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猪瘟是什么原因(母猪猪瘟是什么症状)母猪猪瘟是什么原因(母猪猪瘟是什么症状)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母猪猪瘟是什么原因(母猪猪瘟是什么症状)

母猪猪瘟是什么原因(母猪猪瘟是什么症状)

猪瘟是由猪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一旦感染这种疾病若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则会给养猪场造成较大损失。要想对猪瘟进行有效防控则需要了解该疾病流行特点和临床表现症状,病猪在发病后能够及时发现并进行针对性治疗,以此实现对这种疾病的有效防控,保证养猪场的经济效益。

一、流行特点

猪瘟对生猪的危害性比较大,发病率和死亡率比较高,不利于养猪产业的健康发展。在猪瘟疫苗强制免疫政策的影响下,各地区猪瘟的发生率有所降低。猪瘟的发生主要以温和型疫病为主,呈非典型、散点状,发生的规模比较小,但是在全国范围内都有可能发生。猪瘟强制免疫政策的实施提高了免疫范围和免疫密度,能够对生猪进行免疫保护,但是各地区养猪场在交易、引种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检疫不到位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猪瘟的流行范围。不同品种的猪都容易感染这种疾病,而年龄比较小的猪发病死亡率比较高,成年猪的发病率比较低。病猪是主要传染源通过粪便、分泌物和污染食物和草料等传染给其他猪。健康猪在接触发病猪或者携带病毒的猪只后会被传染。一般会通过猪的呼吸道、眼结膜或者皮肤创口进行传染。如果怀孕母猪感染猪瘟疾病,则会通过胎盘传染给胎儿,容易出现死胎或者产生弱仔猪。公猪在携带病毒之后也会通过交配传染,影响后代猪的健康。

二、临床表现

1、最急性型

最急性型症状发生概率比较少,在感染疾病后通常会快速出现死亡现象,不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症状。

2、急性型

急性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猪的体温升高到41℃左右,出现食欲减退、精神萎靡的症状,严重时会出现食欲废绝的情况,在行走或者站立时脚步不稳,腰背部呈起。眼角有脓性分泌物,病程长者则形成干痂。腹股内侧、颈部周围等皮肤有血鲜红或暗红出血斑,有的病猪先便秘后腹泻,便中带血或者黏液,或出现神经症状。

3、慢性型

慢性型症状主要表现为病猪的饮食量减少,体温出现不正常变化,有时出现腹泻情况,有时出现便秘情况,病猪的身体逐渐消瘦,最后因身体衰竭而亡,一般病程会持续30d以上[1]。

4、温和型

温和型症状比较常见于断奶仔猪,然并后会出现轻症状,病猪的体温升高,有些仔猪皮肤表面存在淤血部位,严重时会导致皮肤坏死,对仔猪的生长发育有着较大的影响。

三、应急防控措施

1、疫情防控

在养殖期间如若发现疑似感染猪瘟的病猪,必须要立即对猪群进行全面检查和诊断,确定疫情后要及时上报。根据养殖场的具体情况确定疫区范围并对病猪进行隔离,对于比较严重的猪只要进行无公害化处理,对于疑似感染疾病的猪只也要进行隔离观察。

对于病死猪或者怀孕母猪生产的死胎及分泌物等要进行针对性处理,通常都会采用深埋、焚烧等无公害化的处理方式,对于圈舍内的粪便、尿液和被污染的饮水、饲料等要及时清理干净,做好蚊虫鼠蚁的捕杀工作。

对于养殖区域进行全面、彻底的消毒,对于饮食器具要反复消毒处理,比较常用的消毒剂有氢氧化钠和石灰乳等,在使用消毒剂的过程重要控制好每种药物的浓度和数量,保证整体的消毒效果。

对于距离疫区比较近的猪只必须要及时接种免疫疫苗,同时建立安全带,以防猪瘟出现大规模扩散或者传播的情况。对于出现疫情的猪群,一定要对染病猪进行隔离饲养,对没有染病的猪只要定期监测并进行隔离观察,做好消毒工作,监测猪只的体温,确定没有出现猪瘟症状后接种免疫疫苗,以此实现对疫情的有效控制。

2、免疫预防

育肥猪:仔猪一般在生产后的28-35d内进行首次免疫,再过一个月后进行二次免疫,两次均采用肌肉注射的方法,第一次注射一头份,第二次注射双倍。后备母猪:在发情配种前的15d进行免疫加强,采用肌肉免疫的方法进行免疫接种,注射量为2头份[2]。20日龄和60日龄的仔猪各接种一次,每次2-3头份;种公猪每半年加强一次,每次4-5头份。

3、做好饲养管理工作

在养殖期间必须重视对猪只的饲养管理,保证圈舍内的干净、卫生,并对养殖区域进行定期的消毒处理。尽量选择圈养的方式,确保能够为猪只提供良好的饲养环境。在选择猪舍位置时需要考虑到周围环境,尽量远离水源和交通,确保在发生疫情时能够控制传播。对于猪舍内的粪便也要定期清理并进行无害化处理,人员在进入养殖区域之前需要进行全面消毒。

4、注重对种猪的定期检测

养殖过程中还需要对种猪进行定期检测,若发现携带阳性病毒的猪只需要立即进行淘汰处理,对病毒的传播能起到一定的遏制作用。定期对猪群进行猪瘟抗体监测,根据监测结果来开展免疫工作,可以根据养猪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和调整免疫程序,对各方面影响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及时处理存在的问题。


作者简介:刘忠 助理兽医师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母猪猪瘟是什么原因(母猪猪瘟是什么症状)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