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常规血小板总数减少是怎么回事(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血常规血小板总数减少是怎么回事(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血常规血小板总数减少是怎么回事(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

血常规血小板总数减少是怎么回事(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 血小板减少能治好吗

血小板减少是否能够治好,主要与疾病的病因、疗方法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x109/L。如果发现血小板减少,患者-定要及时进行检查,查明具体的病因,针对不同的表现和病因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多数免疫性血小板减少,首选药物是糖皮质激素,包括醋酸泼尼松、地塞米松等。也可以使用其他免疫抑制剂和部分细胞因子。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多为慢性经过,出血风险不高,因此治疗目标应集中在不出血上,而非提升血小板数目到正常水平。


血小板减少能自愈吗

血小板减少多与免疫异常有关,自愈的可能性很低,大多为慢性病程,需要系统的评估并根据情况进行干预,不出血是原则,而非血小板数目升至正常。

血小板减少多种原因引起,如药物,化学或物理因素,其他疾病(炎症、肿瘤、HIV、免疫性疾病、病毒、血液病)等。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牙龈出血、鼻出血,绪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血小板减少多为慢性过程,有时只是疾病的表现之一,需要评估或治疗原发病,才能有所好转。

血小板减少如何护理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持续低于正常水平。可见于多种血液性疾病、风湿免疫病、放化疗损伤及药物相关性血小板减少。根据血小板减少程度,可出现不同临床表现。轻者可有皮肤出血点瘀斑,牙龈渗血、鼻衄;严重的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尿及脑出血等。

血小板减少的护理要点如下:

1.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因血小板减少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易产生紧张、忧虑害怕等心理反应。医护人员应做好患者的心理疏导,使患者对疾病有所了解,对治疗疾病树立信心,保持平和心情,积极配合治疗。

2.注意休息并适当限制活动。血小板严重减少、出血严重和处于急性发作期的患者应卧床休息,避免剧烈活动,防止创伤和内脏出血。

3.合理饮食。应根据病情选用流质、半流质或软食,食物的温度不宜过高,禁食生硬、粗糙、辛辣、刺激的食物,防止消化道出血。多食蔬菜、水果(洗净去皮),防止便秘。

4.患者皮肤黏膜有出血症状时,应注意观察出血部位和范围;有内脏出血时,则要严密观察出血量和出血是否停止。

5.做好应急措施,避免出血发生。伴有便秘、剧烈咳嗽时,应及时处理,防止颅内压升高和脑出血发生。

血小板减少能活多久

血小板减少患者的存活时间与病情的严重程度以及是否及时治疗有关。

血小板的正常值为100~300x109/L。当血小板计数<100x109/L即为血小板减少,常见于:

1)血小板生成障碍,如再生障碍性贫血,急性白血病,急性放射病等;

2)血小板破坏增多,如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脾功能亢进等;

3)血小板消耗过度,如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等。血小板减少的危险

主要是出血,出血风险的高低并不单纯取决于血小板数目。如果发现血小板减少应及时到医院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评估及治疗,防止病情的恶化,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血小板减少严重吗

血小板减少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

血小板减少是指血液中血小板计数<100x109/L。血小板减少的危害性主要与血小板减少的程度有关,轻者可有皮肤出血鼻出血等,者可表现为脏器出血,如呕血、黑便、血尿及脑出血等。患者如果发现血小板明显减少,应及时到医院就诊,防止疾病的进一步发展;即便是轻度减少,也要查清原因,评估出血风险。



更多医学科普,血常规异常免费分析结果,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血常规血小板总数减少是怎么回事(血常规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