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我比正常人笨的(可能我比较笨)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我比正常人笨的(可能我比较笨)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我比正常人笨的(可能我比较笨)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我比正常人笨的(可能我比较笨)

精读妈说: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信任,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克服,还有父母的陪伴、支持和爱。

作者:素宁(爸妈精读专栏作者)

说到辅导孩子,你脑海里最先想到的:是不是老母亲气得在旁边大吼大叫、失去表情管理,而孩子却在旁边气定悠闲、正襟危坐?

总之,无论父母和孩子平常怎么和谐亲密,一到写作业,这些都将化为乌有。

最近,上海一位爸爸辅导孩子作业,导致自己手骨折的新闻让人啼笑皆非。

原来,他在旁边辅导作业,因孩子写得又不理想,想打孩子又舍不得,所以就只能捶墙发泄情绪,可没想到把自己手给搭进去了,直接进了医院。

真真是应了那句话:不写作业父慈子孝,一写作业鸡飞狗跳。

可有的父母即便气得想给孩子两巴掌,还是硬生生压下所有愤怒,挤出一个笑脸陪着孩子一起熬。

不是因为“忍术”了得,而是因为他孩子的“特殊”。

他的孩子,就是纪录片《我不是笨小孩》里校校。

这部豆瓣9.2分的纪录片,分别记录了三个“笨小孩”:校校、群晓、若汐,他们因为“笨”而被同学嘲笑、被老师贬低,外界的环境和声音对他们都不友好。

可孩子们依然顽强地想要努力变好。

因为,他们不是真的笨,相反,他们智力正常,甚至不低,生活完全能够自理,有很好的户外生存能力,也能进行正常的交际。

可为什么被当作“笨小孩”呢?

因为他们患有一种和别人有着不同文字接收和处理方式的病症——阅读障碍

“被阅读障碍曲解的笨小孩”

“阅读障碍”是一种病,智力正常的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没有明显的神经后器质性损伤,但阅读水平却显著落后于相应智力水平。

患有此病的孩子,不能进行正常的书写和阅读,阅读漏字、加字、念错字、替换字;书写错字、不能按正常的顺序进行书写。

就像校校在读文字时,总是将字的顺序替换、加字、少字、跳字。

所以他看书会特别累,更别说老师给他布置的有关阅读、记忆的作业。

他写字就像画画一样,常人是根据笔画的顺序来写,而他是根据自己脑海中的形状来画写拼凑,没有笔画和顺序的关系。

因为没办法很好的书写,识字比常人要困难数倍,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差,读不懂问题,数学题做不出来,记不住单词,英语成绩低迷。

这些关于学习的一切,对他来说都是一种不可言说的煎熬,自己痛苦也就算了,老师批评、同学谩骂,让他的求学生涯如雪上加霜。

他越努力,越感到无能为力。

有这种挫败感的孩子不止他一个。

纪录片中的群晓也是这样一个十分努力,但成绩依然没有起色的孩子。

他为了学习努力到什么程度呢?

为了一场普通的考试,他可以学到深夜两点。

当一些同学在舞台上展现自我、一些同学在全神贯注地看学校晚会的才艺表演时,他仍不敢松懈,借着台下的灯光,就为了能多看几页书。

妈妈在接他回家的路上,尽管车内灯光不适合看书,他依然强烈要求妈妈开车灯给他学习。

为了能够更好地记住字,他甚至将文字刻在手臂上。

因为在他看来,刻得越痛,记忆才能更深刻。

他的这些努力,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可她并没有阻止,因为她知道:儿子心里有千千结,自己除了支持,别无他法。

可即便群晓如此努力,在学校依然因为成绩差而被同学轻视、谩骂,对此他依然无法还嘴。

因为成绩不好是事实,阅读障碍就像是加在他头上的一个“蠢笨”的魔咒,无法摆脱。

帮孩子找到自身闪光点,扩展自信

像校校、群晓、若汐这样的孩子,据纪录片的数据透露:在所有适龄儿童中,约有5%—8%的孩子有阅读障碍。

这个比例并不低,意味着如果一个班里有50个小孩的话,那么就有3-4个患有阅读障碍。

这么多“笨小孩”,他们的出路在哪?

列夫·托尔斯泰曾说:“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不完美的孩子,同样是跌落凡尘的小天使,我们不能因为他们有阅读障碍就放弃他。

被阅读障碍所困扰的若汐,无论她怎么努力,她的语文成绩从来没有超过60分。

可父母并没有以此将她简单定义,而是努力帮她找闪光点,扩大她的附加值。

父母担心她因为得不到认可而心理失衡,就送她上培训班学画画,学跳芭蕾舞,结交朋友,扩大她交友圈的同时,也帮助孩子找到阅读之外的其他价值,提升女儿的自信心。

还有校校的妈妈,勇于放手让儿子自己参加户外的生活,让他学会团体生活和独立。

她还在校校的画中,看到儿子具有的反抗精神,希望儿子继续保持,长大后活成自己,而不是生活的奴隶。

李玫瑾教授说:“天生我才必有用,老天给我们每个人有天赋的东西,父母不去替他找,他一辈子都不知道。

帮助孩子寻找他的价值,扩展他的兴趣和专注点,是我们家长应该做的。”

有缺点的孩子,不能被缺点定义一生。

患有阅读障碍的孩子他们的出路也许不是学习,但他们身上还有学习之外的更多闪光点。

每一个父母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帮助孩子找到自己的闪光点,正视自我,续增孩子的自信值。

爱和接纳,是渡过难关的诀窍

北师大认知神经科学与学习构架重点实验室的舒华教授说:

“这些孩子最困难的阶段是小学。如果我们能够帮助他们渡过,那么他们上中学,特别是高中、大学后,会找到自己的诀窍,找到策略来对付这个问题。

此时,他们的特长,绘画或是口才,便可以发挥作用了。”

而帮助他们渡过难关的诀窍,就是父母的爱和接纳。

纪录片中的三对父母,在“阅读障碍”这个大难关面前,由最初的无法接受、不知所措,到后来的坦然面对、积极陪伴,中间不知经历了多少的波折和心路历程。

但最终他们做出了同一个选择: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信任,让孩子明白,他不是一个人在努力克服,还有父母的陪伴、支持和爱。

校校的妈妈,尽管脾气暴躁,但为了儿子能重拾信心,克制自己的脾气,积极组织活动,让儿子参与其中,让更多人能够接纳、理解儿子。

群晓的妈妈,得知儿子在学校的处境后,和丈夫商议后给他转学,去到一个能够接纳他的环境学习。她自己也为了儿子放弃工作,陪儿子去山西上学。

群晓看到父母为他做出的牺牲和努力,可自己却连一次考试都考不好,难过地哭了。

妈妈却宽慰他:“群晓,你不管怎样,爸爸妈妈都特别爱你,不是因为你努力,我们爱你,你能做到今天这个样子,真的特别棒。”

若汐的妈妈,尽管因为女儿成绩的问题而焦虑睡不着,可她依然坚持每天早上陪女儿背单词,一年多从未间断。

爸爸后来也加入了陪读队伍,给若汐充分的理解和陪伴,帮妈妈分担。

若汐最终也在父母的鼓励陪伴下,成绩突飞猛进,语文由原来30几分,提升到70多分,英语和数学也考到了70分以上,总成绩终于不再是全班倒数。

正如《游戏力》科恩说:“孩子的内心需求,可以比作一个杯子,需要我们源源不断地注入水来保持充盈。一旦加满水,他们就又会活力满满地去探索,去学习,去尝试。

孩子努力和坚持的过程很苦,在孩子动力快要枯竭的时候,就需要父母往里面注入坚持的活水。

唯有如此,当孩子压力太大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才会因为父母的加油鼓励而重燃斗志。

我们的每一个孩子也并不完美,他或许内向、敏感、木讷......但无论如何,他都是我们当初热切盼来的孩子。

不同的孩子都有不同的长处,也许他成绩不好,但在绘画、声乐方面非常出彩;也许他不善交际,但内心依然保持善良、有底线,不主动伤害人......

只不过这些长处,需要父母引导他找到,并重新审视自己,接纳自我,找到自我的其他人生附加值。

莫言曾说:“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启发,是一棵树摇动另一颗树,一个灵魂启迪另一个灵魂。

所以当孩子问“妈妈,我是不是笨小孩”时,您答案的焦点或许就不仅仅是成绩。

作者简介:素宁,富书专栏作者,富书亲子营学员,爱好写作和手账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你是什么时候发现我比正常人笨的(可能我比较笨)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