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才发生癫痫是什么原因12岁才发生癫痫是什么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12岁才发生癫痫是什么原因

12岁才发生癫痫是什么原因()

癫痫即俗称的“羊角风”或“羊癫风”。癫痫又名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志异常性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时概述突然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双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猪羊叫声,少时即醒,醒后一如常人。本病初发于儿童、多与先天因素有关。后天多因肾虚肝失濡养,脾虚痰涎内结,偶因神志失调,劳累过甚,肝风夹痰上逆,蒙蔽清窍而突然发作,亦有因头部外伤血瘀所致者。

癫痫

发病原因:

癫痫病因复杂多样,目前尚不明确。只是在发作时,现代医学通过对大脑的测定,发现大脑的某个区域发作起始症状及脑电图改变提示“大脑半球某部分神经元首先被激活”的发作。发作后检查大脑,无任何器质性病变。

中医认为:

跟肝气郁结,脾气不升,气郁痰结蒙蔽神明有关。其病在脑,跟心、肝、脾、肺、肾相关。脏象学说将脑的生理病理统归于心而分属于五脏,认为心是君主之官,五脏六腑之大主,神明之所在,精神之所舍,把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统归于心,称之曰“心藏神”。但是又把“神”分为五志:神、魂、魄、意、志五种不同的表现,分别归属于心、肝、肺、脾、肾五脏,即所谓“五神脏”。因为心主神明,虽然五脏皆藏神,但都是在心的统领下而发挥作用的。

心脑相通:心主神明,脑为元神之腑;心主血,上供于脑,血足则脑髓充盈:故心与脑相通。临床上脑病可从心论治,或心脑同治。

肝脑相维:肝主疏泄,调畅气机,又主藏血,气机调畅,气血和调,则脑清神聪。又主谋虑,调节精神情志。若疏泄失常,或情志失调,或清窍闭塞,或血溢于脑,即“血之与气并走于上而为大厥”;若肝失藏血,脑失所主,或神物为两,或变生他疾。

脑脾相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主升清。脾胃健旺,熏蒸腐熟五谷,化源充足,五脏安和,·九窍通利,则清阳出上窍而上达于脑。脾胃虚衰则九窍不通,清阳之气不能上行达脑而脑失所养。

脑肺相系:肺主一身之气,朝百脉,助心行血。肺之功能正常,则气充血足,髓海有余,故脑与肺有着密切关系。所以,在临床上脑病也可以从肺论治。

脑肾相济:肾为先天之本,肾藏精,精生髓,髓聚于脑,脑为髓海,故脑的生理与肾的关系尤为密切。肾精充盈,髓海得养,在下为肾,在上为脑。脑的发育健全,则精力充沛,耳聪目明,思维敏捷,动作灵巧。若肾精亏少,髓海失养,脑髓不足,可见头晕、健忘、耳鸣。甚则记忆减退、思维迟钝等症。

脑与脏腑的关系:五脏六腑生理功能以及脏腑表里生理活动是以脑之元神所统帅的。即魂受脑元神之气,则魂动于肝,则肝之疏泄、藏血、调血功能得以舒达,其少阳之气升发释放于胆、泄胆汁以行通降,而肝之解毒、防御之能得以内通外达。此谓“肝藏魂”,肝与胆相表里之义。

受脑元神之气,则行于肺,开达治理调节之功。通调水道以布水津,推行营卫,外润皮毛:内旋大肠传导之,以升清以除秽油之物,以持神清体健之态矣。此为“肺藏”,肺与大肠相表里之原委。

神受脑元神之气则神满于心,内旋心阳,阳动则心气内鼓,其开得以张缩,故心动有节,心跳有津,使血液循行有序,以送清气,换帯浊气,布水津,营运精微,以濡机体内外则小肠气化能済泌別汁,以供生命之需。此为“心藏神和与小肠相表里之义

意受脑元神之气,则意发于脾,中气乃能韓旋于中焦。土为中集之主,脾胃所属,元气为宗,意动神行,元气激于脾胃,则脾必升清,运化必转。得脾升之力,必降于下,腐熟化生之功内充,游溢精气,转灌五脏六腑,外润肌腠、筋骨、四肢百骸。盖脾之湿,胃之燥得以相济,万物化生,以奉生命所需。此为“藏意”,脾表里互生互化之机义。

志受脑元神之气,则志统真元,气化释于有秩,能封藏,精气内隐,动而出使巧,有作强之力男子天王・女子天至得助,始有生育之理。受志之統气化之功必施于膀胱,津液之清者内藏,其浊者,化为尿液排出于体外,以维持人体生理之法。

脑与命门是人体生化、生命之轴。故李时珍说:“命门之体・非脂非肉,白膜裏之,在七节之旁两之间,二是着脊,下通两骨上通心肺・贯属于脑・为生命之源相火之主,精气之府,人物皆有之,生人生物皆由此出。可见脑气、元神之气皆由、命门所供,此即为“肾生脑“志气之帅也・与膀相表里之机也。

以上是中医学对脑与脏与脏腑之间关系的阐述。

脑与经络关系:脑多条经脉都通于脑,如《灵枢大论》云:“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说明脑与目系经脉相联。在十二经脉中,六条阳经上循头面,十ニ经脉亦循于头颈,故《灵枢邪气藏府病形》云:"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行于面而走空窍。通过头面空窍,脑与全身经脉相联系:如督脉、足太阳经都直接入络于脑。手少阴心经,足厥阴肝经、足太阴牌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的经别从目系与脑相联系。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足阳明胃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的经筋均从眼周围的孔窍与脑相联,脑又纵联督任二脉,通上贯下联内系外,使脑和周组织发生密切联系,神气由此游行出入,发挥重要的功能。

经络

了解脑与五脏之间的关系,就必须结合现代医学脑与脏之间的神经关系说起。

神经系统

人脑由大脑、小脑、间脑、脑干组成。其中: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也是大脑的主要部分。如果这些中枢受损将产生与语言有关的症状,如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患运动性失语症,虽然与发音有关的肌肉未瘫痪,患者却不能说话;若视运动性语言中枢受损患失写症,虽然手部及其他运动功能仍然正常,但不能做书写绘画等精细运动;若听觉、语言中枢损害可患感觉性失语症,病人能听到别人讲话,但不理解所讲的内容。 右侧半球,如对空间的辨认,深度知觉、触觉、音乐欣赏等。左侧半球在语词活动功能上占优势,右侧半球在非语词认识功能上占优势,但也并非绝对,即左侧半球也有一定的非语词性认识功能,右侧半球也有一定的语词活动功能。间脑损害时,出现感觉障碍和自发性感觉过敏,尤其是痛得过敏明显,以及植物性神经与内分泌紊乱现象,如体温、水的代谢、睡眠、情绪等异常现象。

小脑功能:小脑通过它与大脑、脑干和脊髓之间丰富的传入和传出联系,参与躯体平衡和肌肉张力(肌肉紧张)的调节,以及随意运动的协调。小脑就像一个大的调节器。

1、前庭小脑:调整肌肉紧张,维持身体平衡。(病变引起平衡失调)

2、脊髓小脑:控制肌肉的张力和协调。(病变引起共济失调) 3、大脑小脑:影响运动的起始、计划和协调,包括确定运动的力量、方向和范围。

脑干功能:脑干的功能主要是维持个体生命,包括心跳、呼吸、消化、体温、睡眠等重要生理功能,均与脑干的功能有关。

延髓的生理功能:延髓的主要机能是调节内脏活动,许多维持生命所必要的基本中枢(如呼吸、循环、消化等)都集中在延髓,延髓位于小脑下方颈段寰枢椎椎管内,这些部位一旦受到损伤,临床表现:四肢无力,饮水呛咳、吞咽困难和构音障碍,深浅感觉异常,偏瘫,呼吸困难及意识障碍。

脊髓神经亦称脊髓神经,脊神经是混合神经,典型的脊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躯体运动、躯体感觉、内脏运动、内脏感觉纤维。由脊髓发出的成对的神经。人体共有31对,其中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尾神经1对。脊神经分别形成颈丛、臂丛、腰丛和骶丛,而且均左右成对。

我们再来看五脏的神经支配?

心脏交感神经的节前神经元位于脊髓第1~5胸段的中间外侧柱,节后纤维分布于心房,过房室沟分布在心室肌表面的心外膜层,并和冠状动脉伴行穿过心室壁向下支配心内膜。节后纤维来自脊椎旁的星状神经节或颈交感神经节,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交感神经和迷走神经共同支配着心脏,但是交感神经的分布相较于迷走神经更丰富。

肝脏接受交感与副交感神经的双重支配,肝脏与神经的联系是通过两侧T7~T9交感神经发出分支及延髓发出左右两侧迷走神经(副交感神经)并形成分支而实现的。

脾脏的神经主要是腹腔交感神经节后纤维,腹腔神经节来自于胸5~12脊髓侧角,节后交感神经支配肝、脾、胃、肾、胰腺、小肠和近端结肠。脾交感神经对脾脏免疫功能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调节脾脏血液灌流量和脾免疫细胞功能。

肺由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支配,交感神经来自脊髓胸第2~5节段的侧角副交感神经来自迷走神经核。迷走神经支配支气管的肌纤维及腺体,并引起肌纤维收缩及腺体的分泌。传出神经为抑制性交感神经,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及收缩血管的作用。

肾交感神经主要从胸12至腰1-2脊髓发出,肾的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皆来源于肾丛。肾的各种感受器,可经肾神经传入脊,并从脊投射到中枢的不同部位。

来自颈交感神经链三个神经节的交感神经分布到头颈部,调节血管张力、瞳孔大小、汗腺和唾液腺分泌以及毛发的运动。下颈部的交感神经节和第一胸椎交感神经节在脊髓两侧各融合成星状神经节。上胸部交感神经节的节后纤维分别形成心脏、食道和肺脏交感神经丛。不成对的椎前交感神经节在腹腔和盆腔椎体前形成腹腔、主动脉、肾动脉和肠系膜上、下交感神经节。

可以看出交感和副交感神经、迷走神经与五脏的关系最为密切。

交感与副交感神经

交感神经是植物性神经的一部分。位于脊髓胸段全长及腰13节段的灰质角。成对交感干位于脊柱两侧,呈链锁状,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每側有22~25个神经节称椎旁节,可分颈、胸、腰、骶和尾5部分,各部发出分支至一定的器官。调节心脏及其他内脏器官的活动。在腹腔内,脊柱前方还布有椎旁节,分别位于同名动脉根部附近。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广泛,刺激交感神经能引起腹腔内脏及皮肤梢血管收缩、心博加强和加速、新陈代谢亢进、瞳孔散大、疲乏的肌肉工作能力増加等。交感神经的活动主要保证人体紧张状态时的生理需要。

人体在正常情况下,功能相反的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处于相互平衡制约中。当机体处于张活动状态时,交感神经活动起着主要作用。

迷走神经迷走神经为第10对脑神经,是脑神经中最长,分布最广的一对,含有感觉、运动和副交感神经纤维。迷走神经为混合神经,含有四种纤维成分。特殊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延髓的疑核,支配咽、喉的横纹肌。一般内脏运动纤维起于延髓的迷走神经背核,此核发出的副交感节前神经纤维,在脏器内或其附近的副交感神经节内换神经元后,发出副交感节后神经纤维分布到胸、腹腔的脏器,控制平滑肌、心肌和腺体的活动。迷走神经支配呼吸、消化两个系统的绝大部分器官,如心脏等器官的感觉、运动以及腺体的分泌。因此,迷走神经损伤可引起循环、消化和呼吸系统功能失调。

迷走神经

迷走神经在颈、胸、腹均发出多个分支,支配颈部、胸腔内器官及腹腔内大部分脏器,通过传导器官和脏器的感觉冲动及控制心肌、平滑肌和腺体活动来调节循环、呼吸、消化三个系统。

迷走神经起于大脑下行延髓(位于寰枢椎椎管内)疑核与背核。交感神经由脊神经发出,神经元位于脊髓胸腰段的侧角内,其纤维由相应脊段发出终止于椎旁神经节或椎前神经节,称为节前纤维。节后纤维也有许多分支分别支配效应器的不同细胞。在消化管中亦有一部分交感节后纤维并不直接支配效应器官,而是和消化管壁的神经丛中的节细胞发生联系。主要分布于内脏、心血管和腺体。

脏象学说认为:五脏是一系统整体,人的神志活动虽分属于五脏,但以心为主导:脑虽为元神之府,但脑隶属于五脏,脑的生理病理与五脏休戚相关。人体各脏腑的气机皆上通于脑,主要是筹和调控各脏脑的气机。故脑之为病亦从脏腑论治。

脑病从脏腑论治,脏腑受迷走神经与交感、副交感神经共同支配,而迷走神经与交感、副交感神经又属脊神经的分支,脏腑是挂在胸椎节段,说明脏腑的问题跟脊柱问题息息相关。也就是说当脊柱的寰枢椎与其它椎体节段发生错位或紊乱,就会刺激、激惹交感神经与迷走神经,向大脑传递错误的信号,导致大脑的某一区域发出错误的指令,使正常的生理功能发生紊乱,从而引起“癫痫”症状的发生。

临床表现:

癫痫发作的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可表现为发作性运动、感觉、自主神经、意识及精神障碍。包括失神、肌阵挛、强直、阵挛、强直-阵挛、眼睑肌阵挛、痴笑发作等。

不排除颅脑外伤:产伤、颅内血肿、脑挫裂伤及各种颅脑复合伤等。

病理生理:

特发性癫痫这类患者的脑部并无可以解释症状的结构变化或代谢异常,其发病与椎体紊乱与错位刺激迷走神经与交感神经导致向脑部传导信号发生异常,影响代谢障碍,使脑部的某一区域神经元突然高频重复异常放电,可向周围皮层连续传播,直至抑制作用使发作终止,导致癫痫发作突发突止。

多发群体

癫痫可见于各个年龄段。儿童癫痫发病率较成人高,随着年龄的增长,癫痫发病率有所降低。进入老年期(65岁以后)由于脑血管病、老年痴呆和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增多,癫痫发病率又见上升。

疾病危害

癫痫病做为一种慢性疾病,虽然短期内对患者没有多大的影响,但是长期频繁的发作可导致患者的身心、智力产生严重影响。

1、生命的危害:癫痫患者经常会在任何时间、地点、环境下且不能自我控制地突然发作,容易出现摔伤、烫伤、溺水、交通事故等。

2、精神上的危害,癫痫患者经常被社会所歧视,在就业、婚姻、家庭生活等方面均遇到困难,患者精神压抑,身心健康受到很大影响。

3、认知障碍,主要表现为患者记忆障碍、智力下降、性格改变等,最后逐渐丧失工作能力甚至生活能力。

诊断及鉴别诊断

癫痫诊断

1. 确定是否为癫痫详细询问患者本人及其亲属或同事等目击者,尽可能获取详细而完整的发作史,是准确诊断癫痫的关键。脑电图检查是诊断癫痫发作和癫痫的最重要的手段,并且有助于癫痫发作和癫痫的分类。临床怀疑癫痫的病例均应进行脑电图检查。需要注意的是,一般常规脑电图的异常率很低,约为10~30 %。而规范化脑电图,由于其适当延长描图时间, 保证各种诱发试验, 特别是睡眠诱发, 必要时加作蝶骨电极描记, 因此明显提高了癫痫放电的检出率,可使阳性率提高至80%左右,并使癫痫诊断的准确率明显提高。

2.癫痫发作的类型

主要依据详细的病史资料、规范化的脑电图检查,必要时行录像脑电图检测等进行判断。

3.癫痫的病因

在癫痫诊断确定之后,应设法查明病因。在病史中应询问有无家族史、出生及生长发育情况、有无脑炎、脑膜炎、脑外伤等病史。查体中有无神经系统体征、全身性疾病等。然后选择有关检查,如头颅磁共振(MRI)、CT、血糖、血钙、脑脊液检查等,以进一步查明病因。

4.与颈、胸、腰段椎体错位紊乱有关。

鉴别诊断

临床上存在多种多样的发作性,既包括癫痫发作,也包括非癫痫发作。非癫痫发作包括多种原因,其中一些是疾病状态,如晕厥、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发作性运动诱发性运动障碍、睡眠障碍、多发性抽动症、偏头痛等,另外一些是生理现象,如屏气发作、睡眠肌阵挛、夜惊等。

鉴别诊断过程中应详细询问发作史,努力寻找引起发作的原因。此外,脑电图特别是视频脑电图监测对于鉴别癫痫性发作与非癫痫性发作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对于诊断困难的病例,可以介绍给专科医师。

急救措施

有先兆发作的患者应及时告知家属或周围人,有条件及时间可将患者扶至床上,来不及者可顺势使其躺倒,防止意识突然丧失而跌伤,迅速移开周围硬物、锐器,减少发作时对身体的伤害。迅速松开患者衣领,使其头转向一侧,以利于分泌物及呕吐物从口腔排出,防止流入气管引起呛咳窒息。不要向患者口中塞任何东西,不要灌药,防止窒息。不要在患者抽搐期间强制性按压患者四肢,过分用力可造成骨折和肌肉拉伤,增加患者的痛苦。癫痫发作一般在5分钟之内都可以自行缓解。必要是可以掐“人中”穴,人中穴具有醒脑开窍之功效。如果连续发作或频繁发作时应迅速把患者送往医院。

疾病治疗:

目前癫痫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整脊(神经调控)治疗、针灸治疗等。

1、药物治疗:

传统抗癫痫药物(如苯妥英钠、苯巴比妥)虽有一定临床疗效,但是副作用较多如齿龈增生、毛发增多、致畸率高、多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患者不易耐受。抗癫痫新药(如拉莫三嗪、左乙拉西坦、托吡酯、奥卡西平等)不仅临床疗效肯定,而且副作用小,患者容易耐受。

2、手术治疗:

术前定位,精确定位致痫灶和脑功能区是手术治疗成功的关键。

3、整脊(神经调控)治疗:

从脊柱的颈段(寰枢椎)、胸段(T1-T12)、腰段L1-2L入手,去查寻这些节段的紊乱与错位椎体。本人在对上百例“癫痫”患者的调理收到满意的效果。

4针灸治疗

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相关。重点选择与此相关的经络与穴位进行调理。

主症:实证:猝然昏仆,不省人事,手足抽搐,痫证反复发作,昏仆抽搐,时间两目上视,牙关紧闭,口角流涎,较短,额头冷汗,呼吸浅短或有尖叫声,二便失禁。取经:手足厥阴经,手足阳明经,任督二脉。选穴:内关、太冲、合谷 :阳陵泉 :风府 :申脉 :心、肝 :巨厥。

虚症:反复发作昏仆抽搐,时间短额头冷汗,呼吸浅短。取经:手足少阴经、手足阳明经、任督手足少阴经、手足阳明经、足厥阴经。 选穴:神门、三阴交、足三里,通里。丰隆 :阴陵泉 :百会 :太溪 :脾、肾。:中脘、气海 奇:四神聪透百会。

头针:主穴:额中线、顶中线。配穴:手足抽搐者加顶颞前斜线上1/5、中2/5(对侧);对症状较重者可根据脑电图异常部位在头的同侧加用电针,额叶加额旁1线和额旁2线为1组;颞叶颞加前线与颞后线为1组;顶叶用顶旁1线与顶中线为1组;枕叶加枕上正中线和枕上旁线为1组;癫痫小发作者加额旁1线(双);局限性发作中的感觉性发作者加顶颞后斜线上上1/5或中2/5或下2/5;局限性发作中的运动性发作者加顶颞前斜线上上1/5或中2/5或下2/5;精神运动性发作者加颞前、线颞后线。

日常护理:

预防癫痫发作复发,应主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避免熬夜、疲劳,避免长时间看电视、打游戏机等。

2、饮食清淡,戒烟、戒酒。避免服用含有咖啡因、麻黄碱的药物。青霉素类或沙星类药物有时也可诱发发作。

3、禁止驾驶汽车;禁止在海边或江河里游泳;不宜在高空作业、不宜对精细的机器手工进行操作等。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12岁才发生癫痫是什么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