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手术后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大手术后血小板降低的原因)大手术后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大手术后血小板降低的原因)

关注健康
关注真实体验

大手术后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大手术后血小板降低的原因)

大手术后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大手术后血小板降低的原因)

化疗除了可以导致白细胞减少之外,还可以抑制骨髓造血功能,导致血小板减少,这也是化疗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化疗导致血小板减少的机制

化疗药可以杀伤增殖比较活跃的细胞,包括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其中,造血干细胞增殖活跃,容易被化疗药误伤。血小板的寿命只有8-10天,造血干细胞通过分化增殖,源源不断生产血小板。一旦化疗药抑制造血干细胞,就会导致血小板减少。

一般情况,血小板会在化疗后第5天开始下降,化疗后第7~14天达到最低值,之后缓慢上升,在第28~35天恢复到正常水平。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危害

化疗药物可以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低于正常值,这是癌症病人做化疗时候最常见的治疗并发症之一。血小板减少可能增加病人的出血风险,导致化疗时间延迟降低,降低药物剂量,甚至是中止化疗,将来影响到癌症病人的治疗效果,延长住院时间增加医疗费用。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发生率

在病种分布上,美国曾经做过一项流行病学调查,在43,995名癌症病人中进行分析,发现其中61.7%的结直肠癌、55.5%的非小细胞肺癌、45.6%的卵巢癌和37.6%的乳腺癌发生了化疗所致的血小板减少,当然在这项研究定义的血小板减少是小于150G/L。我们临床上认定的血小板减少标准是低于100G/L。

容易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化疗药

并不是所有的化疗药都会导致血小板减少,其中含有吉西他滨、铂类、蒽环类和紫杉类的化疗方案,更容易发生血小板减少,这些化疗方案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发生率分别为64.2%、55.4%、37.8%和21.9%。发生II°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占4.3%~23.2%,III°血小板减少的患者占1.9%~11.2%。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分级

血小板减少分为四级,分别是:

I°血小板减少:75G/L≤血小板<100G/LII°血小板减少:50G/L≤血小板<175G/LIII°血小板减少:25G/L≤血小板<50G/LIV°血小板减少:血小板<25G/L

血小板越低,出血的风险越高。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药物

血小板减少治疗药物包括:人重组白介素11(rhIL-11)、重组人重组血小板生成素(rhTPO)、罗米司汀和艾曲泊帕,目前国内批准使用的只有前面两个药物。

rhIL-11和rhTPO两个药物个人优缺点,前面一个药物治疗费用低,但是副作用较大,年龄偏大或者有心脏疾病的病人不能使用。后面一个药物费用高,但是副作用小。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治疗流程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

如果有活动性出血,应该立即输血小板,或者输血小板同时给予TPO。I°血小板减少可以密切观察血小板水平和出血情况。血小板在10-75G/L之间,使用TPO和(或)IL-11。血小板低于10G/L,输注血小板,或输出血小板同时使用TPO。

化疗所致血小板减少的预防

对于发生过III-IV度血小板减少的病人,如果有可能再次发生血小板减少,或者出血风险较高的病人,可以进行预防性治疗,称之为二级预防。

血小板减少和出血的高风险因素包括:

既往有出血史;化疗前血小板低于75G/L;接受含有铂类、吉西他滨、阿糖胞苷以及蒽环类药物的化疗;肿瘤细胞骨髓浸润;体能状态评分≥2分;既往接受过放疗,尤其是全脑、骨盆和胸骨的放疗。

如果患者既往患者发生过III-IV°血小板减少,本周期化疗结束后有血小板下降趋势,或者存在出血高风险,可以在化疗后6~24小时开始预防性使用升血小板药物。


【参考文献】

重组人白介素-11防治血小板减少症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21年版),《临床肿瘤学杂志》,2020年。中国肿瘤化疗相关性血小板减少症专家诊疗共识(2019版),《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20年。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九月健康网» 大手术后血小板减少是什么原因(大手术后血小板降低的原因)
分享到: 更多 ( 0)