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遇烟花易冷是什么原因(因为烟花易冷)偶遇烟花易冷是什么原因(因为烟花易冷)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偶遇烟花易冷是什么原因(因为烟花易冷)

偶遇烟花易冷是什么原因(因为烟花易冷)

我是浙江省级媒体记者一名,前段时间刚刚参加了五天的直击台风“烟花”报道,回想起这五天追击台风的经历,依然觉得不可思议、触目惊心、永生难忘。我们住过村委会的办公室,上过海军的军车,乘过救援队的冲锋艇,遇到过内涝、封路、暴雨等各种突发情况。面对瞬息万变的台风和汛情,我们只有一个不变的目标,随“风”而动,向“水”而行,去一线,再一线,把带着温度的新闻,冒着热气的资讯,把党和政府的温暖、人民子弟兵的勇敢,人民群众的守望相助第一时间传递给受众。

在抵达宁波的第一天晚上,我们夜访宁波防指中心,在这里我们看到工作人员连续多天24小时值守,进入战时状态。第二天上午,我们探访了宁波北仑一个3000余名工人的安置点,看到工人们在政府的妥善安置下食宿无忧。在宁波我们临时接到消息,绍兴在这次台风中受灾严重,引发暴雨山洪,我们立刻动身,从宁波赶往绍兴。在抵达绍兴夏履镇的时候,已是夜晚,道路封闭,所有社会车辆都不能入内,武警、消防、部队、民兵,来自社会各路的救援力量都汇聚在这里,转移群众,抢修电力,清理道路,现场感非常强烈。我们当即做了现场报道回传。第二天一早又紧急赶回宁波北仑追风。

在前线追风,是一场瞬息万变的机动战,不变的是我们始终在循着台风的路径,追向受灾的中心,赶往最需要救援的第一现场,实时报道现场抗台抢险情况。

这次台风“烟花”,浙江余姚的降雨量最大,多个站点的降水量超过历史极值,堪比2013年的余姚水灾。我们从宁波北仑赶往余姚途经魏家桥村时,水位暴涨,深及大腿,我们车辆被困,无法行进。然而也就在这里,我们偶遇了海军91428部队官兵,在征得部队领导同意后,当晚十点多我跟俞老师一起乘上部队的军车连夜赶往附近的祝家渡村,亲眼见证并报道了部队官兵巡查堤岸,巩固堤坝,在短时间内协助余姚三七市镇把1500余名群众转移到安全地带的感人场景。

在余姚陆埠镇,村庄几乎成了汪洋,洪水几乎淹到了村民的胸口,然而,也是在这里,全国四面八方的救援队在这里汇聚。看到余姚本地的猎鹰救援队进村救人,我和俞老师本能地跳上皮划艇跟着救援队入村营救,我们只是想要离现场近一点,更近一点。在皮划艇里为了维持平衡我们不能坐,只能蹲着,雨水打湿了全身仍要维持姿势,而救援人员则更是辛苦,要在布满油污和建筑垃圾的水中行进,但他们从皮划艇里跳进污水的那一刻却一点犹豫都没有。因为他们的信念就是“救人!”

在余姚,我们还看到自发组织搬运沙袋,加高堤坝的普通市民;看到好几个夜晚没有合眼巡查堤防的村委委员,熬红的双眼;看到一趟接一趟地出勤,说会一直驻扎在这里直到脱离危险为止的解放军们。

在这场洪水来临的时候,这座城市通过自救,他救,等各种方式渡过难关,就如同我们打不垮,压不倒的共产党,始终坚守信念,永葆斗争精神。

我跟俞老师都是第一次报道抗台,为了做好这次报道都付出了很多。俞老师要在大风大雨中拍摄,还要掌控好镜头,剪辑,迅速出片,克服了很多困难,开车师傅金老师一路带着我们跋山涉水,顶巨风、冒暴雨,保护我们的安然出行,同时我们更要感谢后方给我们提供方向指引,全力做好后勤保障,让我们安然无忧。

结束采访的那一天,我们在余姚丈亭县看到了正在集结准备回去的官兵,他们的脚下换上了拖鞋,坐在地上修整,部队的连长很骄傲地跟我们说:“我们是能打硬仗的队伍!”是的,我想说,我们记者也是“能打硬仗的队伍!”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偶遇烟花易冷是什么原因(因为烟花易冷)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