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螺一摸就多是什么原因(田螺在什么地方摸的多)田螺一摸就多是什么原因(田螺在什么地方摸的多)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田螺一摸就多是什么原因(田螺在什么地方摸的多)

田螺一摸就多是什么原因(田螺在什么地方摸的多)


每座城市都有自己专属的“名片”,提起柳州就不得不说到螺。对于吃螺,柳州人是精细又认真的。据说数万年前,聪明而好吃的柳州人祖先就已学会用火烧螺蛳,并用骨针挑出螺肉食用。如今,为让螺的味道千变万化,柳州人从摸野生螺蛳探索出人工培育螺蛳的方法,发展形成了螺蛳粉产业;从火烧螺蛳发明出酿螺、炒螺等各种吃螺方式,创造了螺蛳粉、田螺煲等各种美食。而获取螺,到做成美食,是需要超长的辛苦和耐心的等待。今天,我们带你探寻柳南区太阳村镇山湾村“金太阳”田螺的“味”,探寻它让人欲罢不能的秘密。


生态养螺让鲜味在舌尖舞动


3月,春暖花开,万物苏醒,农民开始了新一年的劳作。此时,沉静一个冬季的田螺,带着一肚子的螺仔被养螺人抛撒入田,与水稻做伴,同生同长。


6月,进入盛夏,雨水充沛,吸收天地之精华的“金太阳”田螺,长成鸡蛋般大小。这天,农民开始“引螺出泥”,捕捞入锅,或炒、或煮、或煲,田螺被制成一道道让人垂涎欲滴的田螺宴,招待四方慕名而来的食客。



市民覃智虹是第一次品尝“金太阳”田螺。田螺在酸笋、紫苏等配料的刺激、搅拌与融合下,鲜香久久跳跃在舌尖。


她满口称赞:螺肉丰厚,脆口有弹性,即使加入鲜香作料爆炒,也掩盖不住田螺本身的鲜味。


据悉,田螺对生长环境要求极为严格,优质田螺被美食家称为“青泉石上流的人家”,意思是长在清泉水中,有石头栖息,优质藻类供给的田螺,而“金太阳”田螺生长在田里,它是如何达到优质田螺的品质,拥有其鲜美的味道呢?


柳南区农业农村局高级工程师罗勇胜介绍,这是因为“金太阳”田螺吃得健康。在千亩田螺养殖基地里,田螺生长的农田里水质干净清澈,没有蓝藻、浮萍等有害藻类,泥土颜色呈黄灰色。


田螺的主食为藻类,藻类是否优质会影响螺有无土腥味,因此必须科学调控农田水质的溶氧、酸碱度等,以培育优质藻类供给田螺,让螺吃得饱、吃得好。


罗勇胜说,泥土呈黄灰色,说明水中氨氮较少,适合田螺“居住”,它们可吃饱后在田里自由爬行、钻泥、玩乐,不用担心缺氧,而舒适的环境、良好的生态,也保留了田螺“好奇宝宝”的天性,它们拥有充沛的精力,即使准备入锅也会打开“脑门”,快乐地探索农田之外的新世界。


据了解,目前基地通过调节水质,营造仿生态环境,成功在农田里培育出了高品质的石螺,待产品石螺投入市场后,可为全市螺蛳粉企业提供源源不断的新鲜原料,让更多人品尝到螺蛳粉的鲜甜。


用心烹煮让螺的鲜味不过期


有一千双手,就有一千种味道,因为中国的厨艺传授遵循的是口耳相传、心领神会的传统方式,而祖先的智慧、家族的秘诀、食客的领悟、厨师的训练等,无不是螺鲜美的原因。



为制作一桌螺宴,山湾螺蛳农庄的主厨廖仕安在前一天就开始忙碌。廖仕安与螺结缘15年,对螺的选择极为挑剔。


他挑选的田螺每一颗都必须大小一致,并且在煮螺前,会用盐水浸泡田螺,给它做个“矿泉疗养”,以缓解田螺被捞出来后的紧张心情,随后用刷子慢慢清洗田螺,用水泡4至5个小时,直到田螺外壳程亮反光,田螺吐出的是清水泡泡。


准备工作就绪,廖师傅开始用大火煮水,水沸腾后便将新鲜田螺倒入水中,被刺激的螺立即发出“吱吱吱”的碰撞声。螺蛳煮至1分钟后被捞出沥干,随即上大锅爆炒直到螺蛳水分流失,这时再倒入廖师傅精心挑选的辣椒、蒜米、桂皮、八角等18种作料,用大火翻炒,待螺稍微入味后迅速冲入清水,用大火闷煮螺蛳,而廖师傅还不能休息,必须在旁掐点算准时间,等水沸腾后把大火转为中火,继续闷煮。


“这个步骤非常关键,只能焖煮12分钟,不然螺蛳太老,或者不入味,”廖仕安说,这是他多年煮螺积累出的经验,而螺蛳焖煮出锅后,还要再加入他自制的酱料继续翻炒,这样一道鲜美的螺蛳基础菜品才算完成,之后廖师傅还会根据不同食客的需求,制作炒螺或者螺蛳鸭脚煲等美食。


“下一步,我还要认真研究将石螺做成螺蛳粉,让人吃了回味无穷,来了不想走。”廖仕安说。


严格的选材、繁复的步骤、用心的研究、精湛的厨艺,让螺蛳鲜味在追求效率与速度的今天依然去其糟粕,取其精华的保存,并且在继承祖先吃螺的智慧时,也开发出了多种多样以螺为主要原料的美食,让“嗍螺”有了更深层的意义,它是招待远方客人的“必杀技”,是拉近同事朋友关系的“钥匙”,是脱贫致富的“敲门砖”,是寄托乡愁的“问候”,而这也是螺蛳历经万年,依旧保持“鲜味”的真正秘诀。

(来源:来源:柳州日报/文,广西农业信息中心/图)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田螺一摸就多是什么原因(田螺在什么地方摸的多)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