的一个特殊产物,不是窑工有意烧制。这种情况在以后各时期的黑瓷窑址里是经常见到的。

其他诸如鹤壁窑、郏县、密县和安阳窑也都发现了唐代黑瓷器物,由此可以得知河南是目前发现唐代烧黑瓷最多的一个省份。

唐 巩县窑黑釉钵

3.淄博窑

磁村窑始于唐而终于元,唐代盛烧黑釉瓷器,产量较河南、陕西为大,器物以盌为最多,瓶、壶、罐、炉等也不少。

磁村窑唐代黑瓷器均为平底。有的底部中心微四入,当是修坏时遗留。这种修坯法北朝及隋代早已出现,唐代北方一些瓷窑有的还保留这种遗迹。

磁村窑的唐代黑瓷除具有平底的特征之外,釉质晶莹滋润和色黑如漆是它的特色。器物的底部一般比其它瓷窑产品为厚,有的厚达2厘米以上,占器高的三分之一多,因之给人以稳重感。

博山窑唐代黑釉老李俑像

更多瓷器相关知识,点击下方李国刚《高古瓷鉴定系列教程》!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瓷器底部黑是怎么回事(瓷器底部发黑)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