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人敢碰你是怎么回事(感觉有人碰你却没人)没有人敢碰你是怎么回事(感觉有人碰你却没人)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没有人敢碰你是怎么回事(感觉有人碰你却没人)

没有人敢碰你是怎么回事(感觉有人碰你却没人)

我为啥如此自卑?不被同事们待见,在平时的交流中自卑,没有话题。自己只能在旁边看着别人侃侃而谈。感觉这些年我像一个有很多触角的章鱼,想把触角伸向外界,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所以,虚弱无力。想建立关系,却不敢主动,但又怕不被别人接受。我只对那些对我表示出明确好感,愿意跟我交朋友的人亲近,不敢主动靠近其他人,所以,我朋友极少。而且,我好像还不会维持长久的关系。在工作场合,也无时无刻不在压抑自己,非常拘谨。而且,大学毕业这么多年,工作非常坎坷,被辞,及被辞警告,不受老板待见。

我一直找不到自己的价值,看到一起的同学,工作的很有起色,我一年的工资可能都抵不上人家一个月工资,真的觉得自己活的很失败。并不只是工作上的失败,还有人际关系上的失败。面对历任老板,都非常紧张,怕他们,我认为他们是高高在上的,所以自己很卑微。我不敢穿漂亮衣服,不敢化妆,从不穿高跟鞋,因为我会做什么都特别不自在,只有穿得特别特别普通我才能心安,不焦虑。觉得这个人才是我。我身上有很多问题,这是让我特别困扰甚至痛苦的事情,但我真不知道到底该怎么改变。别人说让我自信点,可对我就像隔靴搔痒,不起任何作用。

我是一个非常希望能拓展自己人际关系的人,但在人际关系的互动中你很难得到权威的认可,从而让你对自己的评价为自己的普通的、不被人看到的存在,因此造成自卑、自我价值感低的内在心理。

当有人给你简单直接的“建议”时,让你感到自己的需求并没有得到理解。


01

“章鱼将触角伸到外界,却好像被什么东西束缚”,我体会这里有对关系联结的渴望,但同时也有担心自己不被接受。其实是,这个不被接受的体验不能让自己再次触碰到。这个不被接受也许代表着否定、回绝、关系的切断或许你同时会体验到那一刻连同自己这个人也被决绝了,这确实让人感到难过。“在交友的过程中,不敢主动靠近其他人;在工作的过程中,你一直压抑和隐藏着真实的自己,小心翼翼的,即便如此这些关系都维系的不久。”所以,这是一个有着普遍性的人际交往的困难。你感到自己卑微、不敢穿漂亮衣服,不敢化妆,从不穿高跟鞋,因为你会做什么都特别不自在,只有穿得特别特别普通你才能心安,不焦虑,觉得这个才是“我”。


这里,展现了一个你对自己的评价和定位,即:自己的弱小的、普通的甚至是卑微的。看上去你现在正在重复着在人际中糟糕的闭环,其原因是对自己的内在自我的不够肯定,和对自己评价与现实自己的偏差的重复,这个体验是非常难过、痛苦的。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是被爱的、受到欢迎的。人是在与他人关系的互动中渐渐成为自己的,这个基础是来自于婴儿早期养育者与自己的互动过程。如果我们被很好地镜映过(即在我们需要情感体验的回应的时候),我们会内化这个回应的体验。从而我们获得一些经验:怎样是让别人喜欢的,我就是好的、受欢迎的;怎样的是不被别人接受的,自己是不好的、不受欢迎的。


对于感受不太好的体验,如果我们可以从对方那里获得纠正,并修正自己的行为再一次被对方正向反馈,就可以有就被转化成好的体验,反之则连同之前的体验一起被保留下来,并且在人际中不断的使用和循环着。

慢慢的,我们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展开我们的社会化的世界——进入幼儿园、学校、社会,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在与人互动的时候,把我们内化的体验与对方互动。

例如:我看到她,会让我感觉她为人和善,于是当我说话的时候,我会带着这样的设想和情感体验与内在想象的对方和现实的对方沟通,我们的语气会和善和亲切。相对应的,当对方收到信息后,也会与自己的原始经历对比进行加工和处理(这个过程也和对方的早期关系有关系)。一旦对方经过对比早期的体验发现你对她是友好的、甚至是喜欢的,就会有相关的体验一下子传递到我们的体验中来。这样的交流的过程,变成了一种正向的、好的情感体验的流动。


彼此之间也会更加地轻松、自然,好的关系便建立了起来。相反的,一旦我们与他人的互动中带着对方会伤害、对方会因为自己不够好、决绝自己或者是厌弃自己等等的假设,因为各种各样的担心自己受到伤害,所以表达就会不自然、紧张、语言不够流畅。

如果得到的回应让自己感受不那么舒服或者感受到被拒绝、被指责、被评价后,大脑中会迅速连接内部糟糕的自己,甚至会出现大脑一片空白,导致自我批评和自愧的情绪体验。


02

我们每一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人际关系能如鱼得水、希望自己收到的回应都是让自己体验好的,但我们不难看出人际互动和交流过程中,彼此内在情感体验的接触会集中在互动过程中的一瞬间发生。

我们心理学中会将这些时刻的发生称为:主体间无意识的交流。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过程,但却在一瞬间发生。所以,在现实中我们很难按下暂停键去体会和修正它们。

这些人际反馈会返回到我们的内在,这个过程如果在未被意识到并且打断、修正的情况下,会一直循环。好的反馈会帮助一个人形成更好的体验进而增加自己的自信,挫败的反馈会削弱自信导致自我评价降低。

在我带领的团体过程中,这样的交流也经常会出现,就是因为我们每个人养育过程中的差异,很多时候也会导致误解发生、从而产生冲突,这些都会在小组中组员的互动关系中出现。

这个时候恰恰是我们工作的好时机,作为带领者我会在了解每一位组员过往经历的前提下进行适当的打断并帮助组员和小组成员一起去体验和反思。

在这里我想说明的是:我们咨询师之所以会与来访者回望过去,为的不是让来访者沉迷在过去的体验里,而去跟着来访重新走一回她来时的路:这一路磕磕绊绊,是有多么的不容易才成为了现在的自己。


我们遇到的困难都是需要被理解和遇见之后,将现在的一些互动细节做联系并把这些体验、感受、回忆言说出来(找到原因和标的物,将他命名),我们心理学将这称之:潜意识意识化。

如果说这是第一步的话,那么接下来,我们便可以在团体中去尝试着“如果”,即:如果我们看到了原因所在,那么我们现在可以为自己做些什么微调,以至于让消极互动变的好起来?

当这个可供反思的空间形成后,在安全的前提下,我会促进小组成员立刻在小组里能够尝试着为自己做些什么。我也会邀请参与互动的另外一方给予真实的反馈。

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矫正性体验的发生。这个体验的过程被矫正的除了行为,还有体验。这个被矫正的体验被称之为:矫正性情感体验。

这个体验会更深刻地留在组员内部,形成新的内化的体验中的一部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甚至是几年内都会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欧文亚隆先生做过相关实证研究,将其成为咨询后效。


03

当然,你也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尝试这样做:

1、找到自己可以完全信任的伙伴,去尝试着表达自己的体验和感受。

2、邀请对方给你回应,来确认你的体验是自己的?还是你们彼此都感受到的?

3、如果是自己的,那么我们就要尝试着照顾一下自己,去回顾原始体验的来源。你可以跟自己的养育者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聊一下你是怎么长大的?谁带的你?他们带你的时候状态如何?这也是一个彼此互相“照镜子”的过程。

4、随着被确定的情绪体验越来越多,你对自己的认识也越来越清晰,就不会轻易地被外界的环境或他人所扰动。

5、如果以上几步都很难去完成的话,你也可以尝试着面对一个人的时候,很努力的找到你觉得好的地方、让自己内在升起一点点好的感受,再尝试着跟对方沟通。

如果,找到这样的伙伴是件让你感到困难的事情,那么欢迎来到我的团体。让我们一起去体会这个过程吧。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没有人敢碰你是怎么回事(感觉有人碰你却没人)
分享到: 更多 (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