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儿身上长一个黑点是怎么回事(婴儿身上长小黑点是怎么回事)婴儿身上长一个黑点是怎么回事(婴儿身上长小黑点是怎么回事)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婴儿身上长一个黑点是怎么回事(婴儿身上长小黑点是怎么回事)

婴儿身上长一个黑点是怎么回事(婴儿身上长小黑点是怎么回事)

大家好,我就是久居野外、喜欢夏天、爱好吸血,比蚊子还凶残的蜱虫!

家长肯定听说过我的“丰功伟绩”——

没错!别看我的身子小小,但给我机会叮入宝宝皮肤,轻者皮肤感染,重者可致命呦!

认识一下我——蜱虫

虽然有过致死案例,但家长不要谈蜱色变,被我叮咬后,大部分情况是可控的。

我的喜好

我外表虽凶残,但我需要寄生在野生动物或鸟类身上,吸食它们的血液才能存活、繁衍。

我的嗅觉十分灵敏,脱离寄主后藏身于草丛或树叶中,只要有人类、宠物或牲畜经过,我就会蛰伏在他们身上。

我的危害

我的嘴里长有一些倒刺,只要我叮入人体或动物,那就“请蜱容易,送蜱难”了!

皮肤感染

我以吸食血液为生,没有吸血时身子就如火柴头大小,吸饱血后变得红豆般大。

我吸血几乎没有刺痛感,因此宝宝被叮咬时不痛不痒,不久后皮肤会出现明显的红肿。

传播疾病

我本身几乎没有毒性,被我叮咬不可怕,可怕的是继发的出血热和莱姆病等疾病。

毕竟在传播疾病的种类和广泛性方面,我只承认输给了蚊子,屈居第二而已。

我最强有力的武器就是通过吸血传播有害微生物使人患病,其中有些病毒就是致死案例的元凶。

家长不要恐慌,被我叮咬过的宝宝,多数情况不会患上传染病,除非存在以下情况。

1.我叮咬过带有有害微生物的动物,又叮咬了宝宝;

2.我将足够数量的有害微生物通过口器注入宝宝体内;

3.宝宝的免疫力差,不足以杀死我传播的有害微生物。

也就是说,如果我常年生活在传染病高发的地区,或赶上季节流行性病毒活跃的时期,那我传播致命疾病的可能性非常大。

宝宝被蜱虫叮了,怎么办?

每到春夏季,都有宝宝被我叮咬而高烧不退的案例,家长要学会正确处理。

宝宝被叮咬后,家长的首要任务是,第一时间将我从宝宝的体内取出。

错误做法!

看到网传一些对付我的方法,比如麻醉药、烟头烧、酒精泡、松节油……我只是冷冷一笑。

我的嘴巴天生神力,可以牢牢地钩在人体和动物的皮肤上,不会因为麻醉而松开。

我吸血时讨厌被人打扰,家长千万不要对我生拉硬拽或左右摇晃,惹我生气的后果就是——

我会将口器折断在宝宝皮肤里,分泌更多携带有害微生物的唾液,对宝宝身体造成更大伤害。

正确做法!

最好的方式就是,家长及时带宝宝到就近医院就诊,请专业医生对付我。

家庭处理的话,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找一把弯尖头镊子,尽可能靠近皮肤,夹住我的口器,垂直向上拔出。

2.用肥皂水清洗宝宝被叮咬的皮肤,严重者需要应用抗生素。

3.不要把我捏死泄愤或直接丢弃,要将我密封在玻璃瓶里。

如果宝宝出现了患病症状,我是医生最好的分析材料,以确保医生及时查出病原体。

4.密切观察宝宝,如果宝宝出现发热、畏寒、叮咬部位肿痛、恶心、头痛或出现游走性环形红斑,要及时就诊。

如何预防被蜱虫叮咬?

我有个致命缺点——没翅膀,这就注定了我出没的地点非常有限,长草的地方是我的最爱。

尽量减少接触

到野外游玩时,避免宝宝长时间在树丛、草地和森林玩耍,尽量在步道中央行走。

给宝宝穿上浅色、光滑、带衣领、紧口的长袖衣裤,这些衣物让我没有藏身之地和落脚点。

做好驱虫措施

作为蚊虫界的一族,我当然也害怕驱蚊产品。

在宝宝(2个月以上)裸露的皮肤上(避免喷到嘴巴、眼睛、耳周和伤口)使用20~30%的避蚊胺产品,回家后及时用清水和肥皂清洗。

宝宝衣物和帐篷上可使用氯菊酯(不可用在皮肤上),反复清洗几次后仍有效果。

及时发现我的存在

我携带的有害微生物多在叮咬人体24小时后传播。从野外回来后的2小时内给宝宝洗澡,仔细检查身体的各个部位是否被叮咬。

值得注意的是,我最喜欢蛰伏在腋下、颈部、耳周、肚脐、膝窝、大腿内侧、腰部和头发等皮肤较薄且不易搔动的部位。

如果家里养宠物,也要定时检查我是否寄生在宠物身上,尤其喜欢在小区草丛乱窜的猫猫狗狗。

科学家庭育儿团队原创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婴儿身上长一个黑点是怎么回事(婴儿身上长小黑点是怎么回事)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